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整合亚马逊Buy with

TikTok和亚马逊这次牵手,到底玩的是哪出?

最近跨境电商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TikTok和亚马逊突然官宣合作——在美国市场把亚马逊的Buy with Prime功能直接嵌进了TikTok里。说白了 就是以后刷TikTok刷到喜欢的商品,不用再跳转到亚马逊APP,直接在TikTok里下单,还能享受Prime会员的快速配送。消息传出来那天 不少做TikTok电商的卖家群直接炸了锅,有人欢呼“终于不用在两个APP之间来回切了”,也有人皱眉“TikTok这是要彻底变成‘购物短视频’了?”

从“种草”到“拔草”,中间只差一个Buy with Prime

具体怎么操作?其实挺简单。用户只要在TikTok里把亚马逊账户绑上, 看到带“Buy with Prime”标签的商品,直接点进去就能用亚马逊的支付和物流系统完成购买。配送时间、订单跟踪这些全不用操心,跟在亚马逊上买东西没两样。亚马逊这边呢, 相当于把Prime会员的“信任背书”搬到了TikTok上——用户知道这玩意儿是亚马逊发货,配送靠谱,下单时心里就少了一层顾虑。

尘埃落定!TikTok整合亚马逊“Buy with Prime”功能
尘埃落定!TikTok整合亚马逊“Buy with Prime”功能

这个功能对TikTok用户确实能省不少事。以前刷到短视频推荐的商品,要么复制链接去亚马逊搜,要么记下商品名回头再找,中间说不定就忘了。现在直接在视频里下单,从“心动”到“行动”的链路短了一大截。不过也有人担心, 以后刷TikTok是不是满屏都是“Buy with Prime”标签,视频内容会不会变成“硬广集合体”?毕竟用户刷短视频是为了放松,不是为了被“按头消费”。

亚马逊为什么非要往TikTok里挤?老本行不够香了?

说真的,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商老大,按理说没必要凑TikTok的热闹。但仔细想想,亚马逊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2023年Q3财报显示, 亚马逊北美电商业务的增速同比放缓了3个百分点,特别是18-34岁的年轻用户,流失得有点厉害——这群人平时刷TikTok比刷亚马逊勤多了。亚马逊肯定急了 Prime会员虽然全球有2亿多,但年轻人觉得“会员费贵”“配送快不了几天”,吸引力大不如前。

年轻用户跑了 Prime得追回来

TikTok的月活用户早就超过10亿,其中美国用户里Z世代和千禧一代占了近60%。这群人买东西不看品牌大小,就看“刷到没刷到”“博主推不推”。亚马逊之前也试过自己搞短视频电商,但用户习惯已经养成了刷短视频还得专门开亚马逊APP,太麻烦。现在直接借TikTok的流量池,相当于把Prime服务“送”到了年轻人天天刷的地方,想想就划算。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的Buy with Prime功能本身就在推多渠道扩张。以前只有亚马逊站内的卖家能用, 现在 到TikTok,以后说不定还能进Instagram、YouTube。说白了 亚马逊是想把Prime打造成一个“电商基础设施”,不管你在哪儿买东西,只要看到Prime标志,就默认“靠谱、快送”。这样一来亚马逊就不只是个“购物网站”,而是成了整个电商生态的“幕后大佬”。

Buy with Prime不只是工具, 是亚马逊的“社交救命稻草”

从商业模式看,这次合作对亚马逊还有个隐藏好处:数据。用户在TikTok里买了什么、买得频繁不、评论怎么样,这些数据亚马逊都能拿到。以前亚马逊只知道站内的用户行为,现在连社交场景下的消费习惯都摸清了对推荐算法、选品策略都是大升级。比如发现用户在TikTok上买户外装备特别多, 亚马逊就可以多推这类商品,甚至让卖家专门做“TikTok爆款”。

不过也有人觉得,亚马逊这是在“赌”。毕竟TikTok的电商转化率一直不算高, 2023年TikTok Shop美国市场的GMV才37亿美元,跟亚马逊的千亿级比差远了。把Buy with Prime放进去,能不能真的带动转化,还得打个问号。万一用户只是“随手点一下”,并不真的下单,那亚马逊等于白搭了物流和配送成本。

TikTok卖货,真有这么简单?用户可不是傻子

对TikTok和亚马逊合作能快速补足电商短板。TikTok Shop这几年在东南亚、 英国做得不错,但美国市场一直没起色,物流、支付这些基础设施跟不上。亚马逊的Prime配送体系现成的,用起来比自己建仓库快多了。但问题来了:用户买不买账,还得看体验。

“刷视频顺便买东西”和“被广告逼着下单”, 差一个体验

最近有用户在社交媒体吐槽:“以前刷TikTok是放松,现在打开全是‘Buy with Prime’,跟逛淘宝直播有什么区别?”确实短视频平台最怕的就是“过度商业化”。用户刷视频是为了看内容,不是为了看广告。如果TikTok为了GMV,把太多视频都塞上购买链接,用户迟早会腻。毕竟抖音早就试过这条路, 后来主要原因是“广告太多、内容太水”,用户活跃度明显下滑,TikTok可不想重蹈覆辙。

更关键的是信任问题。TikTok上的短视频内容真假难辨,用户可能觉得“这视频是不是商家花钱拍的?东西真的那么好用?”现在加上亚马逊的Prime标志,确实能增加可信度,但也不是万能的。有用户就说:“亚马逊的东西就一定靠谱?上次在亚马逊买的鞋,穿一周开胶,照样Prime会员。”说到底,产品好不好,还得看商家本身,Buy with Prime只是配送快一点,不代表质量好。

数据隐私?TikTok和亚马逊的数据共享,你敢信吗?

还有一个让用户担心的是数据隐私。TikTok和亚马逊都是出了名的“数据狂魔”, 现在把账户打通,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偏好、甚至地理位置,两个平台都能互通。这可不是小事——万一数据泄露了或者被用来精准“杀熟”,用户可就亏大了。有跨境电商从业者私下说:“这次合作,亚马逊和TikTok肯定是赚了但用户的数据平安,谁敢保证?”

其实TikTok之前也试过和其他电商平台合作, 比如Shopify,但主要原因是数据共享的问题,不少商家犹豫了。这次和亚马逊合作,数据层面能不能真正透明,用户能不能自主选择哪些数据共享,还得看后续的落地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商家乐开花?中小卖家的机会还是“围城”?

对卖家TikTok+亚马逊的组合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特别是亚马逊卖家, 不用额外开TikTok店,直接把商品挂上去就能蹭TikTok的流量;独立站卖家只要用了亚马逊的MCF服务,也能接入Buy with Prime,相当于多了个销售渠道。但真做起来问题可不少。

大卖家靠流量,小卖家靠“蹭”,Buy with Prime能公平吗?

根据Sorftime跨境资讯的数据, 2023年美国市场TikTok广告投放中,70%的预算被头部卖家拿走了中小卖家想抢流量,要么砸钱买广告,要么找网红合作,成本高得吓人。现在Buy with Prime来了 大卖家有资金做短视频内容,买热门流量,中小卖家只能跟在后面“捡剩饭”。比如某卖家居用品的中小卖家就抱怨:“同样的商品, 大卖家找百万粉网红拍视频,我找几千粉的博主,播放量差10倍,Buy with Prime再好用,流量不平等也没用。”

更麻烦的是TikTok的算法偏爱“爆款”内容。商家为了出圈,得不断拍短视频、搞挑战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做亚马逊listing还多。有独立站卖家算了一笔账:每月花2万美元做TikTok内容, 转化率只有1%,还不如老老实实投亚马逊广告。后来啊就是“大者恒大”,中小卖家越来越难玩。

某美妆品牌的“TikTok+亚马逊”实操:转化率28%怎么来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抱怨。根据亿邦动力2024年2月的调研, 有一家做美妆工具的美国品牌,2023年Q4开始试水TikTok+Buy with Prime,3个月内订单量增长了35%,转化率达到2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关键在“内容真实感”。没找大网红, 而是找了几十个素人博主,拍“化妆台收纳好物”这类生活化短视频,重点突出“亚马逊Prime配送快,第二天就能用”,用户觉得“有用、可信”,自然就下单了。

这个案例说明,中小卖家不是没机会,关键是别跟大卖家拼流量,拼“内容真实度”。比如卖厨房用品的, 可以拍“新手做饭必用的5个小工具”,卖服装的,可以拍“梨形身材穿搭推荐”,把产品融入生活场景,让用户觉得“这说的就是我”,转化率自然就上来了。当然前提是产品本身得过硬,不然Prime配送再快,用户收到货不满意,照样差评。

行业大洗牌:社交电商和传统平台的“相爱相杀”

TikTok和亚马逊的合作,其实是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平台融合的一个缩影。这几年, Instagram、YouTube都在学TikTok搞短视频带货,亚马逊自己也在推短视频推荐,但效果都不如TikTok。现在亚马逊放下身段,直接和TikTok合作,说明传统平台意识到“单打独斗不行,得抱大腿”。

Instagram、YouTube都在学,TikTok这次领先了多少?

2023年, Instagram推出“Shop Tab”,允许用户在短视频里直接购买商品,但需要跳转到独立结账页面体验不如TikTok的Buy with Prime无缝。YouTube也试过“可购买链接”,但用户看视频时被打断购买流程,转化率一直上不去。比一比的话, TikTok和亚马逊的合作,把“支付、物流、售后”全打通,用户体验直接拉满,其他平台想追,至少得一年半载。

不过社交电商的竞争才刚开始。2024年1月, TikTok宣布和谷歌达成合作,以后TikTok视频可以直接出现在谷歌搜索后来啊里用户搜索“好用的面霜”,可能刷到TikTok的短视频,还能直接买。这相当于把社交电商和搜索电商打通了 亚马逊的压力更大了——毕竟谷歌是亚马逊的老对手,现在“结盟”TikTok,等于从侧面围剿亚马逊。

物流不是万能的,Prime的“再说说一公里”在TikTok里行得通吗?

物流一直是社交电商的短板。用户刷短视频下单,最怕等快递。亚马逊的Prime配送确实快,但主要集中在美国大城市,郊区和小镇可能还是要3-5天。如果用户在TikTok上看到“今日下单明日达”,后来啊等了三天才到,体验肯定崩了。2023年黑五期间, 亚马逊就有Prime会员投诉“Prime配送变慢了”,这次和TikTok合作,订单量暴增,物流能不能跟上,是个大问题。

更现实的是成本。Prime配送是亚马逊的核心优势,但每次配送都要花钱。如果TikTok上的订单量没有预期高,亚马逊等于“赔本赚吆喝”。有分析师预测, 这次合作前3个月,亚马逊可能要额外投入2亿美元在物流扩容上,能不能收回成本,还得看用户的“剁手”意愿。

未来怎么走?别光顾着赚钱, 用户体验才是根基

TikTok和亚马逊的合作,短期内确实能带来流量和GMV的增长,但长期看,能不能持续,还得看双方能不能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对平台 别把TikTok变成“广告平台”,对商家别把短视频变成“硬广合集”,对用户别让“Buy with Prime”变成“强制消费”的借口。

给商家的建议:别把TikTok当广告板, 当“种草机”

想做TikTok+亚马逊的商家,先别急着冲流量。与其花大价钱买广告,不如花时间打磨内容。比如卖护肤品的, 可以拍“敏感肌如何选面霜”,把产品成分、使用场景讲清楚,用户觉得“有用”,自然会搜“这款面霜亚马逊Prime多少钱”。记住短视频的核心是“内容”,不是“卖货”,用户信任你了买货是顺带的事。

再说一个,别指望靠Buy with Prime“躺赚”。亚马逊的Prime服务虽然能提升转化,但商品价格、评价、质量才是关键。如果价格比其他平台贵,或者差评多,用户就算Prime配送快,也不会买。有数据显示, 接入Buy with Prime的卖家,如果商品评分低于4.5分,转化率会比未接入的低20%。所以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再考虑流量。

给平台的提醒:商业化太猛, 小心用户用脚投票

TikTok和亚马逊都该记住:用户是上帝,不是提款机。TikTok如果想做好电商, 得控制广告和购买链接的密度,保留“刷视频”的乐趣;亚马逊如果想留住年轻用户,得让Prime服务更有性价比,比如增加“免费退货次数”“会员专属折扣”,而不是只靠“配送快”。

再说说说句实在的:社交电商和传统平台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融合”不等于“同化”。TikTok别变成第二个亚马逊,亚马逊也别指望靠TikTok“返老还童”。双方各取所需,保持各自的特色,才能把蛋糕做大。如果只顾眼前利益,把用户当“韭菜”,再说说只会两败俱伤。毕竟用户的选择永远比平台的数据更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