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字节出海独立站梦碎,AHA

局座打开ifyooou官网:字节的独立站出海,怎么就无声无息凉了?

局座今天手闲点开ifyooou的官网, 页面倒是能打开,但刷新了好几次愣是没找到几件在售的商品。导航栏空荡荡的,促销活动栏灰扑扑的,活像个被主人遗忘的角落。记得去年初还有媒体爆料, 说这女装独立站其实是字节跳动悄悄孵化的出海项目,后来啊还没捂热乎,就传出被放弃的消息。现在看来“放弃”说得还是客气了这更像是“悄无声息地退场”——连句告别都没有。

从“字节系”光环到“独立站孤儿”:ifyooou的流量坠落曲线

按理说 背靠字节跳动这棵大树,ifyooou刚出生就该含着金汤匙。毕竟字节的流量运营能力摆在那儿, TikTok都能做成海外版抖音,做个卖衣服的独立站,怎么也不至于太差。但simillarweb的数据给了现实一巴掌:去年曝光时 它的月均流量还勉强有13.5万,到了今年,直接掉到4K以下——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刚起步的个人博客,连“维持生计”都算不上,更别提“出海扬名”了。

字节出海独立站
梦碎,AHA SELECTED却还在艰难继续……
字节出海独立站 梦碎,AHA SELECTED却还在艰难继续……

算法大王的“水土不服”:字节为什么玩不转独立站?

字节跳动最擅长的是什么?是算法推荐,是流量裂变,是用数据精准砸中用户喜好。TikTok的For You Page能把一个素人视频推上百万播放,但独立站不一样。独立站不是“内容场”,是“交易场”,需要的是供应链的韧性、品牌的信任感、用户复购的粘性。字节的基因里“快”是刻在骨子里的——快速测试、快速迭代、快速淘汰。可独立站偏偏是个“慢生意”:从选品、备货到物流、售后哪个环节不是熬人的慢功夫?估计字节的团队也发现, 用“短视频逻辑”做独立站,就像用炒菜勺子熬中药——工具不对,再厉害的厨子也没辙。

AHA SELECTED:张蕾的出海棋局, 流量健康但步子太慢

如果说字节的独立站是“高开低走”,那原网易考拉CEO张蕾的AHA SELECTED,就是“低调潜行,但步履维艰”。今年年初网传张蕾创业, 做的正是男女服饰类的独立站,局座当时还觉得:有考拉的经验,又有跨境电商的积累,这波说不定能成。但看了simillarweb的数据, 局座沉默了——月均流量也就230万左右,和SHEIN的2.5亿、Cupshe的570万比,简直像幼儿园小朋友和奥运冠军站一起。

流量结构“及格”, 但增长“卡壳”

不过话说回来流量大小不能说明全部。AHA SELECTED的流量结构倒是挺“健康”:直接流量能占到40%以上,付费流量控制在10%以下。这意味着什么?说明品牌已经积累了一批忠用户,不用靠砸钱买流量也能维持基本盘。反观Cupshe,直接流量只有33%,就得花更多钱在广告上,利润空间肯定被压缩不少。但问题也在这儿:40%的直接流量,是“稳”了可怎么“增长”?SHEIN的直接流量超过50%,但付费也冲到15%,说明它也在“烧钱换增长”,压力不小。AHA呢?似乎卡在了“不温不火”的中间地带——有基础,但不够猛;能赚钱,但不够大。

独立站出海的“生死线”:流量、 供应链、品牌,缺一不可

细刻的流量230万,BloomChic 280万,Cupshe 570万,SHEIN 2.5亿……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三条腿的赛跑:流量、供应链、品牌。缺了哪一条,都得摔跟头。

流量:不是“买来的”, 是“长出来的”

很多独立站迷信“付费流量”,觉得投钱就能来人。但局座见过太多投钱投到“破产”的例子:流量是来了 转化率却低得可怜,钱花出去了用户像流水一样来了又走。真正靠谱的流量,是“长出来的”——靠内容种草、靠口碑传播、靠品牌沉淀。就像SHEIN, 早期靠TikTok上的穿搭博主免费种草,用户被内容吸引到独立站,买了觉得好,再分享给朋友,形成“内容-流量-转化-复购”的闭环。AHA的直接流量40%, 说明它在“品牌沉淀”上有点东西,但还不够“狠”,还没到让用户“主动搜索”的地步。

供应链:独立站的“命根子”,比流量还重要

为什么SHEIN能做起来?不是主要原因是它会投广告,而是主要原因是它把“柔性供应链”玩到了极致。小单快反、7天上新、15天交付……这些能力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局座之前采访过一位独立站卖家, 做女装的,一开始也学SHEIN投流量,后来啊货卖爆了供应链跟不上,客户等了20天还没收到货,直接给差评,店铺评分直接从4.8掉到3.5,流量再高也白搭。字节的ifyooou估计也栽在这儿——有流量,但供应链跟不上,用户体验差,复购自然就凉了。AHA背靠网易考拉的资源, 供应链应该比一般玩家强,但和SHEIN比,估计还有差距——毕竟“快时尚”是个拼效率的活儿,差一点,就会被甩开十万八千里。

品牌:独立站的“护城河”, 比“低价”更持久

拼多多靠低价出海,能火一时但做不成品牌;SHEIN靠“平价时尚”起家,但现在拼命往“品牌化”走,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低价是“易耗品”,品牌是“耐用品”。用户今天可以主要原因是便宜买你,明天就可以主要原因是更便宜别人。但用户一旦认你的品牌,就会成为你的“自来水”。比如BloomChic, 专做大码女装,精准抓住了海外大码女性的需求,靠“细分品牌”站稳了脚跟,流量虽然不如SHEIN,但用户粘性极强。AHA做的是“男女服饰”,品类太泛,没有明显的品牌标签,用户凭什么记住你?这才是它增长卡壳的核心原因——有流量基础,但品牌没“立”起来。

字节们的“出海焦虑”:是“流量游戏”玩不转,还是“耐力赛”跑不完?

字节跳动挖SHEIN的人才, 唯品会、阿里巴巴布局独立站,拼多多也传出要出海做独立站……大厂们对独立站的热情,就像看到了一片新大陆,以为复制“国内电商+流量投放”的模式就能成功。但现实是:海外市场不是国内市场的“翻版”,用户习惯、物流体系、文化差异,每一样都是“坑”。

大厂的“快速试错”逻辑, 和独立站的“长期主义”冲突

字节跳动最厉害的是“快速试错”——一个项目不行,马上砍掉,资源投入到下一个。但独立站恰恰是个“长期主义”的生意: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供应链需要时间磨合,用户需要时间信任。字节的ifyooou估计就是“快速试错”的牺牲品:做了半年,流量没起来供应链没打通,直接放弃。可独立站哪有“速成”的?SHEIN从2008年成立,到2020年才真正爆发,前12年都在闷头练内功。大厂们有没有这个耐心?恐怕是个问题。

“恶性内卷”还是“质量升级”?中国制造的选择题

局座一直觉得, 出海不该是“低价内卷”的延伸,而应该是“中国制造”升级的契机。靠低质低价卖货,能赚快钱,但赚不来尊重;靠品牌、靠质量、靠服务,才能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SHEIN的成功, 不只是“便宜”,更是“快时尚+数字化供应链”的结合;AHA如果能走出“平价无特色”的怪圈,往“设计感”“品质感”走,或许能找到差异化。但大厂们往往被“短期业绩”绑架, 舍不得花时间做品牌,再说说只能陷入“比谁更便宜”的恶性循环——这才是最让人惋惜的。

未来出海路:独立站不能只“抄作业”, 得“自己解题”

局座见过太多“抄作业”的独立站:学SHEIN的选品,学亚马逊的运营,学TikTok的引流,后来啊学了个“四不像”。独立站出海,没有标准答案,得根据自身优势“自己解题”。比如有供应链优势的, 就深耕细分品类;有内容优势的,就靠内容种草带流量;有资金优势的,就敢在早期砸钱做品牌。

给字节们的提醒:出海不是“流量游戏”, 是“供应链+品牌”的双重修炼

字节跳动如果想再做独立站,得先放下“算法万能”的执念。流量只是“入场券”,供应链和品牌才是“决赛圈”。与其挖SHEIN的人才, 不如踏踏实实花几年时间把供应链搞明白;与其想着快速起量,不如先打磨几个“爆款单品”,把品牌口碑做起来。毕竟用户不是算法算出来的,是产品和服务“养”出来的。

给中小卖家的建议:与其“做大而全”, 不如“做小而美”

对中小卖家想和SHEIN、AHA拼规模,不现实。不如找个细分赛道,比如“复古女装”“环保童装”“大码运动服”,把一个品类做深做透,积累精准用户。局座认识一个做“中古饰品”的独立站卖家,月流量才50万,但复购率高达35%,利润比那些卖爆款的还高。独立站出海,有时候“小而美”比“大而全”更活得久。

ifyooou凉了AHA还在挣扎,字节的独立站梦碎了但出海的故事还在继续。局座只希望, 未来能有更多“不内卷、重品质”的独立站出海,带动中国制造从“低价卖货”走向“品牌出海”——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毕竟用户要的不是“最便宜”的,而是“最值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