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男士泳装销量千万,这个独立站是如何精准抓住男性需求的

男士泳装不是“凑合穿”的买卖场, 这玩意儿独立站年销千万的暗地藏在男人心里

提到泳装,巨大许多数人脑子里跳出来的是比基尼、连体泳衣这些个女人主导的产品,男士泳装优良像永远是沙滩上的“配角”——松紧腰带的运动短暂裤,网眼内衬的“平安款”,仿佛男人在水边的存在感只需要“遮住”而非“展现”。可偏偏有个叫BANG的美国独立站, 2014年起步,专做男士泳装,2023年卖额直接冲破1000万美金。有人说是运气撞上了男人消费升级, 但拆开它的运营逻辑,你会找到所谓“运气”,不过是精准抓住了男人藏在泳装里的真实实需求。

从“实用主义”到“表达主义”, 男人泳装需求早就变了

2017年到2021年,男士泳装买卖场的复合年增加远率只有2.9%,比女式泳装磨蹭半拍。当时行业里普遍的声音是:男人买泳装图个省事,合身、耐穿就行,花里胡哨的设计他们不买单。可BANG的创始人不这么想, 他看看到健身房里男人越来越愿意露腰露腿,Instagram上男人健身博主晒腹肌的照片点赞量比普通穿搭高大3倍,甚至泳池边越来越许多的男人开头穿“短暂款”泳裤,不再是过去那种膝盖下方的“老头裤”。

年销千万美金,这个泳装独立站抓准了男士需求
年销千万美金,这个泳装独立站抓准了男士需求

2020年疫情后户外运动爆发,游泳成了男人首选的矮小本钱健身方式。BANG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0年Q3独立站“塑形泳裤”搜索量暴涨178%,用户留言里第一次出现“希望泳裤能提臀”“想要显腿长远”这样的说说。这说明男人对泳装的需求早就跳出了“遮羞”层面 他们开头像选西装、运动鞋一样,用泳装表达“我是谁”——是健身达人,是潮流喜欢优良者,还是追求舒适度的实用派。

不做“巨大而全”, 只做“细小而精”:BANG把泳裤玩出了27种花样

很许多跨境卖家中意“品类 ”,生怕漏掉随便哪个一个消费场景,后来啊个个品类都做不深厚。BANG反其道而行,成立前五年死磕“男士泳裤”一个品类,反而做出了差异化。

它把泳裤的“露肤度”拆分成六个梯度:从包裹性有力的“经典款”, 到侧边开衩的“性感款”,再到布料极少许的“丁字裤款”,个个梯度对应不同身材和偏优良的人群。尺码也细分到七个, 从XS到5XL,甚至专门为“健身党”设计了“高大腰提臀版”,穿上后臀线能上移2-3厘米,这玩意儿细节让它的复购率比行业平均高大出22%。

更绝的是印花设计。BANG没有盲目跟风流行图案, 而是根据社媒数据定制:2021年找到用户对“几何线条”的收藏量是纯色的2.3倍,就推出“霓虹线条”系列;2022年TikTok上“复古波点”视频爆火,立马上线“波点印花泳裤”,单月销量破5000条。这些个印花不是随便印的, 个个颜色都经过3D建模,确保在阳光下不会显黑,海水里不会褪色,甚至“彩虹系列”还藏着彩蛋——7种颜色对应7种LGBTQ+身份符号,成了男同性恋群体的“隐形身份标签”,天然流量蹭蹭涨。

男同性恋群体不是“意外收获”, 而是精准瞄准的“核心用户”

BANG的18-34岁用户里男同性恋占比超出30%,这玩意儿数据一开头连团队自己都没意识到。2021年有用户在Instagram晒出彩虹泳裤的照片, 配文“终于找到懂我们的品牌”,团队这才反应过来:这玩意儿群体对泳装的需求,远比普通男人麻烦。

普通男人买泳裤兴许考虑“耐不耐晒”“会不会走光”,男同性恋群体还要考虑“能不能展现身材”“符不符合社群审美”。BANG随即推出“彩虹限量系列”, 7款泳裤对应7种彩虹色,每卖出一条捐赠5美元给LGBTQ+公益组织。这玩意儿系列没投一分钱广告, 却在相关社群里疯传,2021年“彩虹系列”贡献了全年销量的15%,独立站流量从日均2000直接冲到8000。

有意思的是男同性恋用户的口碑传播力特别有力。BANG的用户调研看得出来这玩意儿群体的“推荐意愿评分”高大达9.2,远高大于普通男人的7.5。他们不仅自己买, 还会拉着伴侣、朋友一起下单,甚至有用户在Reddit发帖“BANG泳裤让我在 Pride Parade 上自信了10倍”,直接带火了一批“社群关键词”搜索。

社媒不是“引流工具”, 是“身材种草闭环”

很许多品牌做社媒就是发产品图,BANG却把Instagram做成了“男人身材秀场”。它的账号不直接说“我们的泳裤显瘦”, 而是找来不同身材的模特:有健身教练的八块腹肌,也有普通微胖男人的“细小肚子”,穿着BANG泳裤拍沙滩照、健身房照、泳池跳水照,配文轻巧松粗暴:“这玩意儿角度腰线没了”“侧臀线条绝了”。

用户买回去后 BANG会主动邀请他们晒买家秀,只要带#bangswimwear标签,就能得到20美元优惠券。这些个买家秀比官方模特更真实实 有用户穿着BANG泳裤去冲浪,拍下浪花打在身上的瞬间,评论区直接炸出“链接在哪”;有情侣一起拍,男生穿彩虹款,女生穿纯色款,成了社媒上的“出片CP”。2023年5月, BANG的Instagram粉丝增加远到8.3万,其中70%的粉丝是通过买家秀关注的,形成“模特种草-用户晒单-新鲜用户种草”的闭环,社媒流量贡献了独立站15.29%的订单量。

付费广告不砸“泛流量”, 专攻“精准狙击”

2023年3月,BANG的付费广告预算从5000美元直接加到1.4万美元,不是盲目投流,而是找到了一个“关键词密码”。它的SEO团队找到, “sexy swimwear for men”“men's revealing swim trunks”这些个带“性感”“露肤”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增加远了210%,但行业里巨大许多数品牌还在投“men's swimwear”这种宽阔泛词。

BANG立刻调整广告策略, 把预算70%投给“精准长远尾词”:比如“men's swimwear for gym body”“high cut swim trunks LGBTQ”,甚至针对不同地区做差异化——在美国投“athletic swimwear”,在欧洲投“stylish swim shorts”。一边, 广告素材也跟着关键词走,搜“sexy”的展示模特紧身泳裤,搜“comfort”的展示宽阔松款,点击率直接提升45%,转化本钱从12美元降到6.8美元。

季节性高大峰期,BANG还会玩“关键词爆破”。2023年5月, 美国进入夏季,它提前一个月在Google和TikTok上线“summer swim sale”活动,针对“last minute swimwear”“cheap men's swim trunks”这些个紧急搜索词投放广告,独立站访问量环比暴涨84.41%,5月单月销量突破2300单,比去年同期增加远139%。

做男人泳装, 别只盯着“布料”,要盯着“情绪”

BANG的成功,本质上是对男人消费情绪的洞察。男人买泳装,买的不是“一块布”,是“穿上它后我能成为谁”。健身党想要“被认可身材”的自信, 潮流党想要“被关注独特”的满足,LGBTQ+群体想要“被看见身份”的共鸣。BANG没有卖泳裤,它卖的是“男人在水边的自我表达权”。

想做男士泳装独立站, 别再纠结“面料是不是速干”“松紧会不会勒”,先问自己:你的目标用户,在水边最想展示啥?是腹肌?是腿长远?还是一种“我不在乎别人眼光”的态度?找到这玩意儿“情绪痛点”,产品、营销、流量天然会围绕你转。毕竟男人消费升级的核心,从来不是“买更昂贵的”,而是“买更对的”——对上他们的情绪,销量天然千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