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TikTok狂卖60万的万圣节爆款灯饰
爆款灯饰的“意外”走红:一个万圣节装饰如何狂卖60万
距离万圣节还有不到两个月,TikTok美区的节日氛围已经提前“发酵”呃。但让人意外的是 今年的热销清单上,除了传统的南瓜服、恶魔角,一款看起来有点“冷门”的万圣节灯饰突然蹿升成了销冠——来自小店“Secreqq”的这款灯饰,近30天卖出了5154单,销售额高达7.94万美元,直接冲上“halloween”关键词销量榜第一。谁能想到,两个“阿飘”坐篝火前的场景,能成为欧美家庭万圣节的“新宠”?
消费者没不买, 只是更“挑剔”了
有人可能会问,今年通胀这么厉害,消费者还愿意为节日装饰花钱吗?数据给了一个反直觉的答案:买,但买得更“精明”。couponfollow的调研显示, 今年美国人人均花55美元买家装饰品,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降本”不代表“降质”。近20%的消费者说会减少开支, 可另一边,Pinterest上“低成本自制万圣节装饰”的搜索量同比飙升65%,二手平台ThredUp的万圣节服饰交易量增长了30%。这说明什么?消费者不是不买了而是更偏爱“能长期用”“有巧思”“不占地方”的东西。

这款灯饰恰好踩中了这些点。它不是一次性的塑料玩具,而是陶瓷材质,不容易氧化变色,用完擦擦就能收好,明年还能拿出来用。通电后LED灯珠模拟出篝火摇曳的效果,流明度控制得刚刚好,不会晃眼,还能当日常的氛围灯。这种“节日+实用”的组合,让消费者觉得“买得不亏”。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点:今年万圣节总支出预计116亿美元, 虽然比去年的122亿降了点,但服装、装饰品这些“刚需”品类依然坚挺。
产品细节里的“小心机”:从“阿飘”到篝火的故事感
仔细看这款灯饰的设计, 你会发现它不是简单堆砌万圣节元素,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两个白色的“阿飘”手举树杈子, 面对面坐着篝火前,年轮用了万圣节的橙色,火光也是暖橙色,整体色调不恐怖,反而有点温馨。这种“反套路”的设计, 恰恰切中了当下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传统的骷髅、蝙蝠看腻了反而这种有点“治愈”的恐怖感更受欢迎。
更绝的是它对“光”的处理。市面上很多节日灯饰要么太亮像舞台灯,要么太暗没氛围。这款灯饰通过模拟介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光折射,让火光看起来“会抖”,像真火在烧一样。这种细节上的打磨,让产品从“能用”变成了“好用”,甚至“爱用”。有博主在视频里说:“买之前怕是智商税,用了才发现,这火光摇得我心都化了。”评论区里不少人晒出自己把灯放在客厅、卧室的照片,说“平时开也很有感觉,万圣节拿出来更有面子”。
TikTok卖货的“流量密码”:148条视频和一条“破千万”的爆款
产品本身好是一方面 能在TikTok上卖爆,少不了卖家的“流量操作”。有意思的是这款灯饰并不是一上架就火的。它上线初期, 卖家似乎没摸透TikTok的“货找人”逻辑,带货视频和直播内容几乎空白,产品“躺”了快一年才迎来转机。直到今年8月12日 第一条带货视频终于发布,像是“开窍”了似的,接下来的30天里卖家发了148条视频,平均每天5条,火力全开。
其中一条视频直接“炸了”:播放量突破千万,带来6.6万美元的预估销售额。视频内容很简单, 博主把镜头对准灯饰的细节——陶瓷的质感、篝火的抖动效果,配上文案“一次冲动购物,没想到真买到宝了”。评论区里有人问“能当夜灯吗”,有人晒出自家宠物对着灯的照片,还有人讨论“这个放在院子会不会被偷”。这种“真实感”和“互动感”,让视频的转化率直接拉满。
TT123观察到, TikTok上的节日爆款,往往不是靠“砸钱投流”,而是靠“内容密度”。卖家通过高频发布不同场景的带货视频, 覆盖了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再加上博主的“种草”文案,让产品从“冷门”变成了“刚需”。近7天 “Halloween”关键词下的热销产品里这款灯饰、LED蝙蝠贴纸、悬浮蜡烛都有一个共性:可重复利用。这和消费者“长期主义”的心态不谋而合。
宠物经济下的新机会:29%的消费者为毛孩子花钱
说到万圣节消费,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群体——宠物。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的统计显示, 2025年,约29%的消费者计划为宠物购买万圣节用品,这一比例比5年前上升了12%。从南瓜主题的斗篷,到幽灵形状的窝垫,再到节日主题的牵引绳,宠物用品成了节日经济里的“增量市场”。
虽然这款灯饰不是宠物用品,但它意外地带动了“宠物+节日”的场景延伸。有博主在视频里把自己的柯基放在灯饰旁边, 配文“我家狗子以为找到了新窝”,评论区里一堆人问“链接”,还有人说“灯有了狗衣服什么时候安排”。这种“连带效应”, 让卖家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推出宠物友好的节日装饰套装,或者和宠物用品卖家合作,打包销售。
谷歌趋势的数据也显示, 8月起,“halloween pet costume”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美、加、英是主要搜索区域。这意味着,宠物用品的节日红利期才刚开始。对于卖家抓住“铲屎官”为毛孩子“扮靓”的心理,或许能分到一杯羹。
提前布局的卖家赢了:56%消费者10月前就开始采购
NRF的数据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今年56%的消费者计划在10月前或更早开始购买万圣节用品。这意味着,节日经济的“备战期”已经提前到了8月。这款灯饰的卖家明摆着抓住了这个节点——8月12日首发视频, 刚好卡在消费者“开始找节日灵感”的时间点,加上后续高频的内容输出,让产品在节日到来前就积累了足够热度。
亚马逊美国站上,万圣节主题投影的销量也在回暖。头部品牌“TMY”在推广中植入“万圣节”关键词, 帮助消费者“物尽其用”——投影仪平时能看电影,节日时放南瓜、幽灵图案,一举两得。这种“节日+日常”的场景化营销,和灯饰卖家的思路不谋而合。
有意思的是 今年流行“低成本自制”,但真正能卖爆的,往往是“看起来像自制,实际是现成”的产品。比如这款灯饰, 博主在视频里说“自己动手也能做,但买一个更省事”,正好击中了消费者“想省钱又不想麻烦”的心理。这种“伪DIY”的定位,让产品在“自制”和“现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节日经济里的“长期主义”:对抗“短期狂欢”的秘诀
今年的万圣节市场, 似乎传递出一个信号:消费者不再为“一次性狂欢”买单,更愿意为“长期价值”付费。无论是陶瓷灯饰的复用性, 还是投影仪的多功能性,都说明“能用一年”的产品,比“用一次就扔”的装饰更受欢迎。
这对卖家意味着选品逻辑要变——不能只盯着“节日限定”,还要考虑“节后怎么办”。比如灯饰的材质要耐用,设计要百搭,功能要延伸。这款灯饰的成功,不只是主要原因是它“好看”,更是主要原因是它“能用”。有消费者在评论里说:“买的时候想着万圣节用,现在发现平时开着也挺温馨,这钱花得值。”
通胀和物价上涨让消费者捂紧了口袋,但节日带来的“仪式感”需求依然存在。谁能提供“性价比高、有巧思、能长期用”的产品,谁就能在“降本”的大环境下找到“增效”的突破口。这款灯饰的60万销售额,或许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主义”对“短期狂欢”的胜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