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tang B2B电商平台完成5500万卢比新一轮融资了吗

Shotang刚宣布融资5500万,但这笔钱真的能让它在B2B赛道跑赢吗?

最近印度电商圈炸锅了 班加罗尔的B2B平台Shotang说刚拿到5500万卢比的新融资,领投的是Unitus Impact Livelihoods Fund,参投的是Exfinity Partners。消息一出,不少媒体跟着吹风,说什么“估值翻三倍”“行业新势力”。但等等, 5500万卢比折合美元才86.4万——这个数字在印度B2B赛道里到底是“及时雨”还是“毛毛雨”?Shotang真能靠这笔钱在Amazon、Udaan这些巨头的夹缝里杀出条血路吗?

Shotang是谁?一个靠自行车送货的“B2B中间商”

说起来Shotang不算新玩家, 2013年就成立了创始人Roy和Anterpreet Singh,俩人一开始盯上的就是印度最传统的零售行业——帮手机和零配件品牌、分销商对接那些街边小零售商。听起来挺接地气对吧?他们的模式也简单:搞个APP,让零售商在线上下单,然后Shotang负责送货。有意思的是 他们送货居然靠自行车,邮递员骑着车把货挨家挨户送到零售商手里官网还特意强调过这个“再说说一公里”的配送特色。

B2B电商平台Shotang完成5500万卢比新一轮融资
B2B电商平台Shotang完成5500万卢比新一轮融资

成立十年了 Shotang现在平台上大概有1.8万家零售商,3.5万个库存商品,覆盖班加罗尔、德里、加尔各答等7个城市。CEO Roy去年放话说五年内要拓展到84个城市,还要杀进五个新行业。野心不小,但问题来了:靠这86.4万美元的融资,真能实现吗?

86.4万美元,在印度B2B赛道到底够不够“烧”?

先看个对比。2024年1月,印度另一家初创Shuttl刚拿到5.7亿卢比的C+轮融资;2016年Uber单笔就拿了沙特自主权基金的35亿美元。再看看Shotang自己, 2015年Exfinity和Unitus投了500万美元,这次才86.4万,连零头都不够。按印度B2B平台的烧钱速度——技术迭代、市场推广、物流搭建哪样不要钱?这点钱可能连班加罗尔一个季度的办公室租金都不够。

更让人琢磨的是估值。Shotang说这轮估值翻了三倍,达到4000万美元。但2015年他们拿500万时估值多少?公开资料没细说就算按当时行业平均估值算,八年估值从几千万翻到四千万,年化回报低得可怜。资本真的看好他们,还是只是“象征性投资”占个坑?

Unitus的“情怀投资”:是在扶贫还是在陪跑?

领投方Unitus Impact Livelihoods Fund,名字就透着“社会企业”的味道。他们投的项目大多跟“改善生计”有关,比如给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帮妇女创业。Shotang对接的1.8万家零售商, 确实多是印度底层小商户,从“社会价值”看,确实符合Unitus的调性。但问题是B2B电商的核心是效率和规模,情怀能当饭吃吗?Shotang的自行车配送看着感人, 但效率比不过专业物流;APP功能简单,但比不上Amazon Business那种全链路服务。Unitus到底是想赚钱,还是想拿Shotang当“案例故事”讲给LP听?

业务真相:1.8万零售商和3.5万商品的“含金量”有多高?

Shotang一直强调自己有1.8万零售商、 3.5万商品,但数字漂亮不代表业务扎实。印度零售行业有个怪现象:很多小零售商下载一堆B2BAPP,但真正活跃下单的可能不到三成。有行业人士透露,某些平台宣称的“合作商户”里有30%是“僵尸账号”——老板下载了就没再打开过。Shotang有没有这个问题?他们没公开用户留存率和复购率,这就有点让人打鼓了。

再说说商品。3.5万SKU听起来不少,但跟印度B2B巨头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Udaan平台上有百万级SKU, 覆盖服装、电子、农业几十个品类;OfBusiness直接给工厂提供原材料采购服务,金额动辄上千万卢比。Shotang只做手机和零配件,品类太窄,抗风险能力差——万一手机市场不行,整个盘子就崩了。

“再说说一公里”自行车配送:情怀还是效率低下?

Shotang引以为傲的自行车配送,在印度大城市可能是个“甜蜜的负担”。班加罗尔、德里堵起来能让你怀疑人生,自行车送一单货可能要两小时成本比电动车、货车高得多。而且印度雨季长,自行车淋雨容易坏,维修成本也是一笔开销。反观竞争对手,比如Shadowfax,早就用电动车+智能调度系统把配送效率做到了行业第一。Shotang靠自行车“死磕”,到底是坚持初心,还是没钱换更好的物流方案?

行业对比:印度B2B电商的“融资幻觉”

印度B2B电商这些年融资不少,但真正赚钱的没几个。Udaan成立十年, 融资金额累计超26亿美元,至今还在亏钱;OfBusiness号称“印度最大B2B平台”,2022年营收涨了三倍,但毛利率依然只有个位数。为什么这么难?主要原因是印度零售行业太分散了——全国有1200万家小零售商, 大多用现金交易,对数字化不信任;品牌方又喜欢压货款,平台垫资压力大,资金链很容易断。

Shotang的处境更尴尬。他们既没有Udaan的规模优势,也没有OfBusiness的垂直深耕。想走“小而美”路线?但资本最喜欢听“故事”,谁会为一个年交易额可能都不到1亿美元的平台买单?5500万卢比的融资,说不定就是投资人“再说说的晚餐”——再给点钱看看能不能跑出模式,跑不出来就撤了。

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Amazon和Flipkart的B2B布局

更可怕的是巨头也在抢B2B生意。Amazon早在2019年就在印度推Amazon Business, 专门服务企业采购,现在SKU超过2亿,还提供“次日达”服务;Flipkart母公司Walmart也在2023年悄悄测试B2B平台,重点打沃尔玛的供应链优势。这些巨头有钱、有流量、有物流,小平台根本没法比。Shotang拿什么跟他们拼?靠自行车配送“感动”零售商?

零售商的真实需求:他们真的需要Shotang吗?

聊了这么多,不如听听零售商怎么说。德里Karol Bagh区一家手机店的老板老马告诉笔者:“我下载过Shotang的APP,但很少用。他们商品价格比批发市场贵5%,配送还要等一天我直接去批发市场拿货,当天就能到,还能砍价。”老马的话代表了很多小商户的心态——他们要的不是“数字化”,而是“便宜、快、能赊账”。Shotang的APP能满足这些吗?明摆着不能。

还有个问题:Shotang赚什么钱?收佣金?但印度零售商对价格敏感,佣金高了他们不用;赚差价?又得跟分销商抢利益。目前Shotang的盈利模式一直没说清楚,这让人怀疑他们到底能不能赚钱。

创始人Roy的“五年计划”:84个城市是野心还是冒险?

CEO Roy说五年内要拓展到84个城市,还要进五个新行业。但以Shotang现在的资金和团队规模,扩张风险极大。参考印度电商历史, 2015年 Snapdeal 一口气冲到几百个城市,后来啊物流崩了、客服崩了再说说亏得爹妈不认。Shotang要是盲目扩张,很可能重蹈覆辙。而且, 手机零配件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了OPPO、vivo这些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直供渠道,留给中间商的空间还有多少?

资本的耐心:印度B2B赛道的“长跑游戏”

印度B2B电商就像一场马拉松, 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但资本往往没那么多耐心。2015年跟着Shotang投了500万美元的Exfinity, 这次又跟投了是看好他们,还是“割肉无门”?印度创投圈有句话叫“融资续命, 不融等死”,Shotang这次拿到86.4万美元,可能是续了半年命,但半年后呢?还得接着找钱。

说到底,5500万卢比的融资对Shotang更像是一场“安慰剂”。资本的热钱来了又走,真正能活下去的,还是得看有没有解决行业痛点,能不能做出差异化。Shotang的自行车能载动1.8万零售商的梦想,但载得起4000万美元的估值和84个城市的野心吗?答案恐怕只有时间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