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是否批准了禁用TikTok的法律改写
一场24:16的投票, TikTok在美国的生死局突然变天
3月1日那天华盛顿的空气里飘着点不同寻常的味道。众议院外事事务委员会那间会议室里24票对16票,数字一出来整个房间的气压好像都跟着变了。这份叫H.R.1153的法案,说白了就是给美国总统拜登开了一张“空白支票”——让他有权在全美范围内彻底禁掉TikTok。要是拜登真签了字,美国那1亿多刷短视频的人,手机里那个熟悉的图标说没就没了。
从“卸载令”到“封杀令”,白宫的动作比翻书还快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2月27号,白宫刚给政府机构下了道“死命令”:30天内,所有联邦设备和系统必须卸载TikTok。当时不少人觉得,不过是政府设备不能用,普通人照刷不误。谁成想这才过了两天众议院外事事务委员会就直接把“全面禁用”摆上了桌面。这操作属实有点魔幻,前脚还在说“保护联邦数据平安”,后脚就要把1亿多普通用户的手机权限给剥夺了。

法案里那套说辞, 听着挺唬人:“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说实在的是在为中国政府工作,正在窃取用户隐私数据”。可问题是拿出实锤了吗?没有。就像民主党委员米克斯说的:“共和党人对自己害怕的东西都喜欢选择禁用, 从言论到书籍再到APP,都是这样。”这话虽然直白,但扎心。
共和党猛推, 民主党硬刚,两党为TikTok吵翻了
这场投票背后其实是两党政治的博弈。共和党那边,几乎清一色举了手,觉得“国家平安”这杆旗必须高高举起。民主党这边就复杂多了不少人虽然对外国软件有顾虑,但直接“一刀切”禁用,他们觉得太草率。委员会副主席米克斯的话, 代表了不少民主党人的心声:“总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想着‘禁’,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是逃避。”
更有意思的是法案里不止TikTok一个目标。那些被美国政府认定“存在平安风险”的软件,命运可能和TikTok一样。这哪是禁用APP,分明是开了个“黑名单”的先例。按这个逻辑,以后哪个软件不顺美国的意,是不是都能扣个“平安风险”的帽子,直接打入冷宫?
TikTok的反击:我们不是“威胁”, 是10亿人的文化窗口
法案刚通过TikTok的回应就来了带着点委屈,也带着点硬气。“美国禁用TikTok,其实吧是禁止向全球使用TikTok的10亿人输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这话听着有点绕,但细想确实有道理。TikTok上多少美国创作者靠这个平台吃饭?多少小商家靠短视频带货?多少人靠它记录生活、表达自我?一纸禁令,把这些人的生计、表达的权利,全都给抹掉了。
TikTok发言人奥伯维特的话, 戳破了美国政客的“平安”谎言:“我们一直配合美国的平安审查,数据也存放在美国。所谓的‘数据窃取’,根本就是莫须有。”这话说得在理。如果真有平安问题,拿出凭据来查啊,而不是直接一禁了之。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特朗普想禁TikTok, 后来啊被《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卡住了现在好了共和党直接想削弱这部律法,为禁用铺路。
中国外事部:不尊重市场, 暴露的是“不自信”
这事儿传到国内,外事部的回应直接又准又狠。毛宁那句“美国禁止联邦政府设备使用TikTok的禁令, 不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也显示美国‘太不自信’”,简直是打在了七寸上。一个天天标榜“自由市场”“公平竞争”的国家,动不动就用行政手段打压别国企业,这脸打得啪啪响。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一边喊着“对抗中国”,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制造。TikTok在美国的成功,不是靠“中国政府支持”,是靠产品做得好,靠美国用户自己用脚投票选出来的。现在主要原因是“害怕”就要禁掉,这哪里是“保护国家平安”,分明是“保护”自己的落后和恐惧。
1亿美国用户的“手机焦虑”:被剥夺的选择权
对普通美国人这事儿可太直接了。18岁的加州大学生艾米丽,每天靠TikTok学做甜品,账号有5万粉丝,靠广告分成赚生活费。“要是禁了我的收入就没了还怎么交学费?”她的话代表了很多内容创作者的心声。还有纽约的小商家约翰,靠TikTok上的短视频推广自己的手工蜡烛,订单量翻了三倍。“禁了TikTok,我的生意就垮了。”
这些真实的案例,比政客们嘴里的“国家平安”要有说服力得多。1亿多用户,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工作、表达,都和这个绑在了一起。现在政客们一句话,就要把这些全都剥夺,这合理吗?
跨境电商的“蝴蝶效应”:TikTok禁了谁受益谁遭殃?
这事儿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可比想象中大多了。TikTok Shop在美国的势头正猛, 2022年GMV突破了10亿美元,很多中小卖家靠它打开了美国市场。现在要是禁了这些卖家怎么办?货压在仓库里广告费打了水漂,供应链全乱套了。
但换个角度看,机会也在出现。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这些平台,估计已经笑开了花。TikTok的用户流量,肯定会往这些平台分流。有跨境电商卖家透露, 3月2号起,他就把70%的广告预算从TikTok转到了Reels,转化率虽然比TikTok低点,但总比没流量强。还有的卖家开始布局独立站,减少对单一社交平台的依赖。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TikTok会重蹈覆辙吗?
说到禁用外国APP,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干。2019年,印度以“国家平安”为由,禁用了包括TikTok在内的200多款中国APP。后来啊呢?印度本土的短视频APP虽然火了一阵, 但很快就被Instagram、YouTube这些国际平台抢了风头。用户流失、创作者流失,到头来受害的还是印度自己的互联网生态。
美国会走印度的老路吗?未必。美国的互联网生态更成熟,用户的选择更多,TikTok的影响力也更大。但不管怎样,这种“一刀切”的禁令,对整个互联网行业都不是好事。它开了一个坏头:以后只要觉得“威胁”,就可以用行政手段打压竞争对手,那互联网的开放、创新还从何谈起?
TikTok的“破局”之路:剥离还是硬刚?
面对禁令,TikTok不是没想过办法。之前就有传闻,字节跳动考虑剥离TikTok的美国业务,交给美国公司运营。但问题是剥离了就能解决问题吗?政客们要的是“控制权”,不是“所有权”。就算TikTok变成美国公司,只要总部还在中国,他们照样会找理由打压。
所以硬刚到底,或许是更好的选择。TikTok已经表示,会采取一切律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从之前的经验看,TikTok在律法上并不吃亏。2020年,特朗普的禁令就被衙门叫停,理由是“违反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这次也一样,只要TikTok能证明自己没有平安问题,禁令很可能 被推翻。
给跨境电商的启示: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场风波,给所有跨境电商提了个醒:千万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依赖单一平台,风险太大了。TikTok突然可能被禁, Facebook突然可能改规则,亚马逊突然可能提高佣金……这些“黑天鹅”事件,随时都可能让卖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多平台布局是必须的。TikTok、Instagram、YouTube、Pinterest,每个平台都去占个坑,分散风险。一边,独立站也得搞起来把用户沉淀到自己私域流量池里这样就算某个平台出问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还有,产品本身要过硬,服务要到位,这才是立身之本,不能光靠平台流量。
“灯塔国”的“双标”:自由只属于自己?
美国天天把“自由”“民主”挂在嘴边,可到了自己头上,就搞起了“双标”。TikTok在美国的成功,证明了美国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现在主要原因是“害怕”就选择禁用,这不是“灯塔”该有的样子。这只会让世界看到,所谓的“自由”,不过是“对我有利就自由,对我不利就禁用”的借口。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有不少“问题APP”。比如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剑桥分析丑闻,哪个不比TikTok所谓的“平安风险”严重?可美国政客们对此视而不见,一门心思盯着TikTok,这背后的政治算盘,一目了然。
结局未定:TikTok的命运,到头来谁说了算?
虽然众议院外事事务委员会通过了法案,但距离真正成为律法,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接下来要过众议院全体会议关,再过参议院关,再说说还要拜登签字。目前来看,参议院的分歧很大,不少民主党议员对禁令持保留态度。就算两院都通过了拜登会不会签字,还是个未知数。
就算拜登签了字,TikTok肯定会提起诉讼。从律法程序上走一遍,可能还要好几个月。这期间,TikTok可以继续在美国运营,用户可以继续刷视频,创作者可以继续创作。所以现在就说“TikTok完了”,还为时过早。
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用户用脚投票的时代
不管到头来后来啊如何, 美国政客们都要想清楚:用户的选择权,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剥夺的。TikTok的成功,靠的是产品力,靠的是用户认可。你硬要禁它,用户只会把不满发泄到你头上。到时候, 损失的不仅是TikTok,还有美国自己的互联网形象,还有那些靠TikTok吃饭的普通人的生计。
就像TikTok发言人说的:“我们不是威胁,我们是一个连接世界的平台。”希望美国政客们能听进去这句话。与其想着怎么禁用,不如想想怎么让美国自己的APP变得更好,怎么让美国互联网生态更开放、更创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跨境电商的“危”与“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
这场TikTok禁令风波, 对跨境电商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危机在于, 依赖TikTok的卖家可能会面临流量断档、收入锐减的风险;机遇在于,它会倒逼卖家去思考如何多元化布局,如何构建更抗风险的商业模式。
那些能在这次风波中活下来的卖家, 往往都是早就开始多平台布局、有独立站、产品有竞争力的。比如深圳的跨境电商卖家李明, 早在去年就开始把30%的预算从TikTok转到Reels,还搭建了独立站。这次禁令一出,他的业务受影响很小,甚至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慌了手脚,还抢到了不少流量。
所以说不确定性才是商业世界的常态。只有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准备,才能在危机来临时稳住阵脚,甚至抓住机遇。TikTok的故事还在继续,跨境电商的变局也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