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位靠史莱姆在TikTok吸金近600万粉丝的美女博主是谁

一团泥巴的TikTok奇迹:600万粉丝背后的解压经济

谁能想到, 一团软乎乎、黏答答的泥巴,能在2020年代的互联网里掀起风浪?在TikTok上, 有人靠着捏史莱姆捏出了600万粉丝,把几块钱成本的泥巴卖成十几美金的解压神器,甚至靠这玩意儿在加州买了房。这事儿听起来魔幻,但真真切切发生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 这位靠史莱姆在TikTok吸金的美女博主到底是谁,以及她背后那个“捏出来的商业帝国”是怎么运作的。

从YouTube到TikTok:Andrea的逆袭之路

故事得从2016年说起。那时候的Andrea还是个普通女孩, 迷上了一种叫史莱姆的玩意儿——软乎乎、黏答答,能捏成各种形状,按下去还会“噗叽”一声。她开始在YouTube拍视频,记录自己做史莱姆的过程,没想到就这么火了。六年后她的YouTube账号积累了273万粉丝,但这还不够。

一位凭借史莱姆在TikTok疯狂吸金并坐拥近600万粉丝的美女博主
一位凭借史莱姆在TikTok疯狂吸金并坐拥近600万粉丝的美女博主

2019年,史莱姆热潮似乎有点降温。Andrea的销售额直线下降,一狠心关了网店,专心做YouTube。转折点出现在同年黑色星期五。商业伙伴泰勒劝她再试一次两人凑了3万美元,换了logo、升级了网站、买了新搅拌机,还囤了一堆库存。这时候,Andrea在TikTok开了账号@Peachybbies,没想到这一下就赌对了。

TikTok的算法偏爱“短平快”的视觉刺激。Andrea的视频里 史莱姆被捏成小熊软糖、独角兽曲奇、蜂蜜黄油,各种亮片、装饰物堆上去,简直像把甜品店捏在了手里。随便一条视频,播放量都是几十万起步,高的甚至几百万。粉丝蹭蹭涨,到现在已经590万,点赞近2亿。更夸张的是她的每周五晚7点补货,史莱姆上线几分钟就售罄,粉丝们像抢限量球鞋一样蹲点抢。

产品魔法:把食物捏进泥巴里

Peachybbies的史莱姆, 和其他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能吃”。不是真吃,是长得像食物。小熊软糖味的史莱姆, 粉粉嫩嫩,上面撒着糖霜;独角兽曲奇的,带着彩虹色亮片,按下去还会“咔嚓”一声,像真饼干碎了。这些创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Andrea会盯着粉丝评论找灵感——有人说“做个狗狗史莱姆呗”,她真的把自己家的狗“捏”成了史莱姆,视频拿了350万播放。

成本有多低?胶水、粘土、硼砂、颜料,加起来几块钱甚至几毛钱。但成品卖14-17美元,一套包装好的“食物史莱姆”,价格能对标进口零食。为啥有人愿意买?主要原因是这不是泥巴,这是“情绪价值”。现代人压力大,捏史莱姆时那种“掌控感”,还有按压时“噗叽”“咔嚓”的声音,能让人瞬间放松。Andrea自己就说:“焦虑时捏一捏,比吃药管用。”

在1688和拼多多上,史莱姆原材料批发价低到离谱,几块钱能买一堆。但Peachybbies卖的不是原材料,是“设计感”和“仪式感”。独立站打开前, 先弹出一个萌化了的动效图,进去后每个产品都有详细的开箱视频,连包装袋都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这种“从里到外”的精致,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

营销密码:不花一分广告费的流量密码

Andrea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社交媒体,我的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Peachybbies从来没在广告上花过钱,所有流量都靠内容堆出来的。秘诀是什么?玩转标签和互动。

在TikTok上, #slimes话题热度高达63亿,#peachyslimes这个品牌标签也冲到了12亿。Andrea的视频里永远少不了#fyp、#satisfy这些高热度标签。更绝的是 她会把粉丝的“无理要求”变成视频内容——有人要“星空史莱姆”,她真的用荧光粉和亮片做出来;有人要“泡泡史莱姆”,她调出透明的、捏起来有气泡的配方。这种“你说啥我做啥”的互动,让粉丝觉得“这是我们的品牌”,粘性自然就高了。

2022年, Kim Kardashian和女儿North在TikTok分享了Peachybbies的开箱视频,1810万播放直接把店铺服务器挤爆。这波“名人带货”不是花钱请的,而是Kim自己买的——她家女儿喜欢史莱姆,随手一发就成了免费广告。这种“自来水”式传播,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同行样本:三个人的史莱姆江湖

Andrea不是靠史莱姆赚钱的唯一一人。这个“泥巴江湖”里还有几个狠角色。

比如Mark Lin,17岁的华裔小伙。2018年,他发现美国小孩对水晶泥上头,和家里人凑钱开始做。他在TikTok开账号@Sliimeyhoney,拍史莱姆制作过程,97万粉丝,2120万点赞。最绝的是他上了美国创业节目《创智赢家》,把品牌曝光做到了极致。现在他的独立站销量稳定,还在加州买了房。

还有Jungmin Kang,13岁开始玩史莱姆。2017年在Etsy开店,Instagram一年吸粉100万。入驻TikTok后@Snoopslimes账号做到430万粉丝,2022年收入直接冲到八位数。她的特点是“快”——粉丝要什么款式,她一周就能做出来卖。

这三个人, 出身不同,风格不同,但都抓住了同一个点:史莱姆不是玩具,是“成人解压玩具”。Google Trends的数据显示, “slime”的搜索热度在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稳居高位,搜索人群里18-35岁的占比超过60%。这说明,捏史莱姆早就不是小孩的专利,成年人更需要这种“幼稚”的治愈。

市场背后:解压玩具的全球热潮

史莱姆的爆火,不是偶然。现代人压力大,焦虑成了常态,“解压经济”应运而生。从解压魔方到捏捏乐,再到史莱姆,本质上都是在卖“情绪出口”。史莱姆比其他解压玩具多了一层“可创造性”——用户可以自己捏形状、加装饰,参与感更强。

在亚马逊上,史莱姆组合套装卖6-30美元,国内淘宝上,几块钱的史莱泥销量能上万。这说明,史莱姆的受众是全球性的,不管贵贱,有人愿意为“开心”买单。而TikTok,就是这个“开心”的放大器。短视频的视觉冲击力, 让史莱姆的“治愈感”被无限放大,用户刷到一条“捏史莱姆超解压”,立刻就想下单试试。

更神奇的是史莱姆的复购率极高。用户买了一个“草莓蛋糕史莱姆”,觉得捏着开心,就会惦记着“下一个要不要试试‘巧克力曲奇’”。Andrea的独立站上,客户复购率超过40%,远高于普通玩具行业20%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史莱姆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情感消费”——用户买的不是泥巴,是“捏泥巴时的快乐”。

独立站运营:细节里的魔鬼

Peachybbies的独立站,做得像个“儿童乐园”。打开网站前,先弹出一个可爱的动画,史莱姆在屏幕上跳来跳去。进去后每个产品页都有高清细节图,连史莱姆里的“糖粒”都拍得清清楚楚。更绝的是 网页上方有个“补货倒计时”,显示“距离下次补货还有X小时”,制造紧迫感——用户怕错过就会立刻下单。

支付环节也下了功夫。支持信用卡、PayPal,还接了Afterpay。年轻人没钱但想买?分期呗,一次十几美元,压力小多了。客服也24小时在线,粉丝问“这个史莱姆会不会粘手?”“能保存多久?”,回复比男朋友还快。

物流上,Andrea选了DHL和UPS,美国本土订单3天到,国际一周内搞定。还送小礼物,比如定制贴纸、迷你史莱姆样品。用户收到货,拆开包装发现“哇,还有赠品”,立刻发朋友圈晒,等于免费做了宣传。

行业启示:小众产品的破圈之路

史莱姆的故事,给跨境电商和自媒体人提了个醒:小众产品也能做大生意。关键在于三点:找对人群、玩转内容、做好细节。

找对人群:别总盯着大众市场, 解压玩具、手工DIY、小众收藏品,这些“小而美”的领域,藏着大量精准用户。史莱姆的受众是“压力大、追求治愈的年轻人”,这群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玩转内容:TikTok不是卖货平台,是“内容平台”。别硬广,拍用户喜欢看的内容——制作过程、创意玩法、粉丝互动。史莱姆博主们从不直接说“买我的”,而是“你看这个史莱姆多好玩”,用户自然就想买。

做好细节:产品包装、网站设计、客服响应,这些“小地方”最能打动用户。Peachybbies的补货倒计时、赠品、快速物流,都是让用户“愿意再来”的理由。

史莱姆的故事还在继续。Andrea说下一步想做“联名款”,和甜品店合作推出“真实可吃的史莱姆口味”。Mark Lin在筹备史莱姆工具套装,让用户在家也能做出专业款。Jungmin Kang则盯上了东南亚市场,觉得那里的年轻人也会爱上这种“捏出来的快乐”。

或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解压神器”取代史莱姆。但那个道理不会变: 人们永远需要一种方式,让自己慢下来捏一捏软乎乎的泥巴,听一声“噗叽”,然后笑着说:“原来快乐这么简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