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起,这个欧洲大港罢工两周
利物浦港按下“暂停键”:560名工人两周罢工搅动欧洲供应链
9月的欧洲航运圈突然炸锅——英国利物浦港560名码头工人宣布,从19日开始举行为期两周的罢工。这场突如其来的停摆,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本就脆弱的欧洲供应链激起千层浪。对做英国市场的跨境卖家这消息简直像刚把货装上船,就被告人知船要改道绕行好望角一样让人头疼。
利物浦港可不是普通码头。它是英国北部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处理了全英约三分之一的集装箱货物,很多卖家的欧洲货柜都得从这里上岸。现在整个港口要停摆两周, 想想就知道后续会有多少麻烦:货物堵在海上、仓库等不到补货、消费者下单后迟迟收不到货……这场罢工来得不是时候,偏偏赶在秋备货旺季前,让不少卖家的“黄金销售期”直接变成“焦虑等待期”。

从薪酬谈判破裂到560名工人的“再说说通牒”
罢工的导火索简单直接——钱没谈拢。资方Peel Ports提出了8.3%的加薪方案,听着挺 generous,但联合工会直接拒绝了。工会负责人放出狠话:“7%的加薪?现在通胀率12.3%,这等于让我们工资缩水5%以上,谁会答应?”说白了工人觉得资方在“画饼”,实际购买力反而下降,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更让资方恼火的是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谈崩了。从8月开始,双方开了好几轮会议,工会觉得资方没诚意,资方觉得工会“狮子大开口”。僵持到9月初,工会干脆宣布:9月19日起罢工,两周为期,少一天都不行。560名码头工人不是小数目,占利物浦港工人大头,这么一停,港口基本等于瘫痪。
从码头到仓库:罢工如何“锁死”跨境物流的生命线
跨境物流这行,最怕的就是“堵”。一个环节卡住后面全跟着崩。利物浦港罢工的影响,绝不止码头停运这么简单,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把整个供应链都推入麻烦。
集装箱堆积如山:利物浦港的“堵点”效应会扩散吗?
想象一下:原本每天进港几千个集装箱,现在突然一个都卸不下来。这些集装箱要么堵在船上,要么漂在海上等泊位。更麻烦的是已经到港的货物也运不出去——罢工期间没有工人装卸,卡车进不了码头,仓库没人接货。后来啊就是“船等货、货等人”,整个港口变成巨型停车场。
隔壁的费利克斯托港已经提前感受到压力了。虽然利物浦罢工,但不少货主为了避开风险,临时把货柜改道到费利克斯托。后来啊就是费利克斯托的泊位爆满,船期延误也开始蔓延。有货代反馈,最近从上海到费利克斯托的船,平均要等3天才能靠岸,比平时多出一倍时间。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让整个英国港口系统都陷入紧张。
海运延误成本飙升:卖家每单多付18%的“滞留费”
对卖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钱袋子受损。深圳某3C卖家李经理9月10号刚发了一柜货到利物浦, 后来啊收到货代通知:主要原因是罢工,预计要延迟25天到港。更糟的是船公司开始收“滞期费”——柜子在码头多待一天就要付一笔罚金。李经理算了一笔账:这批货滞港15天光滞期费就多付了2.8万元,相当于每台手机成本增加了15元。
还有更隐蔽的成本。卖家为了赶在黑五前补货,不得不临时加价订空运。上海到伦敦的空运价格,从平时的每公斤30元涨到了45元,涨幅50%。某服装卖家王总吐槽:“原本海运一柜能省2万,现在全砸在空运上,利润直接被砍掉一半。”这些额外的费用,再说说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要么卖家涨价,要么利润缩水,两头难。
公路运输“瘫痪”:英国内陆分拨中心的连锁反应
你以为罢工影响只停留在港口?那就太天真了。英国港口的货物,70%靠公路运输送到各地仓库。现在码头罢工,卡车司机进不去港口取货,就算取到了货,很多分拨中心也主要原因是人手不足停工。后来啊就是:仓库空空如也,货架补不上货;消费者下单后系统显示“已发货”,但实际货还在港口堆着。
曼彻斯特的某电商仓老板张先生9月15号就遇到了这种事。他本来应该收到2000箱圣诞用品,后来啊货代告诉他,柜子还在利物浦港动不了。仓库里库存见底,圣诞订单却开始暴涨,张先生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已经损失了5万订单,再这样下去,黑五根本没货卖。”他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在英国中部很普遍,很多卖家主要原因是断货,不得不暂时关闭英国站的销售链接。
卖家求生指南:当欧洲供应链“断链”, 这些策略能救命
面对罢工带来的混乱,卖家不能干等着。这时候,提前布局、灵活调整才是关键。不少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行动,用各种“骚操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多仓备货:把鸡蛋放进“英国周边篮”
聪明的卖家早就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杭州某家居用品品牌在8月份就把30%的库存从英国仓转移到了荷兰鹿特丹仓。他们发现,从鹿特丹到英国的陆运虽然比海运慢,但比等利物浦港靠岸靠谱多了。9月19号罢工开始后英国仓断货,但荷兰仓的货通过陆运3天就能到曼彻斯特,反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该品牌负责人透露:“9月第三周英国销量同比增长12%,很多卖家断货,我们刚好补位。”
这种“周边仓+陆运”的策略,正在被越来越多卖家采用。德国汉堡、比利时安特卫普这些靠近英国的港口,成了备货新宠。有货代公司推出“欧洲多仓调拨服务”,货物到欧洲任何一个港口,都能24小时内转运到英国。虽然运费比海运贵,但比空运便宜,还能避开罢工风险,成了很多卖家的“救命稻草”。
空运+海运混合方案:用“快线”救急关键订单
不是所有卖家都能提前备货货的,这时候“空运+海运”混合发运就派上用场了。把紧急订单用空运发,普通商品走海运,既能保证关键订单不断货,又能控制成本。深圳某电子卖家赵总就是这么做的:“9月10号开始, 我们把价值超过100英镑的订单全部改空运,低于100磅的继续海运。虽然空运成本高,但高价值订单的利润够覆盖,而且避免了差评。”
这种策略效果很明显。赵总的数据显示,9月第四周,英国站的差评率从8%降到了2%,订单转化率反而提升了5%。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收到货快,体验好了复购率自然高。不过这种方案也有讲究,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空运,体积大、重量重的商品,空运成本太高,反而会亏本。卖家得根据商品利润和订单紧急程度来权衡。
提前“打防范针”:客户沟通减少差评风险
最容易被忽视但最有效的策略,其实是“提前和客户沟通”。很多卖家怕客户知道要延迟订单会取消,不敢说实话,后来啊收到货慢了差评比取消订单更伤。其实与其让客户猜,不如主动告知。
伦敦某服装卖家林小姐的做法就很聪明。9月15号, 她就在店铺首页挂出公告:“因英国港口罢工,9月20号后的订单可能延迟7-15天发货,下单即视为接受延迟。”一边,给所有下单的客户发邮件说明情况,并承诺延迟发货送一张10英镑优惠券。后来啊呢?9月20号后她的订单取消率只有3%,比平时还低。客户觉得卖家真诚,反而更信任了。“与其藏着掖着,不如透明沟通。客户要的不是快,而是知情权。”林小姐说。
行业预判:这次罢工是“短期阵痛”还是“长期风暴”?
现在最让卖家纠结的是:这场罢工会持续多久?影响会不会扩大?未来几个月欧洲供应链还会不会出幺蛾子?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我们可以从过去的情况和行业动态中找到一些线索。
短期:10月后港口或迎“报复性出货”,价格战要来了?
历史数据显示,港口罢工结束后往往会迎来一波“报复性出货”。卖家为了补库存、追回延误的订单,会集中下单一波货,导致运力 紧张。2022年南安普顿港罢工结束后11月英国线的海运价格不降反升,涨幅达15%。这次利物浦港罢工两周,10月中旬到11月,英国线运价可能会 反弹。
不过也有好消息。罢工期间,很多船公司为了吸引货主,推出了“罢工特价航线”——绕过英国港口,直接到欧洲其他港口再转运。比如上海到鹿特丹的航线,罢工期间价格比平时低10%。这些特价航线在罢工结束后可能还会保留一段时间,给卖家一些低价补货的机会。建议卖家多关注船公司官网,抓住这波“罢工红利”。
长期:欧洲港口“用工荒”或成常态,卖家需重构供应链
这次罢工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欧洲港口长期面临“用工荒”。疫情后很多码头工人转行去做薪资更高的工作,导致港口人手不足。加上通胀高企,工人要求加薪的呼声越来越高,未来几年,欧洲港口可能会迎来更多罢工。
对卖家这意味着“依赖单一港口”的风险越来越大。有远见的卖家已经开始重构供应链:在英国本土建立小型仓, 或者和欧洲本土的第三方仓合作,实现“再说说一公里”的本地化配送。某电子品牌在波兰建立了海外仓, 2023年英国利物浦港罢工期间,他们通过波兰仓直接发货到英国,不仅没受影响,销售额还增长了20%。这种“去中心化”的供应链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跨境卖家的标配。
给卖者的再说说忠告:别把“所有鸡蛋”放在欧洲航线
说到底, 这次罢工给所有卖家敲响了警钟:欧洲供应链太脆弱了经不起折腾。别再想着“赌一把”——赌罢工不会持续,赌船公司能准时到港,赌客户能理解延迟。跨境生意比的就是谁能提前布局,谁能扛得住风险。
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检查你的库存分布, 看看有没有过度依赖利物浦港;和货代确认是否有绕行方案;提前和客户沟通,打好“防范针”。9月19号已经近在眼前,等罢工开始了再反应,就来不及了。记住 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永远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管是港口、仓库,还是物流路线,多手准备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