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哪些海外电商市场值得益普索Ipsos关注解读

跨境电商的风口这些年吹得猛, 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企业,都明白一个道理:出海不是把货搬到国外那么简单。每个市场的消费者脾气不同,政策法规像迷宫,连支付习惯都能让人头疼不已。益普索Ipsos作为全球顶尖的市场研究机构, 这些年一直在盯着海外市场的“脉搏”,哪些地方藏着机会,哪些地方藏着坑,他们手里握着不少真材实料的数据和案例。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了讲,看看这些被益普索重点关注的海外电商市场,到底值不值得中国企业all in。

拉美:阳光沙滩下的“不确定性”游戏

说到拉美, 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是狂欢节、足球和碧海蓝天但电商从业者眼里这里更像一个性格矛盾的市场。 拉美的经济环境像过山车,阿根廷、委内瑞拉GDP常年萎缩,巴西刚从经济泥潭里爬出来喘气还没喘匀。益普索质量管理服务线全球负责人Alexandre一句话点破了本质:“拉美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天气变得还快。”

益普索Ipsos解读海外市场,5大电商潜力市场值得关注
益普索Ipsos解读海外市场,5大电商潜力市场值得关注

2018年益普索做过一次拉美消费者调研, 发现当地人对价格敏感得要命,但又对“新奇”毫无抵抗力。比如巴西消费者,可能今天还在为打折的电子产品排队,明天就愿意为某个新潮的美妆品牌多花30%的钱。这种矛盾背后是经济波动带来的消费分层:有人追求极致性价比,有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中国品牌想在这里玩转,不能只盯着“性价比”老套路。

有个做3C配件的深圳卖家, 2020年进了拉美市场,一开始靠低价冲量,后来啊退货率高达35%。后来他们发现,拉美消费者更在意产品的“社交属性”——能不能在朋友圈晒、能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于是他们重新设计了包装, 加了几个当地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价格涨了20%,退货率直接降到12%,复购率还提升了18%。

但拉美的坑也不少。政策多变是老大难问题,墨西哥的进口关税说调就调,巴西的本地化要求繁琐到让人想挠头。益普索2021年的报告提醒,中国品牌进拉美,得先学会“听消费者说话”。这里的消费者不习惯直接吐槽,但会在社交媒体上用“含沙射影”的方式表达不满。比如某快消品牌在阿根廷的社交媒体上差评突然增多, 益普索通过舆情分析发现,是包装上的一个西班牙语在当地有歧义,导致消费者觉得被冒犯。改了文案后负面评论一周内下降了60%。所以说拉美市场不是不能碰,但得练就“见招拆招”的本事,既要懂文化,更要懂人心。

印度:2.6亿年轻人“不按常理出牌”的消费狂欢

如果把全球电商市场比作丛林,印度绝对是那片最“野”的林子。2.6亿人口,一半不到25岁,这群年轻人正处在“想花钱又没钱,但敢借钱花”的矛盾阶段。益普索印度首席客户官Rinku Patnaik说:“今天的印度消费者, 像一群精力旺盛的探险家,对新品牌的好奇心能压倒一切。”他们愿意花2000卢比买一个没听过的国产耳机,也敢在直播里冲动下单一套价格不菲的护肤品。

但这种“敢闯敢试”的背后是善变的考验。益普索2019年的调研显示,印度消费者对品牌的耐心最多不超过3次。如果第一次购物体验不好,他们头也不回就会转向下一个新品牌。某中国家电品牌2021年进入印度, 一开始主推低价低端机型,后来啊发现年轻人买回去后很快会主要原因是“功能不够酷”而抱怨。后来他们调整策略,推出了带智能语音控制的升级版,价格高了40%,反而成了爆款。Rinku指出, 印度的消费升级不是“从低端到高端”的线性过程,而是“跳跃式”的——消费者可能今天还在用功能机,明天就敢买高端智能机,品牌得跟上这种“跳跃”节奏。

印度市场的另一个特点是“数字基建狂魔”。智能手机用户8900万,移动支付渗透率比中国还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用户占比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但这不代表“流量红利”随便就能捡。益普索2020年的数据显示, 印度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比中国高3倍,主要原因是用户太分散,今天在Instagram上看到广告,明天可能就忘了品牌名。

有个做服装的中国卖家, 2022年尝试在印度用“短视频+KOL”引流,找了100个粉丝量不大的本地博主,后来啊转化率只有0.8%。后来他们发现, 印度年轻人更喜欢“互动式”内容——于是改成了直播带货,主播现场试穿、和观众聊天转化率直接冲到了5.2%。所以说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是“真红利”,但得用“本地化玩法”才能撬动。

印度尼西亚:资本热捧下的“流量争夺战”

东南亚的电商版图里印度尼西亚绝对是那个“最靓的仔”。2.6亿人口, 50%

印尼消费者的“社交购物”属性特别强。益普索2022年的调研显示, 70%的印尼用户会在Instagram或TikTok上看到商品后直接下单,比逛电商平台还积极。有个做家居的中国品牌,2021年刚进印尼时学着国内在电商平台开店,后来啊一个月没卖出去几单。后来他们把重心转向了TikTok, 找本地主播拍“改过小屋”的视频,展示产品如何让出租屋变得更温馨,销量三个月内翻了10倍。但社交流量的“脾气”也不小——今天这个网红火了明天可能就过气了品牌得时刻准备“换赛道”。

印尼市场的另一个“甜蜜的烦恼”是物流。1.7万多个岛屿,物流成本比东南亚其他国家高30%。益普索建议,中国卖家要么和本地物流巨头合作,要么干脆建海外仓。2022年有个做电子卖家的, 在雅加达建了5000平的海外仓,把发货时间从15天缩短到3天退货率从20%降到了8%。Seoprapto说:“印尼消费者现在‘等不及’了 谁能让‘买’和‘收’之间的时间变短,谁就能抢到先机。”不过 印尼的政策也藏着“地雷”——2023年政府突然提高了部分电子产品的进口税,不少没提前备货的中国卖家措手不及,库存积压严重。所以说印尼市场像块肥肉,但得先练好“消化能力”——既要懂流量玩法,也要懂政策节奏。

中东北非:数字浪潮下的“千禧一代掘金地”

提到中东北非, 很多人想到的是石油和沙漠,但这里正悄悄上演一场“数字革命”。益普索中东北非首席运营官Mustapha Tabba说:“这个地区57%的人口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他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就是通往新世界的钥匙。”4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 迪拜世博会、卡塔尔世界杯刚办完,中产阶级正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这波“数字红利”,中国品牌不想分一杯羹都难。

中东消费者的“壕”是出了名的,但“壕”得有讲究。益普索2023年的数据显示, 沙特、阿联酋的消费者人均年网购消费超过3000美元,但他们对“品牌故事”的执着比价格还高。有个做高端厨具的中国品牌, 2022年进沙特时没打价格战,反而拍了段“中国匠人手工打造”的视频,在YouTube上播放量破百万,产品直接卖断货。但中东消费者也“挑剔”, 48%的人会主要原因是“配送延迟”直接取消订单,35%的人主要原因是“退换货麻烦”拉黑品牌。所以在这里玩电商,“速度”和“服务”比“低价”更重要。

北非市场则更“接地气”。埃及、 摩洛哥的互联网用户中,60%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喜欢在Facebook上“砍价”,在Instagram上“种草”。益普索2021年的调研发现, 北非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敏感度比海湾国家高30%,但一边又对新品牌“情有独钟”。有个做快时尚的中国卖家, 2023年在埃及推出“9.9镑特价T恤”,配合本地网红的“开箱视频”,单月销量突破10万件。

但北非的支付是个大难题——信用卡普及率只有15%,70%的人更喜欢“货到付款”。中国品牌得和本地支付巨头合作, 比如埃及的Fawry,摩洛哥的MobiCash,否则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Mustapha:“中东北非不是‘铁板一块’, 海湾国家要‘高端体验’,北非要‘高性价比’,品牌得‘因地制宜’,才能在这片掘金地站稳脚跟。

泰国:社交媒体催生的“她经济”与银发商机

泰国的电商市场, 像一杯加了冰的椰青——清爽,但后劲足。益普索的数据显示,2018年泰国电商收益就达到了37亿美元,现在这个数字还在涨。推动这股浪潮的,是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群体:爱刷社交媒体的年轻女性,和正学着用手机的银发族。

泰国64%的女性是工薪阶层,她们受过教育,独立自主,手握家庭消费决策权。益普索2022年的调研发现,泰国女性平均每天花2.5小时在社交媒体上,47%的人会主动关注品牌账号。有个做母婴用品的中国品牌, 2021年在泰国没投广告,而是在Facebook上开了个“新手妈妈交流群”,分享育儿知识,顺便带自家产品,半年就积累了5万粉丝,复购率高达45%。但泰国女性也“善变”——她们今天追捧某个网红推荐的面霜,明天可能就主要原因是包装不好看而抛弃品牌。所以“持续制造新鲜感”是这里的生存法则。

比“她经济”更被低估的,是泰国的银发市场。60岁以上人口超过900万,而且这群“老宝贝”正变得越来越“潮”。益普索2023年的数据显示, 泰国55岁以上群体的互联网用户占比从2018年的12%涨到了28%,他们中很多人开始学着在抖音上买东西,在LINE上和品牌聊天。有个做保健品的卖家, 2022年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字体放大版”的产品页面和“

跨境电商的赛道上,没有“稳赚不赔”的市场,只有“懂行”的玩家。拉美的不确定性、 印度的善变性、印尼的竞争白热化、中东北非的分化、泰国的双面镜——每个市场都有它的脾气,但每个市场也藏着机会。益普索的洞察告诉我们:出海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本地化深耕”。听懂消费者的潜台词,跟上市场的变化节奏,才能真正“浪”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