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用8位数年收入,打造Z世代专属DTC护肤品

你有没有发现,00后护肤和80后完全是两个世界?那些妈妈辈用的千元面霜,在他们眼里可能不如一支20美元的“快乐洁面乳”来得实在。当传统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做下沉市场”时一批年收入8位数的DTC护肤品牌已经悄悄把Z世代的钱包揣进了兜里。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真正蹲下来看年轻人的品牌,藏着哪些反套路的生意经。

Z世代护肤:不是“功效至上”,是“情绪价值+实用主义”双杀

别再被“Z世代只看成分”的刻板印象骗了。这群在互联网泡大的年轻人, 护肤逻辑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他们既要产品真的有用,又要用着开心,最好还能成为社交货币。传统大牌动辄七八步的护肤流程, 在他们眼里简直是“反人类设计”;那些包装严肃、成分晦涩的产品,很难在货架琳琅的货架上抓住他们的眼球。

年收入8位数,专为Z世代打造的DTC护肤品巨头如何刷屏TikTok
年收入8位数,专为Z世代打造的DTC护肤品巨头如何刷屏TikTok

Bubble Skincare的创始人Shai Eisenman早就看透了这点。2020年成立品牌前,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研究1万多名青少年,发现一个致命矛盾:Z世代是数字化原住民,但用的护肤品还是几十年前的老一套。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复杂到让人崩溃,要么包装丑得不愿意发朋友圈。于是Bubble提出了“简单、有效、有趣”的三角理论,把护肤变成一场轻松的游戏,而不是严肃的任务。

这种洞察直接颠覆了行业规则。当雅诗兰黛还在强调“小棕瓶的抗黑眼圈专利”时 Bubble已经把爽肤水装成按压会“开出花”的瓶子;当兰蔻还在讲“肌底液的渗透科技”时Bubble的洁面乳已经主要原因是彩虹色包装在TikTok上火了。事实证明, Z世代的“肤浅”恰恰是品牌最该抓住的机会——他们愿意为“好看”和“好玩”买单,前提是产品真的能解决问题。

产品配方:从“成分党”到“成分+情绪”双杀,Bubble的“反套路”配方学

说Z世代不看成分?那是你没见过他们为“无香精”“无酒精”较真的样子。但他们要的成分,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看得懂、用得爽”。Bubble的配方团队前脚刚从雅诗兰黛离职, 后脚就扔掉了传统护肤的“成分圣经”,搞起了“少即是多”的极简配方。

他们的核心思路是:用植物甘油做基底, 把草本花卉、海洋萃取物这些听起来就“天然”的成分塞进去,坚决不搞化学添加剂和填充剂。比如那款卖爆的Bounce Back平衡爽肤水, 主打成分就是积雪草和芦荟,但包装上印的却是“像给你的脸喷了口新鲜空气”。这种“专业成分+趣味表达”的组合拳,让Z世代觉得“既靠谱又好玩”。

更狠的是价格策略。所有单品定价都在20美元以下比一瓶网红平价精华还便宜。Eisenman说:“青少年哪有那么多预算护肤?我们要让他们用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皮肤问题。”后来啊呢?这个“反套路”的品牌成了沃尔玛首个独家入驻的DTC护肤品牌, 两年内覆盖全美90%的人口,12000多家零售店上架,连CVS和Ulta Beauty都抢着要货。

当然低价不等于低质。Bubble每款产品上市前, 都要经过4600名青少年社区的“死亡测试”——从香味质地到包装设计,必须拿到90%以上的好评才能量产。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让产品一出生就自带流量,根本不用愁卖不出去。

TikTok不是流量洼地, 是“狂热粉丝孵化器”:自然流如何撑起半边天

提到Z世代营销,没人敢绕开TikTok。但问题是90%的品牌都在投流,凭什么Bubble能靠自然流量杀出重围?他们的答案很简单:别把TikTok当广告牌,把它当成“和年轻人聊天的广场”。

Bubble的TikTok账号现在有270万粉丝,全是“自来水”。秘诀在于内容根本不像广告——不硬推产品, 而是讲“为什么护肤品里不能加香精”“油痘肌怎么选爽肤水”这种硬核知识;不摆拍精致妆容,而是展示“用完Bubble皮肤会发光”的真实对比;不找百万粉KOL,而是复刻普通用户的“早八护肤vlog”。这种“去广告化”的内容,反而让年轻人觉得“这个品牌懂我”。

更绝的是他们的互动策略。运营团队会回复每一条评论,哪怕是问“这个能卸防水眼线吗”这种小白问题。粉丝晒出泡泡包装的美图, 品牌会主动转发;有人吐槽“包装太好看舍不得用”,官方会回复“那你就把它摆在书桌上当装饰呀”。这种“朋友式”的沟通,让用户觉得不是在跟品牌对话,是在跟同龄人分享生活。

数据不会说谎:#Bubble标签下有63万条UGC内容, 2022年到2023年,品牌全网搜索量暴涨2872%。Eisenman说:“我们从不为流量焦虑,主要原因是真正的流量来自用户的真心推荐。”当别的品牌还在纠结“投流ROI”时 Bubble已经用自然流构建了护城河——粉丝不是消费者,是品牌的野生代言人。

社区不是“口号”, 是“共创”:4万大使如何把品牌变成“青春合伙人”

传统品牌搞会员体系,送积分、换礼品;Bubble搞“青春合伙人”,让用户当老板。他们的校园大使计划专门招募17岁以上的大学生, 要求很简单:在校园里发发、拍拍抖音,就能赚现金、换免费护肤品。更狠的是品牌大使计划——13岁以上的青少年, 只要有社交媒体账号,就能成为“泡泡合伙人”,分享产品拿佣金,还能参与新品开发。

这种“去中心化”的社区运营,让品牌彻底活了过来。4万多名分布各地的年轻人, 成了Bubble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能第一时间发现校园里的护肤流行趋势,也能把同龄人的真实反馈传回总部。比如有大使反映“爽肤水喷头容易堵”, 品牌立刻改进了包装;有大使说“想要一款能边打游戏边用的面膜”,团队火速研发了“速效急救面膜”。

这种共创模式带来的红利是惊人的。新品上市前的测试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3个月, 主要原因是4万大使的反馈比任何市场调研都准;用户复购率达到65%,远超行业平均的35%,主要原因是“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产品”;甚至有人为了当大使,主动在社交媒体安利Bubble,形成“推荐-成为大使-再推荐”的闭环。

Eisenman说:“如果我们不听消费者的声音,Bubble早就消失了。”这个把社区当核心的品牌, 早就不是单纯的护肤品公司,而是变成了Z世代的“青春创业平台”——年轻人在这里不仅买到好用的产品,更找到了归属感和参与感。

独立站不止“卖货”, 是“快乐护肤体验中心”:Skin School的“反内卷”教育

打开Bubble的独立站,最显眼的不是“马上购买”按钮,而是“皮肤学校”版块。这个看似“不赚钱”的设计, 其实是品牌最聪明的流量密码——当别的品牌还在用“成分表”吓唬消费者时Bubble已经用“护肤漫画”“皮肤测试小游戏”把用户牢牢锁在了网站上。

Skin School的内容全是“反内卷”的:不讲“玻色因浓度越高越好”, 而是说“25岁后抗老怎么选不踩雷”;不渲染“烂脸焦虑”,而是教“如何正确挤痘痘才不会留疤”。所有内容都做成图文并茂的漫画, 配着Bubble标志性的彩虹色,连“皮肤屏障修复”这种专业概念都能讲得像动画片一样有趣。

更绝的是他们把“教育”做成了“转化神器”。用户做完“肌肤类型测试”, 系统会自动推荐适合的产品套装;看完“痤疮指南”,页面底部会弹出“同款推荐”;连“如何卸妆”这种基础教程,再说说都会引导到“Bubble卸妆膏”的购买页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化,让独立站的客单价比第三方渠道高30%。

当然Bubble的“反套路”不止于此。他们和《头脑特工队2》联名推出的“快乐洁面乳”, 包装上印着电影角色的搞怪表情;润唇膏设计了可拆卸的装饰配件,用户能自己DIY成项链;甚至把1%的销售额捐给心理健康组织,和BetterHelp合作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操作,恰恰击中了Z世代“既要快乐,要有意义”的痛点。

8位数年收入密码:从“单品爆款”到“生态闭环”的复利效应

别再迷信“一个爆款打天下”的神话了。Bubble的8位数年收入,靠的不是某款产品,而是“产品+营销+社区+供应链”的生态闭环。他们的爆款逻辑很简单:用TikTok自然流测出用户喜欢的成分和包装, 让社区参与产品开发,通过独立站和教育内容提升复购,再用零售渠道扩大规模。

这种模式带来的复利效应惊人:2021年黑五, Bubble在沃尔玛的销售额直接翻倍;2022年,联名系列上线3天就卖断货;2023年,海外市场占比提升到35%,欧洲和东南亚的复购率比北美还高。更关键的是 这个闭环让品牌有了“反脆弱”能力——就算某个渠道流量下滑,其他渠道也能补上;就算某个产品滞销,社区反馈能立刻调整方向。

当然8位数年收入的背后是对供应链的极致控制。2021年,Bubble的西瓜睡眠面膜全球售罄17次差点砸了口碑。痛定思痛后 他们把供应商从3家扩充到12家,建立原材料预警系统,现在从下单到生产只要21天比行业平均快一半。这种对供应链的掌控,让他们敢在TikTok上喊“永不售罄”,也让消费者敢放心“闭眼入”。

Statista预测, 2028年全球美妆市场规模会达到736.8亿美元,但真正能吃到红利的,从来不是那些“大而全”的传统品牌,而是像Bubble这样“小而美”的DTC玩家。他们用8位数年收入的实践证明:读懂Z世代, 不是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而是蹲下来看他们的生活——他们为什么熬夜,为什么焦虑,为什么需要一场“快乐的护肤革命”。

当传统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降价”时 Bubble已经用20美元的产品撬动了Z世代的心;当别人还在疯狂投流时他们已经用4万大使构建了护城河;当行业还在内卷“成分浓度”时他们已经把护肤变成了一场青春派对。这或许就是DTC品牌的终极密码——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乐伙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