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低价商店最新动态,已有多卖家入驻

亚马逊低价商店浮出水面 跨境卖家集体躁动

6月的深圳,一场闭门招商会让亚马逊的低价计划突然曝光。消息传出来那天 不少卖家的手机都被群聊消息轰炸了——亚马逊要搞低价商店,对,就是那种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子商城。服装饰针、 沐浴海绵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价格上限压到7美元;打印纸、电子设备支架这类实用商品,8美元封顶;就连珠宝收纳盒、阀门这种工业周边,也不得超过9美元。这定价策略,简直是把“低价”两个字焊在了脑门上。

招商会细节流出:品类限价背后的野心

圈内人透露, 这次招商会亚马逊没藏着掖着,直接把低价商店的玩法摊开讲了。目标很明确:用低价商品吸引价格敏感型买家,反击Temu、Shein这些低价猛兽。品类选得也很有意思, 全是消耗快、复购高的日常用品——沐浴海绵、身体束带、图书封皮,这些东西单价低但用量大,容易形成“便宜又好用”的用户心智。

已有多卖家入驻!亚马逊“低价商店”最新消息流出......
已有多卖家入驻!亚马逊“低价商店”最新消息流出......

更狠的是尺寸和重量限制。商品存仓库时不能超过1磅,尺寸也不能超过14x8x5英寸。这几乎把大件商品直接排除在外亚马逊就是要做“轻小件低价”的生意。有卖家算过账,一个标准快递箱能塞下多少个1磅以下的小商品?仓储成本和配送费一压,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只剩薄薄一层,拼的就是供应链效率和起订量。

2000个名额争夺战:已有卖家抢先入仓东莞

低价商店的消息刚出来跨境圈就炸开了锅。更关键的是亚马逊只放出了2000个商家名额,还搞邀请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得看你的供应链能不能撑得起低价,还得看你的商品符不符合品类限价。

最近两周,深圳、东莞的跨境仓库格外忙。有卖家晒出亚马逊东莞仓库的入仓通知,上面写着“低价商店专用通道”。商品SKU前缀必须用,后台系统会单独标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亚马逊要把低价商品和普通商品彻底区隔开,避免内部价格战冲击主站利润。一位做电子设备支架的卖家说:“合同签了首批500个支架已经发到东莞仓库,就等10月上线了。”

但不是所有卖家都这么积极。群里有人问:“收到邀请

入驻门槛详解:合规是第一道生死线

亚马逊对低价商店的商品要求,比普通商品严格得多。最让人头疼的是合规政策——杀虫剂、儿童用品这类需要额外跨境认证的商品,直接被拒之门外。有做母婴用品的卖家叹气:“我们主打平安认证,后来啊低价商店不让上,这不是断了条路吗?”

电池和凶险品更是禁区。商品里不能含电池,也不能是可摄入的食品或涂抹类护肤品。这把很多做美妆个护的卖家挡在了门外。一位做身体束带的卖家抱怨:“我们的束带带USB加热功能,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含电池被拒,只能把加热模块拆了卖基础款,利润直接砍半。”

SKU前缀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亚马逊建议用作为前缀,目的是让卖家在后台一眼就能识别低价商品。但有老卖家担心:“以后主站商品和低价商店商品混在一起,会不会搞错发货仓库?发错货可就麻烦了。”

卖家观点大碰撞:是救命稻草还是流量黑洞?

对低价商店,卖家们的态度分成两派,乐观派和悲观派吵得不可开交。

乐观派觉得这是亚马逊给的“低价流量洼地”。做服装饰针的卖家老王算了一笔账:“主站一个饰针卖5美元,review多了还涨不动。低价商店限价7美元,但我成本控制在2美元,就算给亚马逊30%佣金,一单还能赚1.4美元。关键是量啊,低价商品起量快,回本就快。”他透露,自己已经备了10万件货,就等上线冲销量。

悲观派则觉得这是“流量黑洞”。做打印纸的小李就很焦虑:“低价商店在主站有独立入口,买家肯定会优先搜低价商品。我的主站单量本来就少,再被分走一波,怕是要喝西北风了。”更让他担心的是价格战,“工厂直供的卖家能把价格压到成本线,我们二道贩子怎么拼?再说说可能连打包费都赚不到。”

还有卖家把低价商店比作“拼好饭”。“淘宝有特卖,京东有京喜,亚马逊也搞低价商城,这不就是把国内卷惨了的模式搬到国外吗?”一位有多年经验的卖家说“国内电商卷到价格战,再说说只剩几家大平台活着。亚马逊这是要重蹈覆辙?”

行业影响分析:低价商店会搅动跨境电商的格局吗?

低价商店的出现,本质上是一场“流量保卫战”。这两年,Temu、Shein凭借低价策略抢走了不少亚马逊的流量。亚马逊主站的高客单价商品满足不了价格敏感型买家,只能用子商城的形式另辟蹊径。

从品类选择就能看出亚马逊的用心——全是高频消耗品。沐浴海绵、书签、开瓶器这些东西,用户买了一次觉得好用,就会复购。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对供应链能力强的卖家是利好,但对依赖品牌溢价的卖家却是冲击。

更关键的是低价商店可能改变亚马逊的“游戏规则”。主站一直强调品牌化,鼓励卖家做品牌溢价。但低价商店直接砍掉品牌露出,传递出一个信号:亚马逊也要“向下兼容”,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这会不会让主站的“重品牌、轻低价”策略产生动摇?有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可能想用低价商店吸引新用户, 再通过主站的品牌商品做转化,形成高低搭配的产品矩阵。”

中小卖家突围指南:如何在低价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面对低价商店的冲击,中小卖家不能坐以待毙。与其抱怨平台“内卷”,不如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路径。

供应链能力是第一关。低价商店拼的就是成本控制,能从源头工厂拿到最低价,才有资格玩这场游戏。有卖家建议:“联合其他小卖家拼柜发货,分摊物流成本,或者找工厂合作做定制款,避免和同行同质化竞争。”

品类细分是另一个突破口。亚马逊对低价商店的品类限价很严格,但有些细分领域还没被完全占领。比如“宠物用品中的低价配件”“户外露营中的轻便小工具”,这些小众品类竞争小,更容易做出特色。

品牌化虽然被低价商店限制,但主站依然需要。有卖家提出“双线作战”策略:低价商店走量赚利润,主站做品牌沉淀用户。“用低价商店的单量反哺主站的品牌推广, 比如把低价商品的客户引导到品牌店铺,做会员复购,这样就能避免陷入纯价格战。”

未来趋势展望:低价商店会是亚马逊的“第二增长曲线”吗?

业内普遍认为,低价商店最快10月底或11月就会上线。到时候,亚马逊前台会不会出现明显的“低价商店”入口?买家会不会像逛淘宝特卖一样专门搜低价商品?这些都是未知数。

从亚马逊的布局来看,低价商店更像是一步“防守棋”。面对Temu、Shein的低价攻势,亚马逊必须拿出应对方案。但低价商店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还要看实际效果。如果能把价格敏感型用户拉回亚马逊平台, 一边不影响主站的品牌商品利润,那就是成功;如果低价商品和主站商品互相蚕食流量,那就可能得不偿失。

对卖家低价商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抓住的,可能在这轮低价浪潮中分一杯羹;抓不住的,可能被市场淘汰。但无论如何, 跨境电商的“低价时代”已经来临,卖家们必须做好准备——要么拥抱低价,要么找到自己的“护城河”,没有中间地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