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欧洲大港8天大罢工,港口停摆

欧洲港口大罢工:一场让跨境电商卖家彻夜难眠的“物流地震”

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起重机已经停了八天。这个每年吞吐400万个集装箱、 占英国集装箱贸易量近半的欧洲第一大港,主要原因是1900多名工人的罢工,陷入了一片死寂。集装箱堆得像小山,货船在锚地排队等候,原本48小时的清关流程现在可能要等上两周。这波罢工不是孤例, 利物浦港的560名码头工人紧接着宣布9月再罢工两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工人也在酝酿行动。整个欧洲的供应链,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阵痛”。

工资单上的数字,和超市货架上的价格

罢工的导火索很简单——7%的加薪幅度。 联合工会秘书长Sharon Graham的话很直接:“长江和记利润丰厚,完全有能力支付公平工资。”工人们不是不懂道理,他们只是受够了。去年圣诞节, 主要原因是货车司机短缺,英国超市的货架空了一半;今年夏天港口工人罢工,卖家的库存可能又要躺在海上漂着。工资单上的数字追不上超市货架上飞涨的价格,这成了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

欧洲大港举行8天大罢工!港口停摆,对供应链造成巨大破坏
欧洲大港举行8天大罢工!港口停摆,对供应链造成巨大破坏

有意思的是港口老板们似乎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费利克斯托港1989年以来就没罢过工,管理层可能以为“给点甜头就能摆平”。但这次工人不买账——7%的涨幅加上500英镑一次性奖金,在通胀面前像个笑话。联合工会干事Bobby Morton更直接:“这场纠纷完全是公司自己造成的。”劳资双方的认知鸿沟,比英吉利海峡还要宽。

停摆的港口, 卡死的供应链

费利克斯托港停摆的影响,远不止“英国40%的集装箱进口受影响”这么简单。想象一下:你是个做家居用品的跨境电商卖家, 一万台电热毯正从宁波出发,原计划8月25日到伦敦,赶上英国入冬前的销售旺季。现在好了船到了锚地等泊位,等到了泊位等卸货,卸了货等清关,清完关可能都10月份了。旺季变“末季”,仓库租金和资金成本全砸手里这笔生意怎么算都亏。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情况更复杂。作为欧洲第三大港,它不仅是希腊的门户,还是巴尔干半岛的货物中转站。罢工导致这里的堆场利用率超过90%,集装箱进不来也出不去。有货代告诉我,上周一批发往塞尔维亚的建材,在比港硬是堵了7天客户直接取消了订单,理由是“等不起”。这种“隐性损失”,比运费上涨更致命。

班轮咨询公司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施行官Lars Jensen说得明白:“这些罢工会增加积压,影响只会在未来几周和几个月显现。”现在港口的拥堵, 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汉堡港、鹿特丹港的船期已经延误,欧洲内陆的铁路运输也跟着卡壳。整个物流链条,从海上到陆地,全被堵死了。

跨境电商的“生死时速”:卖家们如何自救?

面对这场“物流地震”,聪明的卖家已经开始行动。深圳一家做3C配件的跨境电商公司,在8月中旬就嗅到了风声。他们的运营总监告诉我:“我们7月刚和货代签了长期协议,但看到罢工新闻,立刻加了钱改了空运。”虽然空运成本比海运贵3倍,但避免了断货。后来啊呢?9月亚马逊英国站的销量反而比8月增长了12%,主要原因是竞品库存断档,他们吃到了“红利”。

还有更绝的。杭州某服装品牌本来走海运到费利克斯托港,现在改走比利时泽布鲁日港,再通过铁路转运到曼彻斯特。虽然多绕了300公里但铁路运输时间比海运快15天而且避开了罢工核心区。他们的物流经理算了一笔账:“多出来的运费,比断货损失和仓储滞销费加起来少20%。”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在行业内已经不是秘密。

当然不是所有卖家都有这么好的应变能力。中小卖家最怕的就是“临时加价”。有广州的卖家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货代昨天还说海运费涨10%, 今天说罢工要加30%,明天可能还要50%。”这种价格波动,让利润本就微薄的卖家雪上加霜。更麻烦的是很多卖家根本没备选方案——“货都在海上,能怎么办?”

对抗性思考:罢工真的全是坏事吗?

站在行业角度,这波罢工或许是个“倒逼升级”的契机。英国港口的自动化率只有60%,远低于荷兰鹿特丹的78%。工人罢工,本质上是人力成本上升的信号。港口老板们现在可能肉疼,但长远看,会不会推动他们加快自动化改过?比如用无人起重机、智能分拣系统,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去年汉堡港罢工后就投入了2亿欧元升级设备,现在的处理效率提升了20%。

另一个角度是供应链多元化。这次罢工暴露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风险——英国40%的进口都靠费利克斯托港。聪明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多港口策略”:一部分货走南安普敦港, 一部分走 Felixstowe,还有一部分走大陆港。虽然管理复杂了但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有数据显示,采用多港口策略的跨境电商,物流延误率比单一港口低35%。

当然这么说不是为罢工开脱。工人的合理诉求必须得到尊重,但无休止的罢工到头来伤害的是所有人。消费者要付更高的价钱,卖家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工人也可能主要原因是生意萧条而失业。劳资双方需要的是对话,而不是对抗。就像运输部发言人说的:“敦促工会和港口留在谈判桌旁并达成和解。”

未来已来:欧洲港口的“新常态”

这波罢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联合工会已经放话:“未来几周将安排更多罢工。”欧洲的劳工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通胀压力还在工人的诉求不会消失,而港口的利润空间也在被挤压。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卖家必须适应“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行业专家预测,未来欧洲港口可能会出现“罢工周期化”的趋势——每年特定时期都可能爆发。这对卖家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更,更灵活的物流方案,更快速的市场反应。那些还抱着“海运便宜就死守海运”想法的卖家,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更深层的变化,可能在“供应链逻辑”上。过去卖家追求“成本最低”,现在要转向“风险可控”。比如增加本地仓备货比例, 虽然仓储成本高,但能快速响应市场;比如和货代签订“弹性价格协议”,在罢工期间适当接受涨价,换取优先保障;甚至考虑在海外设小型组装厂,减少对成品海运的依赖。这些策略,短期看是增加投入,长期看是建立“护城河”。

给卖家的“避坑指南”:现在该怎么做?

如果你现在还有货在海上, 或者计划近期发往欧洲,记住这几点:,关注目的地的“替代方案”——如果货到英国要延误,能不能先分到欧洲大陆,再通过铁路转运?虽然麻烦,但总比堵着强。

如果你是刚入行的新卖家,别贪便宜选“最低价海运”。现在这个行情,靠谱的货代比低价更重要。找那些有“应急方案”的货代——他们可能在罢工期间有优先靠泊权,或者能提供中转服务。虽然运费高一点,但能帮你保住订单,这笔投资值得。

再说说也是最重要的:保持信息敏感度。关注英国联合工会、港口官网的公告,关注行业媒体的实时报道。罢工信息瞬息万变,早一天知道,就能早一天调整策略。就像运连网·柏威国际说的:“密切关注潜在罢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这句话,现在每个跨境电商卖家都应该刻在心里。

这场罢工风暴终将过去,但留下的教训值得深思。欧洲港口的“黄金时代”可能结束了不确定性的“白银时代”已经到来。卖家们要做的,不是抱怨风大,而是学会在风浪中航行——甚至,成为驾驭风浪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