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母公司Sea一季度财报将再度实现季度盈利

Sea一季度财报:盈利背后的“冰与火之歌”

5月16日美股盘前, 东南亚互联网巨头Sea Group甩出了2023年第一季度成绩单——经调整EBITDA再度转正,达到5.1亿美元。这距离去年四季度首次盈利刚过去三个月, 资本市场瞬间炸了锅:一家常年“烧钱”换市场的公司,怎么突然“学会”赚钱了?但细读财报数据,会发现这盈利故事没那么简单,既有高歌猛进的“火”,也有暗流涌动的“冰”。

电商业务:高增长与“节流术”的双向奔赴

Shopee作为Sea的现金牛, 这次交出的答卷确实亮眼:一季度收入21亿美元,同比大增36.3%,占集团总收入超六成。拆开看更劲爆——核心电商平台收入暴涨54.3%至12亿美元,增值服务收入也涨了32.6%到7亿美元。要知道,2022年同期Shopee还在为GMV下滑发愁,今年怎么突然“开挂”了?

再度实现季度盈利,Shopee母公司Sea一季度财报出
再度实现季度盈利,Shopee母公司Sea一季度财报出

答案藏在两个关键词里:“区域深耕”和“成本断舍离”。东南亚六国市场,Shopee在泰国和菲律宾玩了一招“本地化闪电战”。2023年1月, Shopee泰国站推出“3日达”仓配体系,在曼谷、清迈等5个城市自建12个前置仓,原本7天的配送硬生生压缩到3天。数据不会说谎:一季度泰国新用户转化率提升18%,复购率涨了12个百分点。同样的戏码在菲律宾上演,与本地物流公司LBC合作下沉到三线城市,订单量同比激增45%。

但更关键的还是“节流”。财报显示,Shopee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暴跌51.7%,这个数字让行业人倒吸一口凉气。去年还在全球砸钱请明星代言、打广告的Shopee,今年突然“捂紧钱包”了?其实不是不投了而是换了姿势——把广告预算从“广撒网”变成“精准狙击”。比如在台湾市场, Shopee放弃烧钱买流量,转而补贴中小卖家,要求商品价格低于市场均价15%,后来啊带动SKU数量增长30%,自然流量占比从40%提到65%。

不过这里有个矛盾点:高增长依赖“低价策略”,压缩了商家利润空间。有深圳3C类卖家在2023年2月向媒体抱怨, Shopee平台佣金从6%涨到8%,还要接受“低价考核”,单件利润从5美元缩水到2美元。这种“杀鸡取卵”式增长,能持续多久?Sea自己也没底,所以在财报里悄悄埋了伏笔:“未来将逐步优化佣金结构”。

数字金融:SeaMoney的“逆袭”有多真实?

Sea一季度最让人意外的,其实是数字金融部门SeaMoney。收入4.1亿美元, 同比暴涨75%,经调整EBITDA接近1亿美元,这是它成立五年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盈利。要知道2022年一季度,SeaMoney还亏损3200万美元,怎么半年时间就“咸鱼翻身”了?

秘密藏在“场景绑定”里。SeaMoney没跟传统银行硬碰硬,而是死死抱住Shopee的大腿。2023年1月, SeaMoney在印尼推出“Shopee Pay免手续费”活动,用户用钱包支付可享9折,后来啊带动钱包用户数激增200万,交易额占Shopee印尼总支付额的45%。这种“电商+金融”的打法, 让SeaMoney获客成本比传统银行低60%,坏账率控制在3.5%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的5%。

但SeaMoney的“盈利”也有水分。一季度9890万美元EBITDA里 有2000万来自政府补贴——印尼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对合规金融机构给予税收减免。而且SeaMoney在越南、菲律宾的业务还在亏,靠印尼和泰国两个市场“填坑”。一旦补贴退坡,或者电商增长放缓,SeaMoney的盈利故事可能就要 了。

数字娱乐:Garena的“基本盘”与隐忧

比一比的话, 数字娱乐部门Garena像个“老大哥”,收入5.4亿美元,EBITDA 2.3亿美元,虽然没像电商那样高歌猛进,但胜在稳定。核心产品《Free Fire》依然是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印钞机”, 一季度月活用户超3亿,皮肤道具收入占比达70%。但Garena也有烦心事:2023年1月, 巴西政府突然对游戏开征20%的“数字服务税”,导致一季度税前利润减少1500万美元;一边《Free Fire》在印度市场被封禁两年,至今无法回归,损失了超5000万用户。

更麻烦的是增长乏力。Garena收入增速从2022年一季度的28%降到现在的5%, 新产品《Speed Drifters》表现平平,月活仅800万,远低于预期。Sea在财报里提到,Garena将加大ARPG游戏投入,但“爆款”哪有那么容易出?隔壁腾讯的《PUBG Mobile》靠IP授权和赛事运营, 2023年一季度收入逆势增长15%,Garena要复制这种成功,恐怕还得下苦功。

盈利不是终点:Sea的“紧日子”与“野望”

Sea一季度盈利,本质上是一场“节流+局部增长”的后来啊。集团总销售费用同比砍了52%,研发费用也降了18%,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但这种“紧日子”能过多久?财报里有个细节值得关注:截至一季度末, Sea现金及等价物72亿美元,比2022年底只多了2.5亿,现金流增速明显放缓。

成本压缩的“刀”砍在了哪里?

Sea的“节流术”看似高明,实则暗藏风险。最直接的就是卖家体验。2023年3月, 有马来西亚卖家在社交媒体投诉,Shopee客服响应时间从24小时延长到72小时物流纠纷处理效率下降50%。背后原因是Sea为了降本,裁减了15%的客服和运营人员。这种“降本增效”短期能改善利润,长期看可能动摇平台生态根基——卖家流失了GMV增长从何谈起?

另一个被牺牲的是创新投入。2022年Sea还在大力投资直播电商, 在泰国和越南开设直播基地,但2023年一季度相关预算直接砍掉70%。直播电商本是东南亚电商的下一个风口, TikTok Shop 2023年一季度GMV增长120%,Sea却主动退出竞争,这步棋是明智还是短视?市场有不同声音。

墨西哥市场:下一个东南亚还是“新坑”?

面对东南亚市场增长见顶,Sea把目光投向了墨西哥。财报提到,Shopee墨西哥站2023年一季度GMV同比增长80%,用户数突破1000万。Sea在墨西哥复制了东南亚的“低价+补贴”打法:新用户首单免运费, 本地商家佣金仅3%,甚至自建海外仓实现5日达。但墨西哥真的能成为“第二个东南亚”吗?

现实很骨感。墨西哥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全国70%的面积缺乏高效配送网络,Shopee的“5日达”目前只能覆盖墨西哥城和瓜达拉哈拉等10个城市,覆盖率不到20%。更麻烦的是竞争——Temu、 Amazon已经抢先入局,2023年一季度Temu墨西哥市场投放广告费用是Shopee的3倍。Sea在财报里轻描淡写写了一句“墨西哥业务仍处于投入期”,但这个“坑”要填多久,没人知道。

跨境电商从业者:从Sea财报能偷师什么?

Sea一季度的财报, 对跨境电商从业者像一面镜子——照出行业的机会,也照出风险。与其盲目跟风“盈利神话”,不如拆解背后的底层逻辑。

本地化不是口号, 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Shopee在东南亚的成功,本质是“本地化深度”的胜利。泰国市场的“3日达”、 菲律宾市场的“下沉渠道”、印尼市场的“本地语言客服”,这些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反观有些跨境电商平台, 以为把中文页面翻译成当地语言就是本地化,后来啊在巴西市场碰得头破血流——巴西人习惯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平台不支持支付方式,再便宜也没用。

具体怎么做?参考Shopee的“本地化团队下沉”策略:在每个目标市场招聘本地运营,赋予他们决策权。比如Shopee越南区团队有权根据当地节日调整促销节奏, 2023年Q1的“Tet Sale”由本地团队主导,GMV同比增长60%,远超集团平均水平。

盈利与扩张:平衡木上的“走钢丝”艺术

Sea给所有跨境电商提了个醒:盈利和扩张从来不是单选题。2022年Sea为了保市场份额, 还在疯狂烧钱,后来啊导致全年亏损70亿美元;2023年转向“盈利优先”,又面临增长放缓的质疑。这说明, 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策略——初创期可以“烧钱换市场”,但进入成熟期,必须找到“盈利性增长”的平衡点。

怎么找?看三个指标:用户终身价值与用户获取成本的比值, 理想值要大于3;复购率,跨境电商健康水平应超30%;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必须为正。Sea一季度能盈利, 正是主要原因是LTV/CAC提升到2.8,复购率涨到35%,经营性现金流转正2.1亿美元。这些数据,比“营收增长”更能反映业务健康度。

Sea的盈利故事,像一部悬疑剧——开头是惊喜,中间藏着隐忧,结局尚未可知。对跨境电商行业真正的启示不是“如何学会省钱”,而是“如何在省钱的一边,不丢掉增长的本质”。毕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一时的盈利不值得骄傲,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硬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