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ea Q3财报发布

营收43.3亿美元,Sea的Q3答卷藏着哪些秘密?

Sea刚刚交出的2024年Q3成绩单, 数字确实亮眼:总营收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0.8%,比分析师预期的40.8亿美元还多了2.5亿美元。这份财报里藏着东南亚电商的狂飙故事,也藏着盈利拐点的信号。但数字之外问题也不少——高增长能持续多久?盈利的“甜蜜期”是不是来得太突然?

电商收入42.6%增长,Shopee靠什么“狂飙”?

Sea的财报里电商业务依旧是绝对主角。Shopee第三季度收入31.8亿美元, 同比大增42.6%,不仅超过预期的29.9亿美元,增速比上一季度还加快了5个百分点。更夸张的是GMV,达到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总订单数28亿单,同比增长24.2%。这些数字背后是东南亚消费者在“十一黄金周”和“双十一”期间的疯狂购物欲。

Sea Q3财报出炉:Shopee再挑大梁增长42.6%!
Sea Q3财报出炉:Shopee再挑大梁增长42.6%!

拿刚过去的“双十一”Shopee的表现简直像打了鸡血。活动启动才两小时跨境订单量就飙到平时同一时段的9倍——这是什么概念?平时一个跨境卖家一天可能接50单,双十一早上9点前就接了450单。本地化履约更猛, 单量达到平日的17倍,这意味着Shopee在东南亚的仓储和物流网络,已经能支撑起本地消费者“当日达”“次日达”的期待了。对跨境新卖家 这次大促简直是“泼天富贵”,卖出的商品数量是平日的27倍,跨境品牌的销量更是涨到23倍。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来的,是Shopee这几年在泰国、越南、印尼等重点市场深耕本地化供应链的后来啊。

不过高增长也不是没有代价。财报显示, Shopee本季度的营销费用虽然同比收窄了4%,但占GMV的比重仍有5.7%,87%的总支出都砸在了营销上。这让人忍不住问:烧钱换来的增长,到底值不值?特别是在Lazada、 TikTok Shop这些对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Shopee的“流量护城河”还能守多久?

数字金融增速38%,SeaMoney的“先买后付”牌打得响?

如果说电商是Sea的“基本盘”,那数字金融就是最近的“增长极”。SeaMoney第三季度营收6.2亿美元, 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一季度快了17个百分点,是所有业务里超出预期幅度最大的——原本只预计5.5亿美元,实际多了7000万美元。这背后BNPL功不可没。

财报提到, SeaMoney的未收回贷款余额达到了46亿美元,同比大增73%,而上一季度的增速还不到40%。这说明东南亚消费者对“先买后付”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年轻群体。在印尼和菲律宾, 很多消费者习惯用BNPL买手机、家电这类高价商品,Shopee把支付场景和购物场景打通,确实切中了需求。但高增长也伴因为风险:贷款余额飙升,坏账率会不会跟着涨?SeaMoney能不能在扩大规模的一边控制风险,还得打个问号。

有意思的是数字娱乐业务反而成了“拖油瓶”。数字娱乐收入4.978亿美元,同比还下降了5.2%。Sea的游戏业务, 比如《Free Fire》,在东南亚已经过了爆发期,新用户增长乏力,老用户留存也成了问题。看来Sea想把数字娱乐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BITDA转正,盈利的“拐点”来了吗?

最让人意外的,是Sea的盈利能力。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达到5.213亿美元, 远超分析师预期的4.809亿美元,经营利润率5%,高于预期的1.6亿美元。更关键的是 Shopee在亚洲和巴西都实现了正EBITDA——这意味着这两个核心市场终于开始赚钱了不再是“无底洞”式的亏损。

要知道,Sea之前可不是这样的。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还主要原因是“增加支出应对竞争”导致股价暴跌30%。但这次Sea用行动证明:烧钱换增长的时代过去了精细化运营才是王道。营销费用收窄、物流效率提升、广告收入增长,这些操作让Shopee的“赚钱能力”突然变强了。

不过盈利转正真的能持续吗?Sea的创始人Forrest Li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乐观:“我们每天服务数亿客户,希望有一天能突破十亿。”但十亿客户的目标背后是更大的营销投入和物流成本。如果GMV增速放缓,盈利的“拐点”会不会变成“昙花一现”?

高增长背后 这些“隐忧”不容忽视

Sea的财报光鲜,但细看之下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隐患,是营销费用占比太高。虽然同比收窄了4%,但营销支出占总支出的87%,这意味着Sea的增长高度依赖“砸钱获客”。一旦竞争对手加大投入,或者用户增长见顶,Shopee的流量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另一个问题是东南亚市场的“蛋糕”正在变小。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Shopee在东南亚的访问量虽然 still 领先,但增速已经放缓。TikTok Shop凭借短视频和直播带货, 正在抢走年轻用户;Lazada背靠阿里在物流和支付上有优势。Shopee想守住“老大哥”的位置,不能只靠烧钱,得拿出更差异化的策略。

还有,跨境业务的风险也不小。虽然双十一跨境订单量增长了9倍,但跨境物流的履约成本一直很高,而且容易受国际物流价格波动的影响。如果全球经济下行,消费者缩减跨境购物支出,Shopee的跨境电商业务可能会首当其冲。

未来战场:Shopee的下一张牌怎么打?

面对这些隐忧,Sea的未来之路,关键看能不能打好“三张牌”。第一张牌是“本地化深化”。Shopee在东南亚的本地化做得不错, 但还可以更彻底——比如在印尼推出更多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商品,在越南加强本地仓储建设,缩短配送时间。只有让用户觉得“Shopee比本地超市还方便”,才能留住他们。

第二张牌是“生态协同”。Sea的电商、数字金融、数字娱乐业务,如果能形成协同效应,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用SeaMoney的支付服务给电商导流,用电商的场景推广数字娱乐内容。现在SeaMoney的增速很快,但和电商的联动还不够紧密,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第三张牌是“新市场拓展”。除了东南亚和巴西,Shopee能不能进入中东、拉美的新兴市场?这些市场的电商渗透率还不高,增长潜力巨大。但新市场意味着新的竞争,Shopee需要复制东南亚的成功经验,一边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挑战不小。

Sea的Q3财报, 像一部“过山车”式的商业故事——从亏损到盈利,从高增长到盈利拐点,有惊喜,也有隐忧。对于跨境电商行业 Sea的经历证明:在新兴市场,光靠烧钱走不通,只有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把运营效率提到最高,才能笑到再说说。但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还得看Sea能不能在接下来的“战役”中,打出更多“王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