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升级至20%,卖家利润如何应对
各平台自救,沃尔玛向供应商要价降,供应商受压考虑转产能到东南亚;塔吉特、Costco等让供应商承担关税成本,否则终止合作;亚马逊取消中国直采商品订单,旗下频道增设专区,引入知名品牌,用美国本地仓库履约,以应对...
卖家之家是国内领先的出口跨境电商卖家服务平台,为卖家提供最新跨境电商资讯、跨境电商运营工具以及测评黑名单,从而为电跨境电商卖家带来卓越用户体验。

为了应对成本上升,一些卖家可能会选择寻找更便宜的原材料供应商,但这又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或者尝试与工厂重新协商价格,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工厂也面临着各种成本压力,降价的空间十分有限。
成本上升:关税增加直接导致商品成本上升,卖家需要调整定价策略以保持利润。
一、美国关税调整对跨境电商卖家的影响
这时候非常挑战卖家的一项能力:“关税转嫁力”。
供应链重构:探索东南亚、墨西哥等替代采购地,分散采购风险。同时,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关税压力,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来降低采购成本。
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
货物已经在海上的、即将发货的、卡在港口的卖家,此刻都在疯狂算账:这批货还能不能赚到钱?
当前最致命的悬念,是美国海关的CSMS系统尚未明确执行标准。两种可能的征税时间节点,直接影响数千万美元的货物命运:
考虑做独立站,但经营的仍然是一些服装配饰里的“小玩意”。在彭山居来看,发往美国的小包免税额度肯定会降低,届时,出口低价值产品的卖家将遭受重击,直邮小包的物流方式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事实上,“最低限度关税豁免”的规则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最早是一种让美国游客从海外免税带纪念品的政策。
关税大棒落下时,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但历史证明,每次危机都在加速行业洗牌,卖家们需要做的是适应行业的发展,打造自身竞争力。当然,眼下还未成定局,毕竟特朗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让子弹再飞一会。
市场多元化布局: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积极布局拉美、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市场,卖家可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还可以利用独立站、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减少对单一电商平台的依赖。
情况2:按到港时间,目前太平洋上的货船平均航行18-25天,2月10日前离港的货物才能赶上“免税末班车”。2月中旬后发货的货物,可能因到港时间超限被征收20%关税。
关税的大幅提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跨境电商卖家的成本显著增加。
在亚马逊卖家圈子,大家谈及最多的无外乎是对FBA卖家有没影响了。
因为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上调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面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上调至20%的情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白宫正式发文,修正原定于2月4日执行的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由10%加征至20%。更让卖家抓狂的是,海关细则至今未明:是按3月4日12:01前离港时间,还是到港时间,具体执行细节,仍需等海关的CSMS。
这也是一次倒逼行业重新洗牌的转折点,为了不让自己“下牌桌”,跨境电商卖家们需要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燕文物流内部人士Mike则向亿邦动力指出,如果不是取消最低门槛的免税额,美国会有新的政策推出,也就是起征点X美金到800美金...
产品策略升级: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减少对低毛利商品的依赖,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设计创新和功能升级,打造差异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成本精细核算:重新计算含税成本后的定价,对低利润产品进行淘汰或升级,聚焦高客单价、高附加值品类调整产品结构,选择高附加值...
因为多轮关税加征,部分产品关税可高达45%以上,301商品:目前已有25%的关税;基础税率+301加征++,这意味着关税总计已达45%。
似乎标准化、同质化的商品想要实施“关税转嫁力”,都略显无奈。但头部品牌凭借规模效应和用户忠诚度仍然可以获得议价权。
你的货到哪了?
不包税渠道,大家都一致认为会涨价,但包税渠道存在比较多争议。卖家之家从货代那边获悉:不包税渠道肯定是涨的,因为直接在原有税率上加了20%,至于包税的为什么没涨,历来过完年空运价格都会降很多,因为货量少,而且空运最近价格是连续涨了的,至于海运是因为最近柜子价格降了,所以看着价格跟年前没什么变化,并不是加了关税运费反而没有涨,平白无故多出20%关税,再怎么操作申报也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货代哪有那个本事,羊毛出在羊身上。
情况1:按离港时间,已在海上的货物全部“安全”,但2月15日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货船可能被突击加税。
面对美国关税新政,跨境卖家无需过度担忧。为了有效应对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卖家可以考虑增加本土生产、本土发货业务模式,即本土生产、本土发货。如果卖家维持原售价,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3月3日,美国白宫一纸公文,让跨境电商圈瞬间炸锅。
知心意国际企服2025/4/17 17:44:403805美国加高关税下:亚马逊卖家如何转战欧洲美国加征245%关税重创亚马逊卖家利润,欧洲市场成为新蓝海。亚马逊罕见地主动介入卖家决策,其战略客户经理发邮件询问卖家应对关税的策略至2025年4月底,还推广欧洲市场,承诺优惠政策吸引卖家分散风险。
短期内,卖家需要通过调整供应链和产品策略应对成本上升和清关难度增加的问题;长期来看,则需要加速转型,通过注册美国公司、本地化供应链、打造品牌及市场多元化,来保持竞争优势。
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此举是基于对等关税政策,即叠加此前已生效的20%关税后,部分商品综合税率甚至可能高达54%。
据了解,受关税叠加效应的影响,主营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卖家在2月遭遇了销量寒冬。早在2月初,特朗普的首轮关税政策落地后,许多中小卖家就已经陷入了单量与流量双重下滑的困境。
对于一些低货值、同质化严重的商品,以一些低利润的日常消费品为例,20%的关税意味着每销售一件商品,成本可能增加数美元甚至更多,对于那些依赖大规模出货赚取微薄利润的卖家这几乎是难以承受之重。
分散市场风险,拓展东南亚、欧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借助AI技术,选品、优化广告投放、提升客服效率,提高运营效率寻找更稳定的物流渠道,避免过度依赖美国航运公司稳定供应链、精准市场洞察以及高效运营能力内容所属专。
逆算关税已是日本跨界电商最大的成本!。关于跨境美国亚马逊注册、美国沃尔玛注册,Ebay。
这种"政策制定在前,操作细则在后"的模式,本质上是将监管压力转嫁给跨境企业。眼下,卖家们只能密切关注美国海关政策变动,及时了解CSMS发布的执行细节,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