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一年能赚4.5亿,Anker系大卖斩获新一轮融资了吗

泳池机器人赛道杀出黑马, 星迈创新凭什么一年赚4.5亿

最近跨境圈里聊得最多的不是黑五旺季谁又爆单了而是成立才三年的星迈创新,硬生生把泳池机器人做成了年销4.5亿的生意。更让人意外的是 这家刚完成第三轮融资的公司,背后站着美团龙珠、顺为资本,还有安克创新——那个靠充电配件年入百亿的老牌大卖那个。泳池清洁这事儿,以前不就是拿杆子手动刮吗?怎么突然就成了资本香饽饽?

从0到20亿估值, 安克系资本如何押注这个90后团队

2023年2月,星迈创新刚成立就拿到了2亿天使轮,投资方里连凯辉基金这样的老牌机构都排着队。八个月后安克创新亲自下场领投A轮,直接把公司估值干到20亿。要知道安克自己上市时估值也就300多亿, 现在愿意为一个细分赛道的初创公司砸真金白银,这事儿本身就够蹊跷。

一年赚4.5亿!“Anker系”大卖斩获新一轮融资
一年赚4.5亿!“Anker系”大卖斩获新一轮融资

创始人王生乐更像个“扫地机器人专家”, 90后科沃斯、追觅都待过手底下主导过好几个10亿+爆品。他带着一帮211/985硕士扎进泳池清洁赛道, 团队里40%都是高学历人才,这在讲究“短平快”的跨境圈里简直异类。别人做产品讲究快速出单, 他们倒好,第一台泳池机器人AquaSense Pro硬是磨了八个月,起售价定在1000美元以上,比行业均价高出三倍。

2000美元的泳池机器人,为何能卖成“高端爆款”

你说2000美元的泳池机器人能卖多少?星迈创新告诉你:首日上百单,1000美元以上价位段直接拿走85%的市场份额。这操作把同行都看傻了——同样是清洁泳池,凭什么你卖这么贵还有人抢?

秘密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细节里。Beatbot的机器能自己判断水面飘叶多少, 油污厚薄,调整清洁路径;池壁清洁刷用的是航空级材料,比普通塑料耐磨十倍;最绝的是水面返航功能,机器扫完自己漂回岸边,用户不用伸手捞。这些功能在普通消费者眼里可能有点“过度设计”, 但泳池别墅业主吃这套——他们要的不是便宜,是“不用管”的省心。

有意思的是星迈创新把定价权玩到了极致。2024年2月AquaSense Pro上市, 8月就推出升级版Ultra,价格直接冲到2000美元,照样卖断货。这种“高端迭代+饥饿营销”的套路,安克当年做充电宝时用过一次没想到在泳池赛道又复制成功了。

4.5亿销售额背后:是技术壁垒还是营销炒作

4.5亿听着挺美,但跨境圈里谁不知道“营收不等于利润”?有老卖家私下吐槽:“泳池机器人看着高端, 其实供应链成本比扫地机还高,电机、传感器、防水件哪样不是烧钱的地方?”更麻烦的是售后北美泳池多在郊区,用户机器坏了得等一周维修,差评分蹭蹭往上涨。

星迈创新的应对方式挺狠——干脆不做低价市场。他们把400美元以下的价位全让给思傲拓这类性价比玩家,自己死磕1500美元以上的超高端。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星迈在北美超高端市场市占率飙到90%,比第二名高出三十多个点。这种“卡位高端”的策略,虽然销量上不去,但利润空间足够大,反而撑起了4.5亿的销售额。

不过质疑声也没停过。有行业分析师指出, 泳池机器人本质上是“低频消费品”,一个家庭可能十年才换一次就算把全球千万级泳池都算上,市场天花板也就几十亿。星迈现在靠资本输血烧钱营销,等热度过去怎么办?

泳池清洁渗透率不足10%, 这场“千亿蛋糕”争夺战才刚开始

你可能觉得泳池机器人是小众市场,但数据会吓你一跳:全球私人泳池数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每年新增十几万个,可泳池清洁机器人的渗透率还不到10%。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测, 2032年这个市场规模能到45亿美元,年增速11%。

这么大的蛋糕,自然引得各路玩家入局。元鼎智能的Aiper品牌靠无线技术抢占了35%的亚马逊市场份额, 2024年出货量直接冲到200万台;连做割草机器人的库犸科技都跨界推出SPINO E1,主打“入门级价格,专业级清洁”。更热闹的是 国内代工厂也开始跟风,深圳某工厂老板说:“今年咨询泳池机器人代工的企业比去年多了三倍,但真正能做出稳定产品的不到一成。”

市场越热,竞争越卷。思傲拓科技2024年营收刚破1亿, 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就干到12万台,直接把价格压到400美元以下硬生生从星迈手里抢走了部分下沉市场用户。这种“价格战”苗头让星迈坐不住了 第三轮融资的钱据说大部分要砸进研发,打算明年推出带AI识别的泳池机器人——能自动分辨落叶、死鱼,甚至能检测水质pH值。

从安克到星迈:跨境电商大卖们的“第二增长曲线”

安克创新投资星迈,绝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这么简单。这几年安克自己日子也不好过充电配件市场竞争太惨烈,毛利率从40%掉到25%。他们急需找新的增长点,而泳池机器人恰好符合安克的“高端出海”逻辑——技术驱动、品牌溢价、高客单价。

更深层看,这是跨境大卖们的集体焦虑。做亚马逊的都知道,封号潮一来多少大卖一夜归零。安克、 帕拓伦这些头部玩家都在琢磨“去亚马逊化”,星迈的独立站做得风生水起,2024年海外社交媒体粉丝破5万,还请了网球巨星威廉姆斯代言,这种“品牌+渠道”双轮驱动的模式,正是安克想复制的。

有意思的是星迈创新的办公室就在苏州工业园,离安克总部不远。员工爆料说 王生乐没事总往安克跑,和安克的海外团队聊用户需求,“安克在欧洲的渠道资源,星迈可以直接用;星迈的泳池数据,安克做储能产品也能参考。”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在跨境圈里越来越常见。

性价比路线VS高端化打法, 谁更能笑到再说说

泳池机器人赛道现在分成了两派:一派像星迈,死磕高端,卖的是“生活方式”;另一派像思傲拓,拼性价比,主打“实用主义”。两种路线谁更靠谱?得看用户画像。

北美泳池别墅业主平均年收入超20万美元, 他们愿意花2000美元买台“不用操心”的清洁机器,但给后院泳池装个300美元的“基础款”都觉得掉价。反倒是欧洲中产家庭, 泳池面积小,预算有限,更倾向于买400美元左右的性价比产品——思傲拓能在2025年一季度出货12万台,靠的就是这批用户。

但问题来了性价比玩家的利润薄如纸。思傲拓2024年营收1亿,净利润可能不到10%,还要面对国内代工厂的价格战。反观星迈,高端机型毛利率能到50%,就算一年只卖2万台,也能赚1个亿。难怪资本更愿意投星迈这种“高毛利+高增长”的模式。

不过市场总有变数。2024年夏天北美遭遇热浪,泳池清洁需求暴增,但2025年经济下行,中产会不会开始捂钱包?到时候高端市场会不会受冲击?这些谁也说不准。唯一确定的是 泳池机器人的战争才刚开始,有人靠技术壁垒筑护城河,有人靠价格战抢市场,再说说谁能站着赚钱,还得看谁能真正读懂用户的心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