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8月29日,该国最大港口的大罢工真的会发生吗
八天倒计时:1900名英国港口工人,真的会罢工吗?
日历翻到8月中旬,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空气里飘着火药味。1900多名码头工人, 手里攥着92%的赞成票,像攥着一张“开战许可证”——8月21日到29日这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真的会停摆八天吗?
工资单上的数字游戏:7% vs 11.8%
工会的诉求很直白:加薪。资方的回应很干脆:最多7%。可问题是英国现在的通胀率是多少?RPI11.8%。去年这群工人加了多少?1.4%。算笔账就知道:工资涨7%,物价涨11.8%,实际购买力还是缩水了。

“他们赚着巨额利润,却给我们发‘缩水工资’。”联合工会秘书长Sharon Graham的话带着火气。费利克斯托港的母公司CK Hutchison去年净利多少?公开数据显示,集团港口业务利润同比涨了12%。可工人呢?43000英镑的年薪听着不少, 折合人民币35万,但在英国东南部,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得多——超市牛奶价格一年涨了25%,电费账单涨了40%。
资方那边也有说法:“7%已经是行业最高水平了。”可工人不买账:“去年涨1.4%的时候,他们说‘经济不好’,今年利润涨了还是‘不能多涨’。”这场工资谈判,从一开始就卡在了“公平”的定义上。
92%赞成票:不是冲动, 是绝望
1900人投票,92%赞成罢工,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多少故事?去年夏天英国铁路工人罢工时有个司机说:“我们不是想罢工,是罢工了才能被听见。”费利克斯托的码头工人也一样——重机司机每天在烈日下开10小时吊车, 装卸工扛着50公斤的集装箱走码头,可工资条上的数字,追不上超市收银机跳动的速度。
更让他们寒心的是资方的“双标”。港口利润涨了高管奖金照发,可到了工人加薪这里就成了“成本压力太大”。“去年他们说疫情导致亏损,今年利润涨了又说全球经济不行。”工会代表Bobby Morton在谈判桌上摔过文件,“他们把我们当傻子吗?”
历史总在重演。2022年,英国卡车司机罢工时资方也是这套说辞,后来啊呢?政府介入后资方乖乖加了9.5%。这次工会的逻辑很简单:“你不给,我就停,停到你给为止。”
费利克斯托的“命门”:英国半数集装箱的咽喉
为什么费利克斯托罢工能让全球物流圈紧张?很简单:英国近50%的集装箱运输,都从这个港口过。每年400多万标准箱, 从亚洲来的电子产品、欧洲来的服装、中东来的石油……这里一堵,整个英国的供应链都得“打嗝”。
想象一下:8月21日 再说说一艘船离港,码头上的起重机停了卡车排着队进不去,仓库堆满了卸不下的货。英国零售商协会算过一笔账:如果罢工持续8天 英国零售业将损失12亿英镑,超市货架上可能出现空缺——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的生鲜、电子产品。
更麻烦的是连锁反应。费利克斯托堵了货主会急着找其他港口,法国敦刻尔克、荷兰鹿特丹立刻“爆单”。去年德国汉堡港罢工时鹿特丹的运价涨了30%,舱位紧张到提前两周订不到。这次欧洲本就拥堵的港口,怕是要“火上浇油”。
跨境电商的“生死八天”:从爆单到爆仓的坠落
对跨境电商卖家 8月本该是“黄金月”——9月开学季、10月万圣节、11月黑五,备货高峰就在眼前。可费利克斯托要罢工,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深圳某3C类卖家李经理最近睡不好:“2000台平板电脑, 7月25日就到了费利克斯托,本来这周就能入库,后来啊罢工消息一出,仓库说‘可能要滞留到9月’。”滞港费一天500英镑, 8天就是4000英镑,更糟的是黑五前到不了货,订单只能取消,“去年有个同行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损失了30万英镑,我可不想重蹈覆辙。”
货代圈更乱。有货代开始疯狂找替代方案:“走德国汉堡?运价涨了25%,而且汉堡现在也堵,船期延误10天以上。”还有的劝卖家“改空运”,可空运价格是海运的5倍,小卖家根本扛不住。“有个卖玩具的客户,本来海运费8000英镑,改空运要4万,直接放弃英国市场了。”
替代方案:是救命稻草还是更深的坑?
面对罢工,卖家们能做的只有“找路子”。有人想绕道法国敦刻尔克, 可查了才发现,敦刻尔克港的容量只有费利克斯托的1/5,8月本来舱位就紧张,罢工期间更是“一舱难求”。有人想用英国其他小港口,比如南安普顿,可那里的铁路、卡车运力不足,货物到了港口也运不出去。
更现实的是“提前备货”。有卖家选择7月就把货发到英国仓, 可成本直线上升——海外仓仓储费每月每立方米30英镑,备货早了资金占用大;备货晚了又怕罢工断货。“左右都是亏,只能选‘两害相权取其轻’。”
还有些卖家干脆“放弃英国市场”。某服装卖家负责人说:“去年黑五前, 英国港口罢工导致我们30%的订单延迟,差评率从5%涨到15%,今年我们决定只做欧洲大陆,虽然利润低点,但稳当。”
历史会重演吗?从2022年物流危机看罢工走向
英国人好像对罢工情有独钟。2022年,铁路工人、卡车司机、环卫工人……一波接一波。那时候,港口罢工是怎么收场的?政府介入,资方妥协,加了9.5%的工资。这次会一样吗?
不一样。今年英国通胀更高,工会更“硬气”。联合工会今年已经赢了多场加薪官司:英国航空地勤人员涨了10%,护士涨了5%。他们尝到了“罢工甜头”,自然不会轻易松口。
资方也不是没有底牌。费利克斯托港曾暗示:“如果罢工,我们会招募临时工。”可码头是技术活,重机司机不是一天能培训出来的,临时工恐怕顶不上用场。而且,工会不会让临时工轻易进场——2022年铁路罢工时工会组织工人堵住了临时工的入口。
43000英镑年薪:够不够“体面”?
资方一直强调:“工人平均年薪43000英镑,比英国全职员工平均工资高30%了。”可工人不认这个账。“体面工资不是和英国平均水平比,是和生活成本比。”码头工人John在采访中说“我两个孩子要上学,房贷要还,43000英镑?去年到现在我实际收入少了5000多。”
更让工人不满的是“薪资差距”。港口CEO年薪多少?公开资料显示,超过100万英镑,是工人年薪的20多倍。“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却让我们勒紧裤腰带。”这种情绪,比工资数字本身更能点燃罢工的火药桶。
罢工取消的三种可能:谈判、妥协、还是“意外”?
罢工真的会发生吗?不一定。历史上,再说说时刻“悬崖勒马”的谈判多了去了。Acas8月8日还在组织谈判,说不定能谈出个“折中方案”——比如资方把加薪提到9%,工会延期罢工。
或者,政府会出手。英国政府最近一直强调“保护供应链”,说不定会像2022年那样,强制双方回到谈判桌。不过现在的英国政府自顾不暇,首相换得比衣服还勤,有没有精力管港口,不好说。
还有一种可能:工人内部出分歧。1900人里总有怕扣工资的,有家里有急事的。但92%的赞成票说明,大多数人已经“铁了心”。工会官员说:“我们不是想罢工,是想让资方听我们说话。”只要资方不松口,罢工就很难避免。
全球贸易的“蝴蝶效应”:从英国港口到你的购物车
别以为罢工只是英国人的事。全球贸易就像一张大网,费利克斯托是网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节点一堵,整张网都会震颤。
亚洲的出口商最先遭殃。中国到欧洲的航线,费利克斯托是主要目的地之一。罢工期间,船公司可能会跳港——不靠费利克斯托,改靠其他港口。后来啊?货物到不了订单黄了工厂停工。广东某家具厂老板说:“我们8月本来要发300个集装箱到英国, 现在只能改发德国,运费涨了20%,利润直接薄了10%。”
欧洲的消费者也会感受到。英国超市依赖进口食品,罢工可能导致牛奶、水果短缺。去年德国罢工时超市生菜价格涨了50%,这次英国人可能也要面临“天价蔬菜”了。更糟的是 跨境电商卖家为了赶时间,可能会选择空运,这部分成本到头来会转嫁给消费者——你买的英国商品,可能要贵15%-20%。
给卖家的“避坑指南”:在罢工潮中保住现金流
面对罢工,卖家不能干等着。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行动了。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老王, 去年经历过英国港口罢工,今年提前做了准备:“7月初就把货发到英国仓,用了‘分仓策略’——一部分放费利克斯托附近,一部分放曼彻斯特,万一费利克斯托罢工,还能从曼彻斯特调货。”
还有的卖家和货代签订了“不可抗力条款”。“如果罢工导致延误,货代不能收额外费用。”老王说“虽然运费贵了点,但总比滞港费强。”
库存管理也很重要。有卖家开始“砍SKU”,保留畅销款,减少滞销风险。“去年我们有个产品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 到货时黑五都过了积压了一仓库,今年只卖爆款,库存周转率提高了25%。”
工会的“终极武器”:全面关闭港口有多难?
工会说要“全面关闭港口”,真能做到吗?费利克斯托港有8个泊位,1900名工人,要全部停摆,得所有工种都参与。重机司机、装卸工、仓库管理员……缺一个环节,港口就动不了。
但工会组织能力很强。2022年铁路罢工时他们能协调全国多个车站同步行动。费利克斯托的码头工人大多是工会老会员,纪律性很强。而且, 资方如果招募临时工,工会会组织抗议——去年南安普顿港罢工时工人堵住了港口大门,临时工根本进不去。
所以“全面关闭”的可能性很大。除非资方在再说说一刻妥协,否则,8月21日到29日费利克斯托港大概率会是一片寂静的码头。
八天之后:供应链的“后遗症”与卖家的“长痛”
就算罢工只持续八天影响也不会结束。罢工结束后港口需要时间清理积压的货物——去年汉堡港罢工后用了10天时间才恢复正常。船期延误会导致后续舱位紧张,你订了9月的舱位,可能要等到10月才能上船。
更麻烦的是售后问题。罢工期间延误的货物,到了消费者手里可能已经过了“最佳收货期”。某亚马逊卖家说:“去年有个客户主要原因是货物延迟收货, 给了差评,导致产品排名掉了30名,花了两个月才恢复过来。”
资金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备货早了资金占用多;备货晚了订单黄了。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今年为了应对罢工, 我们多准备了20%的库存,资金成本增加了15%,如果罢工没发生,这些货就占着仓库卖不动了。”
从“八天”到“未知”:罢工背后的经济困局
这场罢工, 不只是工资问题,更是英国经济困局的缩影。通胀高企,实际工资下降,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难。工会用罢工争取权益,资方用利润搪塞,政府左右为难——再说说买单的,还是普通人和企业。
跨境电商卖家,就是这场困局中的“夹心层”。他们既要应对国外的罢工、通胀,又要面对国内的竞争、政策变化。有人选择收缩, 有人冒险扩张,但无论如何,这场“八天罢工”带来的冲击,可能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都过得提心吊胆。
八天之后费利克斯托的码头会恢复轰鸣吗?跨境电商卖家的账本上,这笔罢工成本,究竟该由谁来买单?没人知道答案。只知道,在全球贸易的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小震颤”,都可能变成再说说的“大风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