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宠物时尚品牌让铲屎官不惜重金
宠物时尚崛起:从“活着”到“精致”的消费革命
最近几年, 宠物主们突然发现,给毛孩子买衣服不再是“冬天才需要”的刚需,反而成了日常穿搭的仪式感。以前觉得给狗穿衣服是“矫情”, 现在刷社交平台满眼都是穿潮牌的柯基、戴墨镜的布偶猫——宠物时尚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小众走向主流,甚至催生了一批让铲屎官心甘情愿掏空钱包的品牌。
美团闪购的数据显示, 宠物品类销售总金额同比增长3.5倍,猫粮、猫砂稳居销量前三;天猫国际在38妇女节期间,宠物消费同比增长近1.5倍,猫零食增长近三倍,保健品和狗零食直接翻了两番。这些数字背后是95后、00后铲屎官们“主子的精致生活不能将就”的消费逻辑。他们愿意花半个月的工资给猫买进口粮,也会为了一件宠物毛衣反复比色号,仿佛在给自己的孩子挑生日礼物。这种“宠物人性化”的趋势, 让宠物服饰从“保暖工具”变成了“情感载体”,也藏着让品牌赚得盆满钵溢的密码。

从手工项圈到“时尚教主”:Little Beast的逆袭之路
2018年冬天纽约时尚圈达人Jisu Kim用所有积蓄创立了Little Beast。起因很简单:她和丈夫收养的狗狗Milly,市面上的宠物项圈要么丑得像“狗圈批发市场”,要么贵得离谱。这个发现让她动了创业的念头——为什么不能有既好看又实用的宠物产品?她和设计师朋友Lys Bui一起,先做了全手工制作的项圈和牵引绳,后来啊市场反应平平,订单少得可怜。
创业头两年,Little Beast一直在“生死线”徘徊。直到2020年9月,团队决定转型,小批量生产宠物服装。他们从韩国和越南的家族工厂直接采购面料, 推出首个秋冬季系列:连帽衫、连体衣、高领衫,主打“大胆又多彩”的设计,和市面上常见的“宠物服三件套”彻底划清界限。没想到, 这些色彩明亮的衣服一上架就火了Instagram上的宠物博主们纷纷晒出自家狗狗穿搭,Little Beast的名字突然成了“时尚铲屎官”圈里的热词。
真正让品牌起飞的,是2020年底的一次“意外联名”。Jisu Kim在Instagram上发现, 纽约美术服装品牌Wray的创始人买了自家品牌的狗狗毛衣,她立刻联系对方,提议把Wray的格纹印花做成狗狗高领毛衣。后来啊“拜见父母”系列65美元一件,上架一周就售罄。这次合作让Little Beast尝到了“跨界”的甜头, 从此开启了“联名狂魔”模式——NBA、Peanuts、Sandy Liang……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让这个初创品牌迅速挤进了宠物时尚界的“第一梯队”。
跨界联名:当宠物服饰撞上时尚与IP
2023年11月, Little Beast和纽约奢侈品牌Sandy Liang的合作,直接把宠物时尚拉到了“高定”级别。双方推出的配套服装, 中性色调的羊毛混纺开衫、泡泡糖粉色裙子,还有带心形黄铜铆钉的项圈/皮带,连人类穿上都时髦得不行。Sandy Liang在纽约时尚圈的号召力, 让Little Beast的品牌曝光量翻了三倍,不少时尚博主晒出“人宠同款”穿搭,配文“原来我的狗也能穿奢侈品牌”。
更早的2024年11月, Little Beast和全球顶级IP《Peanuts》的联名,直接引爆了全球宠物主的收藏欲。史努比、 伍德斯托克、查理·布朗的形象被印在毛衣、连体衣和宠物托特包上,单件售价高达80美元,照样被抢购一空。社交媒体上, “给狗买史努比周边”成了新的晒娃式社交,有铲屎官甚至说:“为了这套联名,我忍痛放弃了买新包的计划——但看到我家柯基穿史努比的样子,值了!”
体育迷铲屎官也没被落下。2023年10月, Little Beast和NBA合作推出球迷装备系列,纽约尼克斯、洛杉矶湖人等六支球队的标志性元素被印在宠物毛衣和头巾上。有位芝加哥公牛队的粉丝在TikTok晒出自家边牧穿公牛队毛衣的视频, 配文“以后带狗去看球,它就是最靓的仔”,这条播放量破百万的视频,直接让联名系列断货补货三次。
社媒矩阵:用视觉和情感占领铲屎官心智
Little Beast的流量密码,藏在它对社交媒体的精准运营里。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 品牌80%的流量来自自然流量,其中44.86%是直接输入“Little Beast”访问,32.85%来自自然搜索——这意味着,用户不是“偶然刷到”,而是“主动寻找”。这种高品牌认知度,离不开Instagram上持续输出的视觉轰炸。
在Instagram上, Little Beast的内容团队像时尚杂志一样运作:每张宠物穿搭照片都剪裁,创始人Milly试穿新品的搞笑瞬间,这些“接地气”的内容让品牌多了几分亲切感。
TikTok虽然不是主力阵地,但有时候发布的“萌宠穿搭挑战”总能引爆流量。比如2023年10月, 他们发起#LittleBeastDressUp挑战,鼓励用户分享自家宠物的创意穿搭,最高的一条视频获得了200万点赞,带动品牌单周销量增长40%。不过团队也坦承, TikTok的更新频率确实有点“佛系”,1-2个月才更一条,毕竟他们的核心用户还是集中在Instagram和Facebook。
产品为王:从设计到细节的宠物友好哲学
Little Beast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产品本身的“硬实力”才是根基。设计上, 团队彻底抛弃了“宠物服=丑衣服”的刻板印象,把人类的时尚潮流元素直接“搬”到宠物身上:条纹、波点、格纹,甚至还有今年流行的Y2千风格。2024年11月和布鲁克林品牌Dusen Dusen合作的条纹系列, 双面羽绒夹克、连体衣,把艺术感拉满,有铲屎官评价:“这衣服穿在我家狗身上,比我还时髦。”
材质上更是“抠细节到发指”。他们选用的有机棉和羊毛混纺面料, 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柔软,还特意做了“宠物友好型”处理——不容易起球、机洗不变形,甚至连缝线都用了平缝工艺,避免摩擦宠物皮肤。针对不同体型, 尺码从XS到XXL,覆盖0-55磅的狗狗,连腊肠犬这种“短腿长身”的特殊体型,都单独设计了更贴合的剪裁。有位养腊肠犬的铲屎官在评论区说:“终于买到不卡屁股的连体衣了Little Beast太懂我们这些‘短腿狗家长’了!”
更戳中铲屎官泪点的,是品牌的“情感牌”。他们把销售额的5%捐给奥斯汀人道协会, 保护流浪动物;每次新品上市,创始人Jisu Kim都会让Milly当“首席试穿员”,还会找不同体型的宠物试穿,确保衣服不影响活动。这种“把宠物当家人”的理念,让用户觉得“买的不只是衣服,是对毛孩子的爱”。
数据说话:宠物服饰赛道的增长密码
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 2024年到2032年,宠物服装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3%,203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96亿美元。而Little Beast的增长速度,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品牌内部透露,2023年联名系列的平均转化率比普通款高出35%,复购率达到42%,远超宠物行业20%的平均水平。
用户画像也很有意思:85%的购买者是25-35岁的女性, 70%来自一线城市,她们中有一半表示“愿意为宠物设计感产品支付溢价”。美团闪购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猫奴的购买力增长最快, 猫零食同比增长近三倍,而Little Beast的猫服饰系列,上线三个月就进入了“最受欢迎进口品牌”前三。
不过宠物时尚的“暴利”也引来不少争议。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宠物服饰的定价虚高,成本可能只有售价的20%-30%。但Little Beast的创始人回应:“我们的面料和工艺成本确实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卖的是‘设计’和‘情感’,不是简单的衣服。”这种“价值感”的塑造,或许才是让铲屎官“不惜重金”的核心原因。
争议与反思:宠物时尚是智商税还是情感刚需?
宠物时尚的火爆,也伴因为“智商税”的质疑。有网友吐槽:“给狗穿衣服,难道不是人类的自我投射?一条裤子卖200,成本不到50,割的就是铲屎官的‘韭菜’。”确实 有些品牌为了“溢价”,故意设计华而不实的款式,比如带钻的项圈、超长拖地裙,实用性几乎为零,纯粹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心”。
但换个角度看,宠物时尚也可能是“情感刚需”。95后铲屎官杨蕾说:“我每个月一半工资都花在猫身上,不是主要原因是它‘需要’,而是主要原因是我‘想给’。它陪我加班,陪我难过给它买好衣服,就像给家人买礼物一样,是我表达爱的方式。”这种“拟人化”的情感需求,让宠物服饰从“功能型”变成了“情感型”消费。
更关键的是宠物时尚推动了行业标准的提升。以前宠物服市场充斥着劣质面料、 不合身的剪裁,现在像Little Beast这样的品牌,用“高性价比的高端”倒逼整个行业进步——连平价品牌都开始注重材质和设计,到头来受益的,还是宠物和铲屎官。
未来启示:想在宠物时尚分一杯羹,该怎么做?
Little Beast的成功,给想入局宠物时尚赛道的创业者提供了不少启示。先说说别把宠物服当“衣服”卖,要当“情感载体”卖。比如可以推出“宠物成长记录套装”, 从幼犬到成犬的系列服装,每个尺码对应一个成长阶段,让铲屎官觉得“买的是回忆”。
接下来跨界联名要“精准”,不是越大牌越好。和NBA、 Peanuts这样的IP合作固然吸睛,但也可以考虑和垂直领域品牌联名,比如宠物零食品牌推出“服饰+零食”礼盒,或者和宠物医院合作“健康时尚”系列,既能扩大用户圈层,又能强化品牌形象。
再说说社媒运营要“懂用户”。宠物主的社交需求很强, 可以多发起UGC活动,比如“宠物穿搭大赛”“铲屎官故事征集”,用内容建立情感连接。数据显示,参与过UGC活动的用户,复购率能提升25%——毕竟谁不喜欢看到自家毛孩子被更多人喜欢呢?
宠物时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因为95后、00后成为养宠主力,“精致养宠”只会越来越普遍。那些真正懂宠物、 懂铲屎官的品牌,或许真的能赚得盆满钵满——毕竟为爱买单,从来都不是“智商税”,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