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浙江义乌全市静默3天
凌晨三点的紧急通告:义乌按下“暂停键”
8月1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义乌老板们的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推送——“义乌发布”的紧急通告。全市从0时起静默3天非必要不出义,保生活、保生产的车辆能进出的,过境车辆必须绕道。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砸进外贸圈,瞬间激起千层浪。义乌,这个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这不是义乌第一次因疫情停摆。2022年4月,义乌也曾封控半个月,但这次不一样。“8.2”疫情以来义乌累计报告500例阳性感染者,41例确诊,459例无症状。数字背后是无数外贸人的焦虑——仓库里的货怎么办?欧洲客户的订单怎么发?刚谈妥的展会还能参加吗?

500例阳性背后:疫情对小商品出口的冲击波
义乌的底气在哪里?上半年出口2029.5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整个浙江高8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曾让外贸人扬眉吐气,但现在它成了压力的来源。义乌一家主营圣诞用品的外贸公司负责人说:“我们6月刚接了德国客户12万单货, 8月10日还在催工厂赶工,11日仓库停收,货卡在义乌出不去,德国那边已经开始催赔偿了。”
小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快时尚”属性。义乌市场的商品更新周期以周计算,疫情让这个周期无限拉长。某饰品公司老板算了笔账:仓库里积压的50万件饰品, 每天仓储费就要2万元,静默3天就是6万元,更别谈订单违约金。更麻烦的是原材料采购,义乌周边的永康、东阳都是小商品配套基地,静默让供应链彻底断了粮。
物流停摆:从仓库到港口的“断链”危机
义乌仓库的卷闸门拉下了港口的吊车停了。8月11日上午, 中国航务周刊义乌首席代表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义乌港空无一人,集装箱堆场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他配文:“物流暂停收货、装柜、出货,这是义乌外贸的命脉被掐住了。”
货代企业成了最先感受到痛的群体。义乌某大型货代公司凌晨4点给客户群发了通知:“因全市静默, 义乌仓库暂停收货,所有出货业务暂停,恢复时间待定。”下面跟着一排哭脸表情。但很快,有人@老板:“那昨天刚入库的2000箱服装怎么办?”老板回复:“只能先堆在仓库,等解封再说但谁也不知道解封是什么时候。”
更揪心的是跨境物流。义乌到宁波港的海运时效通常3天现在货物出不了义乌,宁波港的船照常开。某深圳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有一批货8月10日刚从义乌发出, 11日就接到货代
外贸老板的48小时:从焦虑到自救
静默第一天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楼的商铺老板王磊蹲在店里抽烟。他的店铺里堆满了刚到货的玩具,原计划8月12日发往波兰。“客户昨天还在问货到哪了现在我只能回‘义乌疫情,货发不出’,客户说再不发就取消订单。”王磊苦笑,“我做外贸十年,第一次这么无助。”
但焦虑之外有人开始自救。义乌某主营家居用品的外贸公司,8月11日上午紧急召开线上会议。老板提议:“联系浙江台州的分厂,把义乌的货先拉到台州代发。”物流部门负责人说:“台州到义乌的高速封了只能绕路,运费要增加30%。”老板拍板:“加也得加,保住订单再说。”当天下午,第一批货通过“义乌-杭州-台州”的曲线路线运出了。
数字化工具成了救命稻草。义乌某供应链公司全员居家办公,但用ERP系统远程管理仓库。员工小李在家对着电脑屏幕指挥仓库工人:“3号库的1000箱日用品, 今天下午必须装车运往杭州中转仓,客户那边催疯了。”她说:“虽然人不能动,但系统能跑,订单不能停。”
跨境电商的“备胎计划”:分散产能与数字化突围
义乌的静默给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单一供应链的风险有多大。2022年8月, 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就吃过亏——当时上海疫情,他们的主力仓库在浦东,积压的货导致亚马逊店铺评分掉了0.5个点。这次义乌静默,他们提前启动了“备胎计划”。
“我们在广东汕头、浙江金华都有备用仓库。”该公司运营总监说 “8月10日看到义乌疫情新闻,立刻把义乌的货分流到金华仓库,虽然运费多了15%,但避免了断货。”数据显示,分散产能后他们的订单履约率从85%提升到98%,客户投诉率下降了40%。
数字化转型成了另一个突破口。杭州某跨境电商公司开发的“智能物流系统”在这次静默中发挥了作用。系统能实时监控全国主要城市的仓储状态,当检测到义乌仓库异常,自动将订单分配到广州、武汉等地的仓库。“8月11日当天系统自动调拨了300单货,没有一单延误。”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说“未来‘多仓联动’会成为标配。”
义乌之后:全球供应链的“韧性”考验
义乌的静默不是终点,而是全球供应链韧性考验的开始。2022年10月,宁波某外贸企业因义乌静默,启用了杭州中转仓,交货期从7天缩短到5天。“我们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该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我们在苏州、成都也建了分仓,形成‘长三角+成渝’的双中心供应链。”
政府层面也在行动。义乌市政府2023年试点“应急物流中转站”,在义乌周边县市设立6个临时仓储点,疫情时用于货物分流。“8月11日我们紧急启用了浦江的中转站,当天就有300吨货物通过中转站运出。”义乌市交通局工作人员透露。
未来跨境电商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价格的竞争,更是供应链的竞争。某行业分析师指出:“那些能在72小时内完成供应链重构的企业,才能在疫情反复的时代活下来。义乌的静默,让更多人明白‘韧性’比‘效率’更重要。”
静默第3天晚上, 义乌的王磊收到了客户的消息:“货到了质量不错,下次合作优先考虑你。”原来通过台州的代发,货物比预期晚了2天但客户没有取消订单。王磊长舒一口气:“危机中总有机会,就看能不能抓住。”
义乌的静默终将结束,但给外贸行业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供应链的“韧性”或许才是跨境电商真正的护城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