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llee完成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菲律宾社交电商的“新玩家”:Resellee凭什么拿到100万美元种子轮?
4小时社交时长,23.5岁用户群:菲律宾藏着社交电商的“黄金密码”?
谁也没想到, 这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东南亚国家,会成为社交电商的下一个“风口”。Resellee刚宣布完成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消息一出,行业里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菲律宾市场。这里的人每天花在社交平台上的时间长达4小时 比印度多1.5小时比中国多2小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泡”在Facebook、Viber里。更关键的是菲律宾用户的中值年龄只有23.5岁,是亚洲最年轻的互联网群体之一。年轻人多,社交活跃,加上对“零成本创业”的渴望,社交电商的土壤似乎比想象中更肥沃。
2023年11月17日亿恩网爆出这轮融资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又一个模仿拼多多的平台”。但Resellee的创始人Marc Concio不这么想。他曾在菲律宾头部支付服务商PayMaya的母公司Voyager Innovations负责电商业务, 太清楚本地用户的痛点:很多人想赚钱,却扛不起库存压力;想卖货,又不懂复杂的运营。他常说:“菲律宾人不是不想创业,是怕‘亏本’。”

零库存、社交卖货:Resellee的“轻创业”模式到底怎么玩?
Resellee的玩法其实很简单,但细节里藏着巧思。平台不要求卖家自己囤货,而是和供应商共建“共享库存”。供应商把商品信息上传到平台, 卖家只需要在社交账号上开个“小店铺”,把商品链接发到朋友圈、Viber群,就能开始卖货。成交后平台直接从供应商那里发货,卖家赚差价,相当于“无本万利”。
这种模式在印度Meesho、拼多多已经验证过但Resellee做了本地化调整。比如针对菲律宾人喜欢“熟人推荐”的特点, 平台允许卖家直接把商品分享到WhatsApp群聊,还内置了“团购砍价”功能——类似拼多多的“拼团”,但更侧重“邻里互助”。创始人Marc Concio在2023年11月的声明里提到:“菲律宾人买东西,信‘朋友推荐’胜过广告。”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Resellee平台上已有4万个商家,平均每个商家有20位固定顾客。单月营收约5000比索,对兼职者来说不算少,全职卖家甚至能做到2-3倍。更意外的是 平台上的商品以食品和生鲜杂货为主——这和菲律宾疫情期间“宅家经济”的需求有关,也和Resellee早期和政府、农民合作的经验分不开。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帮农民把滞销的蔬菜水果直接卖给消费者,积累了供应链基础。
物流“再说说一公里”怎么破?Resellee的“次日达”野心
社交电商再火,物流跟不上也是白搭。菲律宾的物流成本比东南亚平均水平高30%,偏远地区配送时效甚至要一周。Resellee的解决方案是“自建+第三方”混合模式。2023年下半年, 他们在大马尼拉地区组建了专属物流团队Resellee Riders,计划2024年初上线“次日达”服务。这意味着,大马尼拉的用户今天下单,明天就能收到新鲜蔬菜或日用品。
但其他地区怎么办?Resellee的选择是“借力”。他们和本地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优化路线:把同一区域的订单集中打包,降低配送成本。创始人Marc Concio透露, 目前大马尼拉的订单配送时效已从平均3天缩短到1.5天偏远地区控制在5天内,比行业平均快30%。
物流效率的提升直接带来了转化率的变化。据内部数据, 2023年第三季度,平台订单转化率从8%提升到12%,其中“次日达”区域的复购率高达45%。这背后是Resellee对“时效敏感型商品”的精准把握——比如生鲜、 母婴用品,这类商品对配送速度要求高,一旦体验好,用户粘性自然上来。
老牌电商围剿:Resellee凭什么对抗Lazada、Shopee?
东南亚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Lazada、Shopee这些巨头流量大,用户基数高,它们也在布局社交电商。比如Shopee的“Shopee Live”, 允许卖家直播带货;Lazada的“闪购”功能,主打“限时抢购”。但Resellee的创始人认为, 这些巨头的社交功能更像是“附加品”,而他们是从底层逻辑就围绕社交设计的。
最大的差异在于“供应链”。Resellee直接和农民、合作社合作,跳过中间商。比如芒果、香蕉这些菲律宾特产,平台从产地直采,成本比传统电商低20%,价格自然更有优势。Marc Concio曾在2023年行业峰会上举过一个例子:“传统电商卖一箱芒果, 中间商要赚3层,我们直接从农民手里拿,价格能便宜30%。”
另一个优势是“轻资产”。Lazada、 Shopee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建仓储、搞补贴,而Resellee不需要囤货,资金压力小得多。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他们计划大部分用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优化上,而不是“烧钱买流量”。
当然挑战也不少。社交电商的核心是“信任”,用户愿不愿意在社交平台下单?Resellee的对策是“担保交易”。买家付款后平台先把钱扣住确认收货后再打给卖家。类似“支付宝”的机制,降低了交易风险。
100万美元怎么花?团购、 AI、小额融资,Resellee的“下一步棋”
拿到融资后Resellee的团队没有急着扩张,而是先琢磨“怎么让卖家更赚钱”。2023年12月,他们宣布将上线“团购”功能,类似拼多多的“拼团”,但更强调“熟人社交”。比如一个卖家发起10人团购,价格能降15%,用户分享到WhatsApp群,更容易成单。
另一个重点是AI。Resellee正在开发“效率提升50%。
小额融资功能也在计划中。很多菲律宾小卖家缺的不是货源,是启动资金。Resellee打算和本地金融合作,为信用好的卖家提供500-2000比索的无抵押贷款,用于进货。这笔钱不用还现金,用销售额抵扣就行。Marc Concio说:“我们要让卖家的‘资金周转’像呼吸一样顺畅。”
东南亚社交电商的“下一个战场”:菲律宾之后越南、缅甸会是下一个目标吗?
Resellee的野心不止于菲律宾。创始人Marc Concio在2023年11月的内部会议上透露,2024年可能会进入越南、缅甸市场。这两个国家和菲律宾很像:年轻人多,社交活跃,电商渗透率低,但增长潜力巨大。
越南的社交电商市场已经显现苗头。TikTok Shop在2023年GMV突破10亿美元,其中70%的订单来自社交分享。缅甸虽然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0%,但Facebook用户达2300万,社交电商几乎是“零基础”。
不过东南亚各国差异大,直接复制菲律宾模式可能行不通。比如越南消费者更注重商品品质,缅甸物流基础设施更差。Resellee需要“因地制宜”。越南可能要重点做“品质供应链”,缅甸则要先解决“再说说一公里”问题。
行业分析师认为,Resellee的优势在于“轻模式”,容易复制。100万美元虽然不多,但足够他们在菲律宾打磨好模型,再逐步扩张。如果能在越南、缅甸复刻“4万商家、12%转化率”的成绩,东南亚社交电商的格局或许会被 。
社交电商的“终极命题”:流量红利过后怎么留住用户和卖家?
社交电商的火,本质是“流量红利”。菲律宾年轻人多,社交平台活跃,容易通过社交裂变获客。但红利总有耗完的一天。当用户对“拼团”“砍价”失去新鲜感,当卖家发现“赚钱没那么容易”,怎么办?
Resellee的答案是“生态”。他们计划从“卖货平台”升级为“创业服务社区”。2024年,会推出“卖家学院”,教用户怎么选品、怎么运营社交账号、怎么客服。还会引入“达人孵化”计划,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交卖家,通过他们带动普通商家。
对用户端,Resellee想强化“社区感”。比如上线“买家秀”板块,鼓励用户分享使用体验;搞“邻里好物推荐”,让用户推荐给同小区的人。Marc Concio说:“社交电商不是‘卖东西’,是‘交朋友’。朋友推荐的东西,才值得买。”
数据也显示,社区化运营的效果正在显现。2023年第四季度,Resellee的用户停留时长从8分钟增加到12分钟,复购率提升到35%。这意味着,用户不再只是“为便宜买单”,而是真的“喜欢这个平台”。
100万美元之后:社交电商的“下半场”,比拼的是“耐力”还是“速度”?
拿到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对Resellee是“起点”不是“终点”。东南亚社交电商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巨头还在盯着,新玩家也在入场。
有人说社交电商的下半场比拼“速度”——谁先扩张到更多国家,谁就能抢占市场。但Resellee选择“慢下来”,先把菲律宾市场做透。他们认为,与其在多个国家“撒胡椒面”,不如在一个市场“挖深井”。比如把物流时效从1.5天压缩到1天把商家复购率从35%做到50%,这些细节才是护城河。
行业里有人质疑:“100万美元够吗?烧得起吗?”但Resellee的团队很清醒。他们不追求“快速变现”,而是追求“可持续增长”。轻资产模式让他们不用烧太多钱在仓储和物流上,100万美元足够支撑他们打磨产品、验证模式。
或许,这就是Resellee的“聪明之处”。在所有人都追求“规模”的时候,他们选择“深耕”。社交电商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谁能真正理解用户和卖家的需求,谁能把“社交”和“电商”融合得更自然谁才能跑到再说说。
Resellee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