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在拉美经济下行期,全球饲养率最高的市场

拉美经济的寒冬里宠物市场为何烧得正旺

经济下行。宠物市场火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听着像矛盾体。拉美却把它变成了现实。GfK Insights的数据戳破了常识:阿根廷80%的网民在养宠物,墨西哥75%,巴西75%。美国只有70%。拉美成了全球宠物饲养率最高的地方。经济不行,宠物反而更受宠?这事儿得从拉美社会的根上说起。

贫富差距大,中产买不起房,先养只狗

拉美的城市,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花园?空地?奢侈品。大多数公寓里毛孩子才是唯一的“家庭成员”。墨西哥40岁以下的人,房产所有率从2000年的79%掉到了2019年的59%。房价贵得离谱,中产手里有点闲钱,买房?做梦。养孩子?私立教育费用能掏空钱包。钱花哪儿?旅游、餐饮,还有宠物。

饲养率全球最高 但在经济下行的拉美市场做宠物创企靠谱吗?
饲养率全球最高 但在经济下行的拉美市场做宠物创企靠谱吗?

宠物成了情感替代品。没房,没孩子,那就在毛孩子身上找寄托。巴西宠物电商平台Petlove的创始人说过:“拉美人把宠物当家人, 这个家人不需要学区房,不需要补习班,只需要爱和狗粮。” 这话糙理不糙。2020年,Petlove拿到了软银4800万美元的投资。钱砸的不是狗粮,是中产无处安放的消费欲。

非正式经济遍地,宠物成了“稳定”的存在

拉美的经济结构,脆得很。非正式就业占比超过50%。今天有活干,明天可能就失业。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也跟着飘忽。宠物不一样。它们不会突然辞职,不会背叛,每天准时等你回家。这种“确定性”,在经济动荡的拉美,成了奢侈品。

哥伦比亚宠物科技公司LAIKA的CEO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墨西哥城的上班族, 白天在零工平台上接单,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狗。狗摇尾巴的那一刻,一天的焦虑好像都没了。” 2019年, LAIKA拿到50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人里还有Tinder的联合创始人Justin Mateen。他看中的不是拉美的经济,是人和宠物之间那种“不离不弃”的绑定。

疫情隔离,宠物从“陪伴”升级成“刚需”

2020年,疫情来了。拉美成了重灾区。居家隔离,社交归零,唯一的活物就是宠物。宠物食品销量暴涨,宠物用品电商平台订单翻倍。巴西的Zee.Dog, 做宠物玩具的,2021年融资1880万美元,创始人说:“疫情让拉美人意识到,宠物不是‘可选的’,是‘必需的’。”

宠物科技跟着火了起来。以前带狗出门,牵根绳就行。现在?宠物婴儿车、可折叠饮水碗、GPS追踪器……成了城市中产的标配。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城市太挤,怕狗吓到人,怕狗走丢。墨西哥城的高档社区里推着宠物婴儿车的场景比推婴儿车的还常见。这种“精细化养宠”,硬是把宠物市场做成了高端消费。

动物权利觉醒, 拉美人的“宠”超越了物质

从“宠物”到“非人类人格”,律法都站了队

拉美人对宠物的态度,早就不止是“养那么简单”。2015年,阿根廷衙门判了一桩奇案:一只33岁的猩猩,拥有“非人类人格权利”。这事儿传遍全球,但拉美人不觉得新鲜。在他们眼里动物不是东西,是“有灵魂的生命”。

这种观念渗透到了消费里。宠物食品不再只是“饱腹”,得“天然有机”“无谷低敏”。宠物用品得“时尚”“有设计感”。巴西的宠物服装品牌,一件小衣服卖到200雷亚尔,照样抢破头。中低收入人群?他们买不起贵的,但会花更多时间陪宠物玩,用DIY玩具代替昂贵的宠物用品。这种“情感投入”,比金钱投入更深。

120万只流浪狗, 催生了“收养经济”

拉美的流浪动物问题,触目惊心。墨西哥有120万只流浪狗,巴西更严重,里约热内卢的街头,三步一只狗。但拉美人没坐视不管。宠物科技公司们嗅到了机会:做收养服务,既能帮流浪动物,又能赚钱。

墨西哥的Petsy,和Uber合作搞了UberPuppies on-Demand。用户叫车,车里不是司机,是可爱的流浪小狗。到了目的地,用户可以选择领养。这项服务在高收入社区火了既满足了城里人的“吸狗欲”,又提高了收养率。Petsy的CEO说:“我们不是卖宠物,是‘连接’。连接有爱心的人和需要家的狗。”

跨境电商的机会:拉美宠物市场的“密码”

别只盯着狗粮,试试“宠物社交”

想做拉美宠物市场的跨境电商?别只知道卖狗粮猫粮。拉美人的需求早就升级了。宠物摄影、宠物派对策划、宠物训练课……这些“服务型消费”才是蓝海。巴西的宠物摄影工作室,一张精修照片卖到500雷亚尔,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

想做这些?得懂拉美人的“宠宠情结”。他们喜欢分享,喜欢在Instagram上晒宠物。所以跨境电商可以结合社交属性,比如搞“宠物写真套餐”,送社交媒体推广服务。巴西的Petlove就是这么干的,他们不仅卖商品,还做宠物社区,用户上传宠物照片,能积分换礼品。粘性做起来了复购率自然高。

中小卖家别硬刚大平台, 打“细分牌”

拉美宠物市场也有巨头:巴西的Petlove,墨西哥的Mercado Libre。中小卖家想分一杯羹?硬刚大平台没戏,得找细分赛道。比如“宠物殡葬服务”,拉美人对宠物感情深,死后也不想随便处理。巴西的Cão Vivo,专门做宠物火化、骨灰盒,生意好到开连锁。

再比如“宠物心理健康”。拉美经济压力大,宠物也会焦虑。宠物安抚玩具、宠物行为咨询……这些小众需求,大平台看不上,但利润高。墨西哥城有个叫PetMind的初创公司, 卖宠物安抚项圈,内置播放主人声音的模块,单价200美元,照样卖断货。中小卖家想突围?就找这种“大平台不碰,但用户需要”的细分领域。

物流和支付, 是拉美市场的“坎”,也是“机会”

做拉美跨境电商,物流和支付是绕不开的坎。拉美国家太大,城乡差距大,偏远地区配送慢。巴西的有些地方,快递送一周算快的。怎么办?本地化仓储。巴西的Sofia Pet, 在圣保罗、里约各建了一个仓库,订单24小时内达,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0%。

支付更麻烦。拉美人喜欢“先买后付”。巴西的Pix、墨西哥的Spei,都是主流。跨境电商得接入这些本地支付方式。Petlove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支持20多种本地支付方式,甚至允许用户分期付款。中小卖家想进拉美?先把物流和支付本地化搞定了再谈卖货。

拉美的“宠物热”, 是经济困境下的“温暖出口”

拉美经济的冬天还在持续。通胀高,失业率高,年轻人看不到未来。但宠物市场,却像一团火。这团火,烧的是拉美人对“确定性”的渴望,对“情感连接”的需求,对“生命尊严”的尊重。

做拉美宠物市场,别只盯着数据。GfK Insights的饲养率数字背后 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墨西哥城的年轻白领,把工资的三分之一花在狗身上;里约贫民窟的单亲妈妈,用捡来的布给猫做窝;阿根廷的退休老人,把流浪狗当孙子养。这些人,才是市场的核心。

跨境电商想抓住拉美宠物市场的红利?先懂拉美人的“宠”。懂他们的焦虑,懂他们的情感,懂他们对“家”的定义——家不一定有四堵墙,但一定有一只会摇尾巴的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