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债务危机敲警钟,老字号转型之路在何方
本文来自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中华老字号”刀剪具品牌张小泉近日频登热搜。广州一消费者反映菜刀拍蒜断裂后,张小泉客服回应“菜刀不能拍蒜”引发热议。7月18日,张小泉总经理此前采访视频中“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等言论受到关注,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截至7月19日,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收涨2。
张小泉债务危机:激进扩张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从富春系的激进扩张与资金链断裂看,张小泉的债务危机,与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激进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张小泉,始于2001年,注册资本仅约1681.7万人民币,却背负数十亿债务,经营治理风险暴露无遗。
据媒体披露,富春控股将大量资金投入物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致使资金链断裂。2022年因对外投资失败承担连带责任,2023年又为关联企业融资提供股权质押担保,最终导致张小泉股份被冻结。截至2025年3月,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中99.9%已被质押或冻结,5笔融资业务逾期,涉及本金5.1亿元,对外担保未代偿金额高达44.86亿元。
危机公关失当:品牌形象受损
企图用“菜刀不能拍蒜”此等不讲理的消费者教育来进行危机公关,张小泉这一次真的“失蒜”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老字号张小泉,忘了自己的菜刀不仅仅是一把工具,更是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品牌。
实际上,张小泉总经理言论“翻车”背后,是“百年老字号”、“刀剪第一股”张小泉转型的重重压力。张小泉的困境为众多老字号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新时代的浪潮下,老字号不能再依赖历史声誉“坐吃山空”。
老字号转型之路:创新与传承并行
既要强化现代化管理理念,摒弃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更重要的是,需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老字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商业的瑰宝。但历史的荣光无法成为永恒的“护身符”,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老字号的金字招牌,续写辉煌篇章。
张小泉转型案例:从危机中寻求突破
张小泉集团的债务危机根源在于其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战略失误。张小泉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百年老字号的经营困境,更折射出资本扩张与品牌形象维护的矛盾。
然而,事件被放大,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作为老字号品牌,张小泉此番突然登上热搜令大家迷惑的是,其危机公关竟如此拉胯,先有客服回答失当,后有高管言论引发争议。
家族企业转型:管理革新是关键
从管理层和实控人构成来看,张小泉有着典型的家族企业特征。2024年5月,原董事长张樟生卸任,由张国标之子张新程接任;张樟生之子张新尧则被任命为董事兼副总经理。这一系列家族内部调整,虽被视为应对债务危机之举,却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
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发展初期或许能凭借紧密的血缘关系和高效的决策机制带来一定优势,但在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往往容易引发经营风险。
未来展望:老字号与电商的融合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