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货9千万,跨境大卖倍思为何要顺势布局TikTok
从充电器大卖到TikTok玩家:倍思的9千万出货量背后藏着什么棋
2021年全球氮化镓充电器销量榜单上,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格外显眼——倍思那个。9千万件的年出货量, 不仅让它稳坐国内充电器品类头把交椅,更让全球消费者记住了这个从手机配件起家的品牌。说真的, 3C数码圈里能做到这种规模的不多,毕竟这年头做充电器的,要么被卷到价格战吐血,要么被新技术拍在沙滩上。倍思偏偏逆着风往上走, 2023年4月还拿到了数亿元A轮融资,连深创投、中金资本这些大佬都愿意给它递钱。
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做充电器、耳机这些硬核数码产品的倍思,最近几年悄悄把重心往TikTok上挪了。截至2023年4月, TikTok上3C数码品牌粉丝量前三,倍思居然排第三,比绿联、安克创新这些老牌玩家也不遑多让。26.5万的粉丝不算多, 但它的视频平均播放量能冲到十万级别,点赞量稳稳上千——这在讲究“短平快”的社媒里已经算是实打实的转化了。问题来了:一个靠充电器、耳机打江山的跨境大卖,为啥非要挤进TikTok这个“流量池”?难道是传统渠道不够用了?

9千万出货量之后:倍思的“增长焦虑”从哪来
倍思的故事得从2011年说起。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冒头,保护壳、数据线这些配件全是山寨货的天下。创始人何世友瞅准了这个缺口,带着“实用而美”的念头做了倍思。谁能想到,十几年后这个从不起眼的配件起家的品牌,居然成了全球氮化镓充电器的销量冠军。2021年, 它光充电器就卖了9千万件,用户超过3亿,产品铺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成绩放哪儿都算得上是“行业大佬”了。
但大佬也有大佬的烦恼。3C数码这行当,技术迭代快得像坐火箭。去年氮化镓是风口,今年可能就轮到无线充电了说不定明天又冒出个“超级快充”。你稍微慢一步,供应链红利就被别人抢走了。倍思的运营经理 Marco 说过东南亚市场能成,靠的就是“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可问题是怎么知道当地用户想要什么?总不能天天蹲在仓库里猜吧。
更现实的压力是:跨境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亚马逊、Shopee这些平台上,做充电器的商家多如牛毛,价格战打得一片血海。2017年倍思入驻Shopee的时候,东南亚3C市场还算是块肥肉,单日订单能做到1000+就算不错。但现在呢?随便一个新品牌都能贴牌上平台,同质化严重到用户挑花眼。靠堆渠道、铺货量的老办法,怕是撑不起9千万出货量背后的增长预期了。
TikTok上那些“实用又美”的充电器, 藏着倍思的私心
说到TikTok,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年轻人刷短视频的平台?可倍思的团队偏不这么想。2022年,他们把TikTok当成了“用户调研站”,专门拍充电器、耳机的使用场景视频。比如那个“一边充手机、 平板、电脑”的氮化镓充电器,视频里用30秒展示:女生一边化妆一边给三个设备充电,男生出差时用充电器当桌面支架——画面简单,但用户一看就懂“这玩意儿真能解决问题”。
这种“痛点可视化”的内容,比你在详情页写1000字参数管用多了。倍思的设计创新负责人陈林松说过“实用而美”不是口号,得让用户在20秒视频里摸到产品的“脾气”。你看他们TikTok上的视频, 几乎全是场景化展示:车载充电器怎么插不挡视线,无线耳机怎么戴得稳当,甚至连收纳袋的设计都拍了特写——用户刷着刷着就停下来觉得“这东西我好像也需要”。
更绝的是倍思把TikTok当成了“反向研发”的工具。2023年年初, 他们发现在中东市场的TikTok上,用户对“大功率充电器+车载支架”的组合视频特别感兴趣。后来啊呢?倍思立刻调整了中东市场的产品线,把充电器和支架打包卖,销量直接翻了一倍。你说这是不是比开100场用户调研会来得快?毕竟TikTok上的点赞和评论,可都是用户真实需求的“投票”。
全渠道营销的“再说说一公里”:TikTok不只是流量池
倍思早就玩明白了:出海不能只靠一个渠道。国内+跨境电商、线上+线下+经销商,这种“全渠道”模式让它能在不同市场灵活切换。比如在东南亚, 靠Shopee打开局面;在印度,2019年就开了10家旗舰店;在中东,2022年直接在迪拜 Salah Al Din 街道开了首家实体店——线下门店的好处是能直接听用户吐槽,比如阿联酋消费者说“你们的充电器太大,旅行包装不下”,倍思立马推出了迷你款。
但线下渠道有个致命伤:成本高、见效慢。开一家旗舰店少说也要百万投入,还得养本地团队。TikTok就不一样了几万块就能拍一组爆款视频,带来的流量转化可能比开两家店还快。更重要的是TikTok能打通“种草-拔草”的闭环。用户刷到视频觉得好,直接点击购物车就能跳转到亚马逊或者独立站,整个路径短到用户都反应不过来。
2023年倍思完成A轮融资后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海外增长怎么持续”。陈林松在内部会议上说过TikTok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你看倍思的海外销售额占比已经四成左右,但要想突破五成,必须得在年轻用户里扎得更深。而TikTok上的年轻人, 恰恰是3C数码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他们愿意为“颜值”买单,也愿意为“实用”付费,这不就是倍思最想要的用户画像吗?
争议与质疑:布局TikTok, 倍思是在“跟风”吗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倍思的TikTok打法。有行业老炮儿说:“做3C数码的,得靠技术说话,不是靠几条短视频就能翻身的。”这话听着有道理,但倍思的案例偏偏打了这些人的脸。2022年绿联在TikTok上靠一条“充电器救了手机电池”的视频火了 粉丝量直接冲到70万+,带动了氮化镓充电器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35%——数据不会说谎,社媒传播对3C数码产品的带动,早就不是“可有可无”了。
另一个质疑是:“TikTok流量太虚,转化率能有多高?”这问题确实戳中了不少品牌的痛点。有些品牌拍了几十条视频,播放量是上去了可就是卖不动货。但倍思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把TikTok当成了“内容中转站”。比如在东南亚市场, 他们TikTok上的视频会挂Shopee的购物链接,用户看完视频直接下单,转化率能到8%——这比行业平均的3%-5%高出不少。原因很简单?倍思的内容从来不是硬广, 而是“用户故事”,用户看到的是“跟我一样的人用了这个产品”,信任感自然就上来了。
说到底,倍思布局TikTok,不是跟风,是“顺势而为”。9千万出货量证明了它的产品力,但光有好产品不够,还得让用户“看见”你。TikTok提供的,正是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被看见”的机会。就像何世友说的, “Base on user”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从产品设计到渠道选择,都得围着用户转。而TikTok上的用户,正在用点赞和评论告诉倍思:你们的方向,是对的。
从“充电器大王”到“社媒玩家”:倍思的下一步怎么走
2023年, 倍思的TikTok团队悄悄扩大了专门招了一批懂短视频编导、又懂3C数码产品的运营。他们不再满足于拍“充电器怎么用”,开始尝试“产品+生活场景”的深度内容。比如拍程序员用倍思耳机降噪加班, 拍宝妈用无线充电器边哄娃边回消息——这些内容让品牌的“温度”上来了用户不再觉得倍思只是个卖充电器的,而是“懂我的生活方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倍思开始把TikTok的数据反哺到产品研发。比如发现美国用户对“快充+多设备兼容”的需求特别高, 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新款氮化镓充电器,直接把充电口从两个加到四个,价格还比竞品便宜20%。这种“社媒洞察-产品迭代”的闭环,让倍思在3C数码的“内卷”里始终能踩准节奏。
9千万出货量是个里程碑,但不是终点。倍思的故事告诉我们,跨境品牌的竞争早就不是“卖货”的竞争,而是“用户心智”的竞争。TikTok上的每一条视频,每一次互动,都是在跟用户建立“连接”。这种连接带来的,不只是销量,更是品牌的长生命力。或许, 这就是倍思这个“充电器大王”,非要挤进TikTok这个“流量江湖”的真正原因——毕竟时代变了用户变了品牌的打法,也得跟着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