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是否正在考虑从快时尚模式转变为更慢节奏的时尚品牌呢
SHEIN的“慢”转身:是战略升级还是另类扩张
当快时尚巨头SHEIN悄悄把官网首页的“快时尚”字样换成“全球时尚平台”时行业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个靠30美元网红带货起家的中国品牌,如今正试图撕掉“快”的标签,向更“慢”的节奏靠拢。但问题是这种转变是真的在重塑品牌基因,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表演?
供应链的“慢”信号:从全球调度到本地深耕
广东番禺的李志曾是SHEIN的合作供应商, 他记得2015年接到SHEIN首批订单时的场景:“100件女装,平均每个尺码只有二三十件,工厂连开机费都赚不回。”那时的SHEIN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靠“小单快返”模式在快时尚赛道狂奔。但2023年, 李志发现SHEIN的要求变了:“现在订单量还是不大,但必须提前15天备料,面料要提前检测,版型要录入数据系统,慢得像在做工艺品。”

这种“慢”并非偶然。2022年, SHEIN开始招募巴西本土供应商,覆盖女装、电子产品等品类;2023年初,供应链向江西迁移的消息在服装圈流传。一位跨境电商分析师指出:“供应链本地化意味着要适应不同国家的法规、文化,生产周期自然拉长。这可能是SHEIN在为‘慢时尚’铺路。”
但老刘——一位深耕跨境电商十年的从业者——持不同看法:“供应链转移更多是为了降低成本, 江西的厂房租金比珠三角低30%,人工成本便宜20%。这叫‘降本增效’,不叫‘变慢’。”他举例说 SHEIN在巴西的本地化布局,本质是为了规避35%的进口关税,“本质上还是快,只是换了个地方快”。
营销的“慢”转型:从流量收割到品牌沉淀
2011年的SHEIN, 靠30美元就能让网红带货,ROI高达1:3,裴暘当时称那是“暴利时代”。但2023年,SHEIN的营销逻辑变了。Rebecca——前SHEIN欧洲市场负责人——透露:“现在我们不会只看网红的粉丝量,而是看粉丝互动率和复购率。一个10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如果能带来5%的转化,比100万粉丝但转化率0.5%的博主更有价值。”
这种转变在数据上有所体现。2022年, SHEIN的社交媒体粉丝量增长30%,Pinterest粉丝量增幅超10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泰证券研报显示, SHEIN网站平均访问时长8分37秒,比ZARA长2分钟,“用户愿意花时间浏览,说明品牌开始建立情感连接,不再是单纯的低价诱惑”。
但北美创讯CEO彭家荣认为, 这仍是“快时尚的变种”:“SHEIN的内容营销本质还是为了卖货,只是从‘快速转化’变成了‘慢速渗透’。就像钓鱼,以前是用炸药炸鱼,现在是慢慢等鱼上钩,但目的还是吃鱼。”
品牌的“慢”试探:从性价比到高端突围
2021年, SHEIN旗下高端品牌SHEIN Premium更名为MOTF,进军中高端市场;2022年,有消息称SHEIN加入英国Topshop母公司竞购。这些动作被解读为SHEIN试图摆脱“低价标签”的信号。一位运动品牌市场部负责人说:“品牌价值的塑造需要做些投入产出比低的事, 比如请国际设计师、开快闪店,这些短期不赚钱,但能占领消费者心智。”
但现实骨感。2023年,MOTF在北美市场的客单价仅比主品牌高30%,远低于Gucci等奢侈品5-10倍的溢价。李梦——券商分析师——指出:“SHEIN的核心用户仍是价格敏感的年轻人, 高端化就像给自行车装发动机,听着酷,但跑不过汽车。”
更矛盾的是SHEIN的线下策略。2023年11月,SHEIN全球首家线下店在日本开业,店内不直接卖货,只提供试穿和扫码购买。“这根本不是‘慢时尚’的体验店, ”一位零售行业从业者吐槽,“ZARA的线下店能让你触摸面料、试穿全套,SHEIN这更像是个扫码点,比快时尚还快。”
可持续的“慢”承诺:从环保噱头到实际行动?
2022年, SHEIN推出二手平台SHEIN Exchange,允许用户交易二手服饰;同年发起5000万美元基金解决纺织废料问题。这些举措让外界看到SHEIN向“可持续时尚”转型的决心。美国留学生Amy说:“我以前穿SHEIN的衣服穿坏了就扔,现在可以在平台上卖掉,感觉不那么浪费了。”
但北美创讯CEO彭家荣质疑:“二手平台本质是让用户帮SHEIN消化库存, 一件衣服卖两次SHEIN赚两次钱。这叫‘可持续商业模式’,不叫‘可持续时尚’。”数据显示, SHEIN的退货率仍高达25%,远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高退货意味着高浪费,环保口号喊得再响,也掩盖不了快时尚的本质”。
消费者的“慢”认知:从冲动消费到理性选择
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Phoebe曾是SHEIN的忠实用户:“2018年逛SHEIN像逛淘宝, 便宜好看,不知不觉就买一堆。”但2023年, 她的消费习惯变了:“现在会看面料成分,尽量买天然材质的,一件衣服穿三年,比买十件穿一个月更划算。”
这种变化在数据上有所体现。2023年Q3,SHEIN北美市场复购率同比提升5%,客单价从70美元涨到75美元。但Rebecca认为, 这并非消费者变“慢”了而是SHEIN的选品变好了:“我们增加了更多基础款和经典款,用户自然愿意重复购买。这还是供应链的胜利,不是品牌升级的成果。”
转型的真相:战略延伸而非基因重塑
综合来看, SHEIN的“慢”转身更像是一场战略延伸,而非真正的基因重塑。供应链本地化是为了降低成本, 营销转型是为了提升用户粘性,高端化试探是为了突破增长瓶颈,环保举措是为了应对政策压力。这些动作或许会让SHEIN看起来“慢”一点,但核心仍是快时尚的逻辑——快速迭代、快速扩张、快速盈利。
正如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所说:“SHEIN的崛起和疫情无关,它的成功靠的是中国供应链的效率。现在谈‘慢时尚’太早了除非它能说服用户为‘慢’支付溢价,否则一切都是表演。”
或许, SHEIN的真正挑战不是要不要变“慢”,而是如何在“快”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毕竟时尚圈从来不缺转型的品牌,缺的是能把转型坚持到底的长期主义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