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能否成为下一个TikTok

从希腊350万用户看TikTok的“破圈密码”

你敢信吗?地中海边上的希腊,居然有350万人挤进了TikTok的池子。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群用户里67%都是2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你以为TikTok还是年轻人的专属?希腊人用行动告诉你:社交媒体的边界早就被打破了。

疫情那会儿,希腊人憋在家里没事干,刷短视频成了唯一的消遣。TikTok像颗野草,突然就在希腊的土地上扎了根。广告公司Humble做了个调查, 4000个希腊人里TikTok的用户量直接干翻Facebook,冲到第二,仅次于Instagram。13到17岁的年轻人里 36%的人每天要在TikTok上耗两小时——这数据放国内,妥妥的“沉迷短视频”典型,但在希腊,这叫“刚需娱乐”。

Temu将变成下一个TikTok?TikTok又一地拿下了超350万人!
Temu将变成下一个TikTok?TikTok又一地拿下了超350万人!

不只是娱乐:TikTok在希腊的“带货暗力”

你以为希腊人刷TikTok只是看跳舞?太天真了。泼水节刚过 泰国TikTok Shop的数据就炸了:日均160万流量,手机包销量涨了8100%,水瓶涨了880%,紧身衣涨了650%。这些数字背后是TikTok把“刷视频”和“买东西”焊得死死的。

希腊虽然没泰国这么夸张,但趋势是一样的。29%的希腊用户承认,他们在TikTok上看到东西就会直接下单。这可不是简单的“冲动消费”,是TikTok用算法把“喜欢”和“购买”之间的距离缩到了最短。你刷到一个手工皮包的视频, 还没反应过来购物车就弹出来了——这种“无感带货”,才是TikTok最狠的地方。

Temu的“低价闪电战”能复制吗

说完了TikTok,再看看Temu。这货2022年9月才登陆美国, 愣是靠着“砍一刀”和9.9包邮,硬生生把App Store下载榜刷成了第一。2023年12月,全球独立访客4.67亿,仅次于某个巨头。美国1亿多活跃用户,平均每人每天打开Temu的时间比刷TikTok还长——你猜怎么着?Temu可能真的琢磨出了点“低价魔咒”。

Temu的打法很简单:极致低价+全托管。国内卖家把货发到Temu的国内仓,剩下的运营、物流、售后全包。对卖家省心;对用户便宜。2023年超级碗, Temu砸钱上了广告,3亿美国人看着电视里的“Like,Like,Like”,脑子里的购物车就满了。这种“广告轰炸+低价渗透”的组合拳,比TikTok当年打北美市场还猛。

Temu的“致命软肋”:便宜背后藏着什么

但Temu真的一帆风顺?未必。美国那帮议员已经开始盯上它了。众议员布莱恩·卢特克梅尔之流,硬要把Temu塞进《强迫劳动防范法》的黑名单。理由?怀疑Temu的商品是用“强迫劳动”生产的。这帽子扣下来Temu在美国的根基就晃了。

更麻烦的是Temu的“低价”到底能撑多久?靠海关800美元免税政策钻空子,能省不少税,但用户不傻。你便宜,别人也能便宜。当亚马逊、 SHEIN开始学Temu的“低价策略”,当消费者发现“9.9包邮”的东西质量堪比地摊货,Temu的护城河还剩多少?

两个平台的“基因差异”:一个玩社交, 一个搞低价

说白了TikTok和Temu根本不是一条路上的车。TikTok的根是“社交”, 靠内容吸引用户,再把内容变成商品;Temu的根是“电商”,靠低价吸引用户,再通过社交属性让用户多买点。一个是从“内容”到“交易”,一个是从“交易”到“内容”,路径完全相反。

你看TikTok在希腊, 用户刷视频上瘾,顺便买点东西;Temu在美国,用户冲着便宜来顺便刷点视频。前者是“顺便购物”,后者是“顺便娱乐”。这种基因差异,决定了TikTok更容易做“高粘性”,而Temu可能永远停留在“低频刚需”里。你见过多少人天天刷Temu看直播?但TikTok的“刷到停不下来”,已经成了全球现象。

转化率的真相:TikTok的“种草力”比Temu强多少

数据不会说谎。TikTok Shop在泰国的泼水节,日均160万流量,转化率能做到多少?官方没说但卖家反馈,一条爆款视频带动的销量,能顶得上传统电商一周的流量。Temu呢?虽然用户量多,但复购率低得可怜。买过一次9.9包邮的T恤,谁还会再买第二次?质量摆在那儿。

跨境电商卖家心里都清楚:TikTok的“种草”能力,是Temu比不了的。你可以在TikTok上看到一个手工匠人制作皮包的全过程, 这种“内容信任”带来的转化,是Temu的“低价”给不了的。用户在TikTok上买东西,是主要原因是“喜欢”;在Temu上买东西,是主要原因是“便宜”。一旦便宜的优势没了用户立马就走。

悬在Temu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政策与信任

Temu现在最大的敌人, 不是TikTok,是政策。美国议员们盯着Temu的“低价”和“供应链”,生怕它又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版本。一旦被列入《强迫劳动防范法》的黑名单,Temu在美国的生意基本就黄了。你以为SHEIN当年没被盯上?Temu的规模比SHEIN还大,能躲得过?

信任问题更致命。Temu的商品质量,一直是用户吐槽的重点。你刷到Temu上的“网红同款”,买回来发现面料廉价、做工粗糙,下次谁还买?TikTok虽然也有假货,但内容生态里的“真实用户分享”,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个问题。Temu呢?全是广告和“砍一刀”的套路,用户早就审美疲劳了。

希腊的教训:TikTok如何“软着陆”扩张

TikTok在希腊的成功, 靠的不是“硬推广”,而是“软渗透”。疫情时期,希腊人需要娱乐,TikTok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用户自发分享内容,形成社区,再慢慢过渡到购物。这种“先社交,后电商”的路径,让TikTok在希腊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Temu呢?一上来就是“低价轰炸”,生怕别人不知道它便宜。这种打法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只会让用户觉得“Temu=便宜=低端”。想成为下一个TikTok?先学会“让用户喜欢”,而不是“让用户占便宜”。

卖家们的“选择题”:押注TikTok还是Temu

对跨境电商卖家现在是个选择题。TikTok的流量贵,但转化率高;Temu的流量便宜,但复购率低。2024年一季度,美国电商渗透率创历史新高,2681.2亿美元的销售额,说明线上消费还在涨。但钱往哪儿投,得看平台的长远价值。

如果你做的是“内容驱动”的产品,比如手工艺品、设计款服装,TikTok是首选。你可以在TikTok上展示产品的故事,吸引精准用户。如果你做的是“标品低价”,比如手机壳、数据线,Temu可能更适合。但前提是你能解决“质量”和“政策”两大难题。

未来已来:谁更能抓住“Z世代的钱”

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13-17岁的希腊年轻人, 把TikTok当成了“生活必需品”;18-24岁的群体里34.1%的人首选TikTok。这群人注重“体验”和“情感共鸣”,不是单纯的“便宜”。Temu想抓住他们,得先放下“低价执念”,学会用内容打动用户。

TikTok也在进化。它不止是短视频平台,还在变成“生活方式社区”。用户在TikTok上找到归属感,自然愿意为社区里的“同款”买单。这种“情感连接”,是Temu用钱砸不出来的。

所以Temu能成为下一个TikTok?短期看,用户量和销售额可能追得上。但长期来看,没有“社交基因”和“内容生态”,Temu永远只能是“低价电商”,成不了“文化现象”。跨境电商的世界,从来不是“谁便宜谁赢”,而是“谁懂用户谁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