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个TikTok上播放量高达50亿次的空气炸锅

50亿次播放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复仇者联盟4》的全球票房换算成观看次数,再翻个十倍。而创造这个奇迹的,竟然是一个厨房小家电——空气炸锅。在TikTok上, #airfryer标签像病毒一样扩散,从早餐薯条到整只烤鸡,从快手料理到烘焙甜点,无数用户被这个“会飞的小锅”种草,甚至有人戏称“没在TikTok上看过空气炸锅教程,都不敢说自己懂生活”。

从“厨房摆设”到“流量密码”:空气炸锅的TikTok爆火之路

翻看TikTok上的热门视频,你会发现空气炸锅的内容根本停不下来。一位叫arimonika的美食博主,粉丝2000多万,她的主页几乎成了空气炸锅的“种草基地”。11秒的早餐视频里 冷冻面包片扔进去180秒,抹上花生酱和香蕉片,6590万播放量和510万点赞量直接把评论区炸开——“求链接!”“明天就买!”甚至有人催更“空气炸锅版100种早餐合集”。更魔性的是airfryerguy, 他给空气炸锅烤鸡配了段洗脑神曲,85.73万点赞背后是无数用户跟着节奏扭动,顺便记住了“towerairfryer”这个品牌。

高达50亿次播放量!风靡TikTok的空气炸锅让用户上头了
高达50亿次播放量!风靡TikTok的空气炸锅让用户上头了

这些视频为什么能火?说白了抓住了“懒人经济”的命脉。现代人哪有时间研究米其林菜谱?空气炸锅把“做饭”简化成“扔进去+按按钮”,连厨房小白都能秒变“大厨”。有人试过用空气炸锅做蛋挞, 冷冻蛋挞皮直接放,10分钟就能出炉,酥皮比烤箱做的还脆;还有人用它复刻麦当劳薯条,空气炸锅版脆度接近八成,热量却比油炸低一半。这种“傻瓜式操作+高颜值成品”的组合,简直是内容创作的完美素材。

标签背后的流量密码:50亿播放不是偶然

#airfryer标签50亿播放, #airfryertiktok 3.97亿,#towerairfryer 20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算法和用户心理的精准狙击。TikTok的算法偏爱“短平快”的高互动内容, 而空气炸锅视频正好符合:时长15秒以内,步骤清晰,后来啊诱人,评论区还能引发“我也想试试”的冲动。更关键的是这些视频自带“社交属性”——用户看完会@闺蜜:“咱家是不是也该买一个?”这种裂变式传播,让空气炸锅从“家电”变成了“社交货币”。

但你知道吗?最早在TikTok上带火空气炸锅的,根本不是专业博主。2021年, 一位英国普通用户发了一条“用空气炸锅炸冷冻鸡块”的视频,没加滤镜没配文案,就拍滋滋冒油的特写,后来啊意外火了。评论区有人问“这是什么神仙锅子”,用户随手贴了亚马逊链接,没想到那款空气炸锅当天销量暴涨300%。这件事让很多卖家意识到:TikTok上的流量,往往藏在不经意的真实生活里。

疫情、能源账单与“懒人刚需”:老外为什么离不开这锅?

2020年疫情爆发时欧美超市的货架被抢空,但空气炸锅的销量却逆势增长。为啥?居家隔离让做饭成了刚需,但很多人既不想学复杂菜式,又怕外卖不健康。空气炸锅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不用看火、不用油烟、清洗方便,连公寓里的小学生都能操作。美国消费者协会做过调研,疫情期间62%的购买者表示“有了它,外卖点单少了70%”。

更现实的,是能源账单。2022年欧洲能源危机爆发, 电价涨了三成,烤箱动不动就耗一度电,而空气炸锅平均功率只有1400瓦,做一顿饭比烤箱省50%的电。英国《每日电讯报》算过一笔账:每天用空气炸锅做晚餐,比用电饭锅省73便士,一年下来能省130英镑。对普通家庭这可不是小数目——难怪有人说“空气炸锅是省电神器,更是省钱神器”。

从“油炸锅”到“空气炸锅”:比依股份的十年赌局

提到空气炸锅,绕不开一个名字:比依股份。这家2001年成立于浙江的企业,最早靠做油炸锅起家,2010年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油炸锅生产商。但2014年,董事长葛曙红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砍掉部分油炸锅产能,all in空气炸锅。

当时国内市场还没人看好这个品类,欧美品牌把持核心技术,国产货只能做低端代工。但葛曙红看准了一个趋势:全球肥胖率上升,健康饮食会成为主流。2015年,比依推出第一代空气炸锅,主打“少油、快速、智能”,后来啊在欧美市场一炮而红。2020年疫情爆发, 空气炸锅订单量翻倍,比依的营收占比从49.4%飙到55.2%,2021年空气炸锅收入10.4亿元,直接撑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2022年2月18日比依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开盘市值暴涨44%,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气炸锅第一股”。

争议声中狂奔:空气炸锅真的是“智商税”吗?

尽管火得一塌糊涂,但空气炸锅的吐槽从来没停过。有人说“这玩意儿就是个大号吹风机, 热风把食物吹干而已”,有人晒图“炸鸡皮焦里生,薯条外脆里软”,还有人说“容量小得可怜,一次炸个薯条得分三批,洗锅比做饭还累”。亚马逊评论区里“触摸屏不灵敏”“异味大”“用半年就坏”的差评也不少。

这些吐槽有道理吗?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戳中了一些产品的痛点。早期空气炸锅为了追求低价,用了劣质塑料和低功率加热管,导致效果差、寿命短。但技术迭代很快, 现在头部品牌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飞利浦的“ Rapid Air 技术”让热风循环更均匀,美的的“智能控温”能精准调节温度,甚至有些高端型号还带“自清洁”功能。当然价格也上去了——便宜的几十美元,贵的要两三百美元,但用户似乎愿意为“体验”买单。

从“欧美爆款”到“全球现象”:东南亚市场的新机会

你以为空气炸锅只是欧美的专利?那就错了。最近谷歌搜索趋势显示,东南亚地区“空气炸锅”的搜索量一年上涨了120%。印尼、 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年轻人口占比高,城市化进程快,小公寓里装不下大烤箱,但空气炸锅体积小、功能全,正好戳中需求。2023年双11, 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的数据显示,空气炸锅销量同比增长210%,其中菲律宾市场的客单价最高,达180美元。

不过东南亚市场也有特殊性。当地人喜欢吃辣和椰浆料理,传统的空气炸锅食谱根本不适用。有卖家试过推“带椰浆功能”的空气炸锅, 后来啊卖爆了——这说明,想要在海外立足,不能只靠“复制粘贴”国内模式,得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做产品创新。

流量褪去后谁在真正吃“空气炸锅”的红利?

TikTok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2023年年底,有人发现#airfryer标签的播放量增速明显放缓,从每月10亿降到5亿。这给所有玩家提了个醒:靠网红带货刷出来的热度,终究不如产品本身硬。

比依股份的案例就很有参考意义。他们没有止步于代工, 2023年投入了1.2亿研发经费,推出了带“APP远程控制”和“云端食谱库”的新款空气炸锅,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下载食谱,还能自定义加热曲线。这款新品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比普通款高30%,但上市三个月就卖出了20万台,毛利率提升了15%。这说明,技术创新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对中小卖家单纯靠跟风TikTok爆款已经很难了。2024年, 有卖家尝试“本地化内容营销”:在TikTok上找当地美食博主,让他们用空气炸锅做本土菜,比如韩国的炸鸡、印度的咖喱角,后来啊转化率比普通教程高40%。还有卖家在亚马逊推出“空气炸锅食谱电子书”, 免费下载但需留邮箱,通过邮件引导复购,复购率提升了25%。

写在再说说:爆款之后是回归理性还是再创新高?

空气炸锅的故事,本质上是“需求+技术+营销”共同作用的后来啊。疫情催化了居家烹饪的需求,能源危机放大了节能的优势,而TikTok的算法则把这种优势变成了全民狂欢。但狂欢过后 市场终将回归理性——消费者会更关注体验,品牌会更重视创新,而那些只会“蹭流量”的玩家,注定会被淘汰。

不过从长远看,空气炸锅的潜力远未到天花板。Statista预测, 2026年全球厨房小家电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而空气炸锅的渗透率目前只有15%,比欧美国家的30%还差一大截。这意味着,只要能持续解决用户痛点,这个“50亿播放的网红”,或许真能成为“百年老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