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奥克兰港口罢工导致关闭,美西LALB码头提柜速度变慢

奥克兰港突然停摆, 美西码头提柜进入“龟速模式”

谁也没想到,一场始于卡车司机的抗议,能让美西第三大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直接陷入停摆。奥克兰港的闸口被卡车司机堵得严严实实 集装箱堆得像小山,货船在锚地等着进港,整个供应链像被按下了慢放键。更麻烦的是 这股“寒流”已经顺着太平洋吹到了洛杉矶和长滩码头,原本就提货困难的LA/LB港,现在彻底变成了“马拉松赛场”——货主们排队等提柜,一等就是十天半个月。

卡车司机为何“封杀”奥克兰港?AB5法案成导火索

事情要从加州的AB5法案说起。这个2019年通过的法案,原本是想保护零工经济从业者,要求企业将司机归类为雇员而非独立承包商。可对奥克兰港的卡车司机这简直是要了命。不少司机都是“业主-operator”, 自己买车跑运输,现在法案一出,要么被逼着转成雇员,要么就得停业。AB Trucking的老板Bill Aboudi就吐槽:“几年前我们改成雇佣模式, 后来啊AB5一来司机收入直接腰斩,谁还干得下去?”

奥克兰港口因罢工陷入关闭!美西LA/LB码头提柜速度变慢......
奥克兰港口因罢工陷入关闭!美西LA/LB码头提柜速度变慢......

7月初的抗议还只是小打小闹,司机们举着牌子在码头外喊口号。可到了第三天画风突变。卡车司机直接把TRAPAC码头的闸口堵死, 伊斯兰会T码头也宣布全天关闭,其他海运码头干脆关了卡车通道——港口几乎成了“死港”。抗议组织者加里·舍吉尔放话:“罢工可能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直到政府解决AB5的问题。”这下好了原本计划3天就能解决的抗议,直接变成了“持久战”。

美西码头“压力山大”, LA/LB提柜速度再降30%

奥克兰港停摆,最先遭殃的就是靠南边的LA/LB码头。你以为这两个大港能独善其身?天真。数据显示, 7月初长滩港有28000多个集装箱滞留超9天洛杉矶港也有近9000个集装箱堆在码头动不了。更夸张的是铁路等待时间,平均11天——这意味着集装箱从下船到上火车,能卡半个月。洛杉矶港的陆地容量已经飙到90%,卡车想提柜?排队吧,可能排到你怀疑人生。

某货代公司的张经理最近急得嘴上起泡:“上周有个客户的货从奥克兰转LA/LB提, 平时3天能搞定,现在拖了10天还没动静。码头外排队的卡车从港口门口能堵到高速上,司机说等6-8小时是家常便饭。”据他透露, 最近LA/LB码头的提柜速度比罢工前又慢了30%,不少货主主要原因是等不及货,不得不取消订单,损失惨重。

供应链多米诺效应:从港口到仓库, 货主“赔了夫人又折兵”

港口堵了仓库空了货架卖空了——这是跨境电商最近的真实写照。做家居用品的李老板最近就栽了个跟头:“6月下的货, 原计划7月中旬到亚马逊仓库,后来啊奥克兰罢工,货改道到洛杉矶,现在还在码头卡着。亚马逊的FBA仓储费每天涨, 我的货进不去,listing直接变‘不可售’,这个月销量少了40%,亏了20多万。”

更麻烦的是滞留的集装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洛杉矶港官方数据显示, 目前港口内等待装车的铁路集装箱有17000个,卡车运输的集装箱占了长期滞留量的40%。集装箱堆在码头占着位置,新船进不来旧船出不去,整个西海岸的港口都陷入了“恶性循环”。有行业分析师预测, 如果罢工持续到8月,美西港口的拥堵成本可能会增加15%-20%,这部分成本到头来还是会转嫁到货主头上。

企业“自救”术:有人转港有人空运, 有人却踩了坑

面对这场“港口危机”,聪明的货主已经开始想办法了。深圳某跨境电商的王总最近做了个“冒险”决定:把原本要运到奥克兰的货,全部改道西雅图港。“西雅图虽然远点,但没罢工,提柜速度快。我们算过账,虽然运费贵了10%,但避免了滞港费和罚款,总体反而省了8%。”据他透露,7月以来公司通过西雅图港中转的订单,提柜时间平均缩短了5天客户投诉率也下降了12%。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做3C产品的刘老板就踩了“空运坑”:眼看海运等不起, 他咬牙花3倍运费订了空运,后来啊货刚飞到洛杉矶,罢工就结束了。“海运虽然慢,但至少便宜。空运一单亏一单,这波操作直接把上半年的利润搭进去了。”更惨的是有些货主为了赶时效,选择绕行美东港口,后来啊遇上东海岸的拥堵,货反而卡在了半路上。

AB5法案争议:劳工权益VS行业自由,谁能破局?

这场罢工背后其实是AB5法案引发的“劳资博弈”。支持法案的人认为,司机应该被归类为雇员,享受福利保障;反对的一方则觉得,这会扼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加州卡车运输协会的负责人就公开表示:“AB5让独立司机失去了灵活性, 企业用人成本飙升,到头来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有意思的是ILWU在这场风波里态度暧昧。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卡车司机的抗议,但也没明确反对。有分析认为, 这是工会在给资方施压——毕竟美西港口的劳资谈判还在进行中,卡车司机的罢工正好能分散注意力。这种“隔岸观火”的态度,让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几分。

未来怎么办?港口、 货主、政府各有“小算盘”

港口方面洛杉矶港施行董事Seroka倒是显得很淡定:“我们已经为罢工做好了预案,港口运营没受太大影响。”但事实是铁路拥堵、卡车排长队的问题依然存在。长滩港则计划推出“夜间提柜”试点,希望能缓解白天的拥堵压力。不过有司机吐槽:“大半夜去码头,平安问题谁管?而且加班费谁来出?”

货主们则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有行业协会已经联名写信给加州州长,要求豁免卡车司机AB5法案。但短期内法案修改的可能性不大,货主们只能“自己救自己”。某头部物流公司推出了“港口拥堵险”, 货主支付额外保费,如果主要原因是罢工或拥堵导致延误,保险公司会赔偿部分损失——这波操作倒是吸引了不少中小货主投保。

行业警钟:供应链“抗脆弱”能力成关键

这场奥克兰港口罢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跨境电商供应链的“脆弱性”。过去几年,货主们习惯了“海运成本低、时间长”的模式,忽视了风险应对。现在突然来个罢工,很多人就手足无措。有资深物流专家建议:“企业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最好建立‘多港口、多路线、多运输方式’的备份方案,比如海运+空运组合,或者东西海岸港口并行发货。”

数据显示,那些提前布局供应链多元化的企业,在这次罢工中受影响较小。深圳某大卖家的供应链负责人透露:“我们今年初就增加了西雅图和温哥华的备选港口,还和几家物流公司签了‘优先提柜’协议。这次奥克兰罢工,我们80%的货都顺利转港,销量只受了5%的影响。”

说到底,港口罢工只是供应链问题的“冰山一角”。因为全球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低价”,更是“抗风险”的能力。那些还在“赌运气”的货主,或许该想想: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