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播放量超7000万,街头时尚品牌Aelfric

街头潮流的逆袭:Aelfric Eden如何用7000万TikTok播放量撕开欧美市场

街头时尚这东西,从来不是靠堆砌logo就能赢的游戏。当无数国潮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把龙纹印在卫衣上时 Aelfric Eden用涂鸦碎布、高饱和撞色和滑板文化基因,在TikTok上炸出了7000万+的播放量。这个2014年诞生的品牌, 愣是把街头风做成了欧美年轻人的“社交货币”,连Google Trends都盯着它搜索热度一路狂飙的曲线——从2020年开始,官网月访问量稳稳钉在70万以上,这数据背后藏着太多品牌出海想破脑袋的密码。

设计不是自嗨, 是给年轻人造“情绪出口”

翻开Aelfric Eden的款式库,你会发现它根本不像传统服装品牌。没有千篇一律的基础款, 反而是大刀阔斧的裁剪拼贴、像炸街涂鸦一样扎眼的文字贴花,还有把滑板轮纹路印在衬衫袖口的怪点子。他们好像完全不在意“是不是好搭”,只管问“年轻人会不会为这口独特买单”。后来啊呢?独立站上5000+的款式里 月上新量硬是干到100+,连T恤、短裤这种常规单品,都要用拼布设计撕开同质化的口子。

TikTok播放量破7000万!街头时尚出海品牌Aelfric Eden分析
TikTok播放量破7000万!街头时尚出海品牌Aelfric Eden分析

更狠的是价格锚点。39.95美元到49.95美元的区间,直接卡在Z世代“买得起敢穿”的甜点区。要知道, 欧美街头动辄上百美元的潮牌太多了Aelfric Eden偏要做那个“反叛者”——用原创设计换认同,用合理价格换复购。这不是简单的性价比战,是摸透了年轻人“既要个性又要钱包不疼”的心理。

社媒不是广告牌, 是“潮流实验室”

Aelfric Eden的社媒运营,活脱脱像个24小时不打烊的潮流研究所。Facebook上, 他们不搞花里胡哨的滤镜,只把新款实拍图往上一丢,配句“本周上新:撕边牛仔外套,像刚从街头巷尾捡来的故事”。Instagram更绝, 99.8万粉丝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而是靠和滑板博主、地下涂鸦艺术家互推内容——那些穿着他们衣服的年轻人,在纽约地铁涂鸦墙前跳街舞,在洛杉矶滑板公园摔得鼻青脸肿,视频里全是真实的汗水和笑骂。

TikTok才是他们的主战场。#aelfriceden标签下 7000万播放量里藏着套路:不是生硬的带货视频,而是“普通人挑战Aelfric Eden穿搭”的剧情短剧。有个18岁英国女孩, 穿他们家的破洞牛仔裤配脏脏鞋,在超市搞“假装走错台”的搞笑视频,直接带火单品单周销量涨了300%。这种内容,本质上是用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做“病毒式种草”,比硬广管用一百倍。

广告投流像“过山车”, 旺季敢砸钱,淡季会刹车

翻看GoodsFox的广告数据,Aelfric Eden的投放节奏像个精明的赌徒。5月到6月, 夏季新品上线,广告量直接拉满,TikTok和Instagram上全是“清凉穿搭”主题素材;11月到次年1月,冬季厚款登场,又换上“街头保暖战袍”的创意。这波操作踩准了服装消费的脉搏——年轻人买衣服,永远跟着季节和社交场景走。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刹车艺术”。2024年4月, 广告投放量突然从1314条锐减到环比48.91%,不是没钱了是学会了“不把钱烧在无效时段”。服装行业有个潜规则:换季前两周是流量洼地,过了这波就得等下一波高峰。Aelfric Eden用数据验证了这点, 省下来的预算,全砸进了网红合作和用户UGC内容激励上——毕竟年轻人更信“素人推荐”而不是品牌自夸。

网红不是工具人, 是“品牌合伙人”

Aelfric Eden的KOL布局,彻底打破了“品牌付钱,网红带货”的常规套路。他们找的从来不是百万粉的头部网红,而是那些几万粉但“调性贼对”的中腰部达人。比如一个叫@skatekid_london的滑板博主, 粉丝不到10万,但视频里全是真实滑板场景,穿着Aelfric Eden的衣服摔得越狠,评论区越热闹——“这裤子耐磨,我滑板磨了三个月都没破!”这种真实反馈,比任何专业测评都戳人。

更绝的是他们官网的“网红同款专区”。不是简单贴个标签,而是把每个达人的穿搭场景做成专题页,连“为什么选这件”的文案都让达人自己写。有个韩国时尚博主, 用他们家的拼布衬衫做了“混搭西装”造型,专题页上线后那款衬衫在韩国市场的订单量直接翻倍。这哪是卖衣服,分明是在和年轻人共建“街头穿搭圣经”。

欧美市场是主战场, 但亚洲藏着“后手棋”

Aelfric Eden的出海地图,重点画着欧美和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投放量常年稳居前三,广告素材里全是纽约街头、伦敦地铁的本地化场景。他们很清楚,街头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年轻人的潮流话语权也在这里。但别以为他们忽略了亚洲——韩国市场悄悄排到了第四, 投放素材里开始加入K-pop元素,甚至找了韩国地下嘻哈团体合作拍摄短片,把滑板文化和韩国街头音乐混搭,后来啊TikTok上#aelfriceden_korea标签播放量直接破千万。

这种“主攻欧美, 渗透亚洲”的策略,其实是摸清了不同市场的性格:欧美年轻人要“反叛”,亚洲年轻人要“融合”。他们用同样的设计语言,换了不同的叙事方式,等于在两个文化圈层里一边种下了品牌种子。

流量狂潮下的冷思考:7000万播放量背后的“隐形门槛”

别光盯着Aelfric Eden的TikTok播放数狂欢, 流量狂潮背后藏着多少品牌翻车的坑。他们的供应链能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5000+款式、 月上新100+,背后是珠三角工厂的柔性供应链支持。有次他们突发奇想做“荧光色拼布夹克”, 从设计稿到量产只用了14天赶上了TikTok上的荧光色穿搭风潮,单周卖爆3万件。这种速度,不是所有出海品牌都能跟上的。

还有个致命问题:当越来越多国潮品牌涌入街头赛道,Aelfric Eden凭什么保持独特?他们的答案是“不做爆款,只做符号”。拒绝跟风联名, 坚持原创设计语言,甚至把“不完美”当成卖点——故意做毛边的裤脚,故意做不对称的剪裁,就是要让年轻人觉得“这衣服不是流水线产物”。这种偏执,在跟风成风的潮流圈里反而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从7000万到下一个亿:街头品牌的“长跑哲学”

7000万TikTok播放量不是终点,是Aelfric Eden街头长跑的里程碑。他们没急着扩张品类, 反而把精力砸进了“社区运营”——官网论坛里用户自发分享穿搭照片,品牌设计师每周都会回复“为什么这里用这个面料”;Instagram上发起#myaelfricstory话题,让年轻人晒出穿他们衣服的故事,有人穿着他们的衣服去求婚,有人用旧T恤做了滑板包。这些内容,比任何广告都更能绑定用户情感。

未来的竞争,必然是“内容+产品+供应链”的三维战争。Aelfric Eden已经证明, 靠设计撕开市场,靠社媒种草,靠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在欧美街头圈杀出一条血路。但真正的考验是:当流量红利褪去,他们能不能继续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那种穿上衣服就能“成为自己”的魔力。毕竟街头潮流的本质,从来不是衣服,是年轻人对抗世界的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