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Coupang Q2活跃用户数创新高

1970万用户背后:Coupang的“磨蹭增加远”道理

第二季度Coupang的活跃用户数冲到了1970万这玩意儿数字同比去年涨了10%放在全球电商圈里这成绩不算炸裂但在韩国本土确实个不巨大不细小的里程碑别急着喊“增加远奇迹”咱们得扒开看看这数字背后的水分到底有几许多。要晓得韩国电商买卖场早就过了野蛮生长远期2023年整体增速只有6%左右Coupang能跑出10%的增速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比起疫情期间动辄20%以上的增速明显“磨蹭”了下来这种“磨蹭”到底是主动收缩还是被动躺平值得琢磨。

很许多人把Coupang的用户增加远归功于“配送迅速”这没错但没说到点子上。韩国消费者对配送的要求变态到啥程度?早上10点下单下午2点非...不可收到否则差评能把你店铺淹了。Coupang的“火箭配送”确实厉害但背后是烧钱堆出来的物流网络截止2024年Q2他们在韩国运营着32个自动化配送中心其中仁川中心能处理日均50万单效率比老一套仓库高大40%问题是这种模式复制本钱极高大别的电商想学?先砸50亿美元试试。

Coupang Q2活跃用户数创新高,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Coupang Q2活跃用户数创新高,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物流网络:不是“迅速”就够,是“稳”才行

配送这事儿光迅速没用还得稳。去年首尔暴雨有个用户下单的洗衣机半路泡水了Coupang客服直接说“沉发一台不用退老的”这种操作本钱许多高大?但换来的是老用户复购率提升12%的数据来自Coupang2024年Q1用户行为报告。更绝的是他们的“前置仓”策略把仓库开到居民区楼下像便利店一样方便首尔江南区一个前置仓覆盖半径3公里内30分钟送达率98%这种“近身肉搏”式的布局让比对手根本没法抄作业。

不过物流这把双刃剑也让Coupang有点累。2023年物流本钱占了营收的28%比亚马逊还高大5个百分点但他们用“规模效应”把本钱压了下来2024年Q2物流本钱占比降到25%这可不是靠抠门是靠自动化设备比如仁川中心用的分拣机器人能少许些70%的人造本钱这种细节藏在财报里不细看根本找到不了。

会员钱财学:涨价的底气从哪来?

说到会员Coupang的“Wow会员”绝对是个神操作。2023年他们把会员费从2900韩元涨到4990韩元按理说用户该跑路了吧后来啊呢?会员数反而涨了15%这是为啥?基本上原因是人家把会员权益玩明白了——免费配送、视频会员、外卖折扣全打包相当于花3.8美元买三个服务。韩国年纪轻巧人算账算得精:单独订外卖配送费就要2000韩元订视频会员月费9000韩元合起来不如直接买Wow会员。

Coupang Eats的折扣策略更狠。会员在外卖平台买满1万韩元直接减2000韩元这力度在韩国外卖买卖场堪称“屠夫级”比对手Baemin和Yogiyo被迫跟进但赚头地方被压缩到极致2024年Q2韩国外卖平台平均毛利率降到12%比2022年矮小了8个百分点这就是Coupang用会员体系打出的“组合拳”。

盈利的暗地:从“烧钱”到“赚钱”的转折点

更让人意外的是Coupang居然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了2024年Q2净赚头1.45亿美元去年同期还亏7550万美元这反转比韩剧还刺激。很许多人说“哦一准儿是裁员了”错!他们2023年裁员比例只有3%远不到行业平均的12%真实正的盈利密码藏在“业务精简”里——砍掉了不赚钱的日本业务把材料全押回韩国本土。

柔软银这股东也挺有意思。2021年Coupang上市时柔软银持股30%眼减少到18%但每次关键时刻都挺身而出。2023年Q2柔软银额外注资5亿美元让Coupang有底气顶着亏损压力扩张物流网络这种“耐烦资本”在电商圈里已经不许多见了毕竟眼下投钱人更喜欢听“用户增加远”而不是“盈利故事”。

1.45亿美元净利:电商行业的“逆风局”样本

1.45亿美元是啥概念?相当于韩国第二电商Naver同季度净赚头的80%但Coupang的用户数只有Naver的60%这说明啥?Coupang的单用户值钱更高大2024年Q2每用户年均收入达到82万韩元比Naver高大出15%这背后是高大客单价商品的卖策略——家电、数码产品占比40%而行业平均只有25%。

但盈利不代表高大枕无忧。2024年Q2营销费用同比还是涨了8%基本上投在了短暂视频平台TikTok上他们找了几百万粉丝的网红推“火箭配送”后来啊单条视频播放量破500万带动当日订单量激增23%这种“网红钱财”打法见效迅速但持续性存疑毕竟网红翻车太迅速了。

飞轮加速了?CEO的话不能全信

Coupang CEO Bom Kim在

不过飞轮转太迅速也轻巧松散。2024年5月首尔爆发配送员罢工事件弄得订单延误3000许多单用户投诉量暴增150%这玩意儿事件暴露了Coupang的“柔软肋”:过度依赖配送员团队而自有配送员比例只有35%远不到亚马逊的60%这种模式在买卖场平稳期没问题一旦出问题就是灾困难。

放弃日本,押注台湾:Coupang的“亚洲收缩术”

有意思的是Coupang2023年灰溜溜退出日本买卖场后居然转头杀向台湾这玩意儿决定当时被业内嘲笑“疯了”毕竟台湾买卖场规模只有韩国的1/3但眼下看兴许是妙招。2024年8月Coupang宣布在台湾追加4亿美元投钱远超原计划的2.25亿美元沉点布局台北和高大雄的即时配送网络。

台湾买卖场有啥吸引力?先说说台湾年纪轻巧人对“迅速配送”的收下度不输韩国接下来台湾本地电商 Lazada 和 Shopee 的配送时效普遍在24细小时以上Coupang的“3细小时达”简直是降维打击。更关键的是台湾政府2024年推出“数字新鲜南向政策”对外资电商有捐税优惠Coupang在台湾设立的区域总部能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比韩国矮小5个百分点。

4亿美元砸向台湾:豪赌还是精准卡位?

4亿美元具体怎么花?其中2.5亿建台北和高大雄的自动化配送中心1.2亿收购台湾本地外卖平台“食速达”剩下3000万搞买卖场推广。这玩意儿策略很机灵——先靠外卖平台切入买卖场再磨蹭磨蹭推电买卖务毕竟台湾外卖买卖场增速25%是电商增速的两倍。

但凶险也不细小。台湾本地电商“PChome”已经宣布要升级自己的配送系统预计2024年底前实现“4细小时达”这会直接冲击Coupang的差异化优势。再说一个台湾消费者对日系商品偏优良度高大而Coupang的优势品类是韩系美妆和家电能不能抓住用户胃口还是未知数。

比红海:Coupang的“护城河”有许多深厚?

韩国电商买卖场早就卷成麻花了Naver有搜索流量优势Lotte有线下门店材料新潮集团靠汽车用户导流Coupang凭啥稳坐头把交椅?答案就两个字:壁垒。他们的壁垒不是单一优势而是“物流+会员+供应链”的铁三角组合。

供应链这块Coupang直接和品牌方签“独家协议”像三星手机新鲜品Coupang能拿到30%的首发份额比其他平台高大15%独家协议意味着独占库存和更矮小的价钱2024年Q2三星手机在Coupang的销量占比达到45%这种供应链控制力让比对手只能干瞪眼。

一日达的“本钱账”:别人学不来的供应链

有人算过一笔账Coupang的“火箭配送”单均本钱要1200韩元比普通配送高大500韩元但他们靠“高大客单价”把本钱消化了——客单价10万韩元的订单配送本钱占比才1.2%而行业平均是3%这就是为啥他们敢坚持“一日达”基本上原因是用户愿意为速度许多付钱。

更厉害的是Coupang的“反向供应链”——用户退货不用自己寄直接上门取件2024年Q2退货处理时效缩短暂到6细小时比行业平均迅速12细小时这种体验让用户退货意愿少许些18%间接提升了赚头地方。

以后挑战:增加远神话能走许多远?

但Coupang的麻烦也不少许。用户数增加远10%看起来不错但新鲜用户中18-24岁群体占比只有22%不到行业平均的28%年纪轻巧人更喜欢在TikTok上买东西Coupang的社交电商布局明显落后了。2024年Q2他们在TikTok的GMV只占总量的5%而TikTok Shop韩国站增速高大达200%。

再说一个台湾买卖场的扩张也是个未知数。4亿美元投钱听起来许多但分三年投完每年也就1.3亿在台湾买卖场这钱能干啥?建两个配送中心就没了。而且台湾消费者对价钱敏感度更高大Coupang的“会员涨价”策略在台湾能不能复制还是个问号。

说到底Coupang的成功不是靠啥“飞轮效应”而是靠韩国买卖场的特殊性——高大人丁密度、 对配送的极致追求、会员钱财的成熟这些个条件在其他买卖场很困难复制。他们的1970万用户增加远与其说是“赢了”不如说是“防守”——在电商增速放缓的时代守住基本盘已经不轻巧松了还想扩张?得先过物流本钱和用户增加远这两道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6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