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新一轮融资最多能筹集到2亿美元吗
Tiki的融资野心:2亿美元目标在东南亚现实吗?
最近东南亚创投圈都在传一个消息:越南本土电商平台Tiki打算在新一轮融资里至少搞到1.5亿美元,最多冲2亿。要是成了这可是越南科技初创企业有史以来单轮融资金额的新纪录。不过话说回来2亿美元这个数字听着挺唬人,但真要落到Tiki头上,到底靠不靠谱?咱们得扒开看看这家越南老牌电商的家底,再掂量掂量东南亚市场的水温。
从1.3亿到2亿:Tiki的融资跳跃式增长
翻翻Tiki的融资履历,会发现它这几年对钱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2020年6月, 它刚从新加坡私募股权公司北极星集团那里啃下1.3亿美元,那时候业内就觉得这已经是越南电商圈的天价融资了。后来啊这才过去两年,Tiki直接把目标翻倍,张口就要2亿。这种融资额度的跳跃式增长, 要么是Tiki的业务真的突飞猛进,让投资者看到翻倍回报的可能;要么就是它觉得东南亚市场的钱太好圈了敢狮子大开口。不过北极星集团作为上一轮的投资方, 据说还会继续跟投,这算是个积极信号——至少老股东没跑,还愿意往里面砸钱,说明对Tiki的基本盘还是有点信心的。

越南电商战场:Tiki的“老二”困境与突围
在越南电商这片红海里Taki的位置有点微妙。根据马来西亚电商情报平台iPrice Group的数据, 2020年再说说一个季度,Tiki网站的月均访问量做到了2230万次稳坐越南第二大电商平台的交椅。但问题是老大Shopee的体量比它大得多,基本是碾压式的存在。Tiki就像班级里成绩第二的学生,努力追赶,但第一名始终甩开一大截。
不好说。
更麻烦的是 2020年Tiki还跟另一家本土电商Sendo谈过合并,想着强强联合对抗Shopee,后来啊主要原因是部分股东对合并条款不满意,再说说黄了。合并没搞成,Tiki只能单打独斗,在物流、用户粘性这些硬骨头上一口一口啃。电子产品和家电是它的优势品类, 还推出了TikiPro安装服务,想通过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但这些真的能撑起2亿美元的估值吗?
亏损收窄≠盈利健康:Tiki的财务真相
融资故事讲得再好听,再说说都得看财务报表。Tiki的亏损倒是逐年收窄——2020年亏了38亿越南盾, 折合16.52万美元,比起2019年的1.7万亿越南盾简直是断崖式下降。但别急着高兴,这里有个关键点:2020年的亏损金额是不是统计口径有问题?毕竟38亿越南盾换算成美元才十几万,对于一个年交易额几十亿的电商平台这个数字小得有点反常。
如果真是这样, 可能说明Tiki在2020年大幅缩减了营销投入或者补贴力度,用“节流”的方式把亏损做低。这种打法短期内能让报表好看,但长期来看,不花钱拉新、不补贴促活,用户增长从哪儿来?市场份额怎么保?投资者可不是傻子,短期亏损收窄固然重要,但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真正盈利,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
金融服务与保险:Tiki的“第二增长曲线”靠谱吗?
Tiki最近几年一直在琢磨搞“第二增长曲线”, 计划未来5年内进军金融服务领域,还打算把人寿保险业务做起来。2021年11月, 它在友邦保险公司领投的E轮融资里已经筹到了2.58亿美元,那时候就明确说要 保险业务,甚至计划去美国IPO。这个想法挺大胆,毕竟电商做金融,跨度不小。京东在国内搞京东金融, 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交易数据,还能和电商业务深度协同,Tiki在越南有这个条件吗?
越南的金融市场本身就不算发达,用户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够不够?就算真做起来了怎么跟当地的银行、保险公司竞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难题。Tiki可能觉得,有了电商业务做流量入口,做金融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现实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北极星的“偏爱”:老股东续投能带来多少信心?
北极星集团对Tiki的偏爱,从融资记录里就能看出来。2020年的1.3亿美元融资它投了据说这次新一轮还会继续跟投。更早之前,北极星还投过越南教育科技公司Topica Edtech,给了5000万美元。这么看,北极星在东南亚市场,特别是越南是下了重注的。不过老股东续投,有时候是看好未来有时候也可能是被套牢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加码。
北极星对Tiki的信心, 可能还跟韩国用户的支持有关——之前有消息说主要原因是Tiki在韩国用户群体里反响不错,北极星才扩大了融资额,从7500万美元加到了1.3亿美元。但韩国市场对Tiki到底是重要增长点还是锦上添花?如果核心的越南市场还没搞定,过度押注海外会不会分散精力?这些都是未知数。
东南亚融资潮:Tiki的2亿美元在行业里算什么水平?
这两年东南亚创投圈挺热闹,各种融资消息满天飞。比如印度B2B电商平台Moglix,最近就在E轮融资里筹到了1.2亿美元;越南本土社交电商平台Mio也拿到了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跟这些比起来Tiki的2亿美元目标确实显得“壕气十足”。但东南亚市场虽然热,投资者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特别是经历过2022年全球加息潮之后 VC们对项目的估值越来越谨慎,动不动就要2亿美元、3亿美元融资的项目,现在越来越难通过。
Tiki敢定这么高的目标, 要么是真的有底气拿出能让投资者信服的数据,要么就是想趁着市场还没完全冷下来先圈一波钱再说。但问题是 东南亚电商的烧钱大战还没结束,Shopee、Lazada这些巨头还在持续砸钱,Tiki拿了2亿美元,真能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吗?
2亿美元目标:乐观派与保守派的分歧
对于Tiki这轮2亿美元的融资目标,市场里分成了两派。乐观派觉得, Tiki作为越南本土第二大电商平台,用户基础扎实品类优势明显,再加上老股东北极星力挺,新业务拓展也有规划,2亿美元不算多,甚至可能不够花。他们还举例子说2021年E轮融资就拿到了2.58亿美元,说明投资者对Tiki的估值是有期待的。但保守派就泼冷水了:东南亚电商现在是一片红海, Tiki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亏损虽然收窄但规模太小,贸然融资2亿美元,估值会不会被抬得太高?到时候业绩跟不上,反而砸了自己的招牌。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但谁也没错,毕竟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结论自然不一样。
融资之后:Tiki的钱要花在刀刃上吗?
就算Tiki真融到了2亿美元,怎么花也是个大学问。是继续烧钱补贴用户、扩张物流,还是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是干脆收购一些小公司,补齐业务短板?2020年Tiki就没少花钱,物流网络建了不少,但效果怎么样?有没有数据能证明这些投入带来了用户增长或者GMV提升?如果只是盲目烧钱,那融再多钱也没用,再说说可能跟其他东南亚电商一样,烧着烧着就烧没了。Tiki需要想清楚,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钱应该投在能形成壁垒的地方,而不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
越南上市与美国IPO:Tiki的资本棋局
Tiki早就放话, 计划2023年在越南证券交易所上市,甚至还想未来去美国搞IPO。这个资本棋局下得挺大,但风险也不小。越南本土资本市场容量有限,上市了能融多少钱?流动性怎么样?要是去美国IPO,对合规性、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Tiki的财务数据经得起 scrutiny 吗?而且上市不是终点,反而意味着要接受更严格的公众监督,业绩稍有波动就可能影响股价。Tiki可能觉得,上市能提升品牌形象,还能套现一部分,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它真的玩明白了吗?
2亿美元不是终点, Tiki的东南亚挑战才刚开始
不管Tiki这轮融资再说说是真能拿到2亿美元,还是打点折扣,有一点很明确:东南亚电商的竞争远没有结束。Shopee的阴影还在Lazada虎视眈眈,本土新玩家也不断冒出来。Taki想靠融资冲一把,把越南市场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格局搅动起来但这条路注定不好走。钱能解决的问题只是表面真正难的是用户心智的占领、盈利模式的打磨、供应链的优化。2亿美元听起来很多,但在烧钱如流水的电商行业,可能也就是几个月的“弹药”。Tiki的野心不小,但现实很骨感,能不能把融资故事讲下去,还得看它手里的牌能不能打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