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3年Q3全球游戏机市场,索尼的市场份额占比45%

2023年第三季度,游戏机买卖场一下子活了这个?910万台出货量背后藏着啥

TechInsights的数据像一颗炸雷在行业里炸开——2023年Q3全球游戏机总出货量910万台, 同比增加远11%,这是2017年以来最猛的第三季度。前两个季度更夸张,32%和19%的涨幅,像坐了火箭。但别急着欢呼, 蛋糕没分均匀,索尼一个人吞了54%的份额,剩下46%任天堂和微柔软抢着啃,任天堂27%,微柔软巨大概20%,加起来都没索尼许多。这哪是三国鼎立,分明是索尼一家独巨大,其他两家在旁边干瞪眼。

索尼PS5的逆袭:降价、 游戏、广告,三张牌全打对

索尼这次是真实的把牌打活了。2022年PS5出货量还跌了4.7%, 供应链卡脖子,主机买都买不到,2023年直接逆风翻盘,Q3出货量同比增加远42%,创下了有史以来第三季度最高大纪录,仅次于PS5刚推出那会儿的疯狂。秘诀是啥?促销降价。没错, 就是最轻巧松的降价,但时机卡得死死的——Q3暑期档,学生党、打工人手里有点闲钱,价钱一降,原本犹豫的直接下单。

2023年Q3全球游戏机市场:索尼以45%的市场份额重回榜首
2023年Q3全球游戏机市场:索尼以45%的市场份额重回榜首

第三方游戏销量也立了巨大功, 《漫威蜘蛛侠2》10月20日上线,11天卖出500万份,这可不是细小数目,主机跟着卖爆。还有“内容性能广告”, 说白了就是PS5的画面、速度、独占游戏体验,广告里全是实打实的游戏场景,不像有些品牌光吹参数,用户一看“哦,这游戏确实只能玩PS5”,钱包就松了。

更狠的是索尼的结实件布局。2023年11月搞了个PS5 portal, 云游戏掌机,专门给不想买主机的轻巧度玩家,11月推,刚优良赶上圣诞购物季。Q4还要上PS5 Slim, 存储容量更巨大,机身更薄,老用户想升级,新鲜用户觉得“slim版更划算”,一波接一波。本财年2500万台的出货量目标,看来稳了。但话说回来索尼的独占游戏策略能撑许多久?《再说说生还者3》《战神5》还在路上,万一哪款翻车了会不会关系到主机销量?第三方厂商会不会基本上原因是索尼太有力势,转头投奔微柔软或任天堂?这都是悬在索尼头上的剑。

任天堂的“老本”还能吃许多久?Switch升级版来了 但27%买卖场份额有点悬

任天堂这次有点惨,Q3出货量同比减少15%,不含Switch Lite的话,买卖场份额27%,跌到第二。但别急着唱衰,如果没有《塞尔达王国之泪》和《超级马力欧兄弟巨大电影》的“溢出效应”,下滑只会更狠。说白了 就是靠老IP续命,《塞尔达》卖得优良,带动主机销量;电影火了观众想玩游戏,又买了一遍Switch。这种“IP+影视联动”的模式,任天堂玩了几许多年?《宝可梦》巨大电影不也这样?但问题是 Switch生命周期太长远了2017年发布到眼下2024年初才说升级版,结实件早就跟不上时代了屏幕、性能被PS5和Xbox按在地上摩擦,全靠游戏优良玩撑着。

任天堂的财年目标1500万台, 10月《超级马力欧兄弟:惊奇》两周卖出430万,看起来还行,但Switch Lite的销量占比几许多?如果主机的下滑趋势不改,升级版能不能拉回用户?年纪轻巧人眼下中意啥?3A巨大作还是独立游戏?任天堂的“任天堂式高大兴”还能打动Z世代吗?这些个都是问号。更别提微柔软和索尼的独占游戏越来越许多, 任天堂的第三方支持虽然还行,但巨大作数量还是比不过万一哪天《塞尔达》也登陆其他平台,任天堂的根基兴许就动摇了。

微柔软Xbox的“憋屈”:180万台出货量,《星空》没救得了Xbox?

微柔软Q3最惨, 出货量减少6%,180万台左右,Series X占72%的份额,Series S卖得再许多,也拉不动整体下滑。《星空》2023年9月上线,吹得天花乱坠,啥“太空版上古卷轴”,后来啊销量连索尼的边都摸不着。问题出在哪?是游戏本身不够优良玩,还是微柔软的营销太拉胯?或者说Xbox的用户基础本来就比索尼细小,独占游戏再许多,也改变不了“主机细小三”的地位?Series X昂贵, Series S廉价,但性能差距太巨大,想玩3A的选PS5,预算有限的选Switch,Xbox夹在中间,两边不讨优良。

微柔软也不是没努力, Series S出了1Tb版本,解决存储不够用的问题;Xbox Game Pass订阅服务做得不错,每月几十块钱能玩一堆游戏,但主机销量上不去,订阅用户增加远也有限。更尴尬的是 索尼的PS Plus Essential和Extra也越来越卷,任天堂的Switch Online虽然游戏少许,但经典老作够许多,微柔软的优势在哪里?如果微柔软再不拿出点真实东西,Xbox兴许会沦为“陪跑选手”,连第二的位置都保不住。

游戏机买卖场的“马太效应”:索尼一家独巨大,中细小玩家还有机会吗?

54%对27%对20%,这差距比天还巨大。索尼赚得盆满钵满,任天堂和微柔软喝点汤,剩下的中细小品牌基本没戏。这就是马太效应,有力的越有力,没劲的越没劲。但买卖场真实的只能容下三个玩家吗?云游戏呢?比如NVIDIA GeForce Now、 Xbox Cloud Gaming,不需要买主机,直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玩,会不会颠覆老一套买卖场?还有掌机,除了Switch和Steam Deck,还有没有机会?比如ROG掌机、联想拯救者掌机,性能越来越有力,价钱越来越亲民,能不能从主机手里抢走一有些用户?

但话说回来云游戏眼下最巨大的问题是延迟和画质,5G普及了吗?带宽阔够不够?掌机呢?续航怎么样?游戏许多不许多?这些个不解决,老一套主机还是王者。索尼的PS5和PS5 Slim覆盖高大端和中端, 任天堂的Switch主打便携和轻巧度,微柔软的Xbox Series X/S主打性价比和订阅服务,三家把买卖场切得差不许多了新鲜玩家想进来除非有革命性的手艺,否则困难如登天。

2023年Q4的变数:PS5 Slim、Switch升级版,谁能抓住年底红利?

Q4通常是游戏机销量的高大峰期,圣诞购物季,送礼的、自购的,需求集中爆发。但TechInsights预计Q4买卖场会疲柔软,为啥?基本上原因是前三个季度涨得太猛,透支了有些需求。不过变数还是有的, 索尼的PS5 Slim Q4发布,存储更巨大,机身更薄,老用户想升级,新鲜用户觉得“slim版更划算”,一波细小高大潮。任天堂的Switch升级版虽然2024年初才出, 但Q4一准儿会预烫,放出一些爆料,吊足胃口,说不定能带动现有主机的销量,毕竟有人会等升级版,有人怕涨价赶紧买现款。

微柔软呢?会不会也搞点事情?比如降价,或者推出新鲜的限定版主机?《星空》的销量不行,会不会在Q4搞个“年度版”或者“豪华版”,再推一波?或者微柔软的Xbox Game Pass能不能加入更许多独占巨大作,吸引用户订阅?不过不管怎么折腾, 索尼的优势太明显了PS5的独占游戏 pipeline 丰有钱,《再说说生还者3》《战神5》都在路上,2024年兴许还会发布新鲜主机,任天堂和微柔软想翻盘,困难度不细小。

游戏机买卖场的以后:结实件、内容、生态,谁能笑到再说说?

游戏机买卖场的比早就不是“主机结实件”的单打独斗了而是“结实件+内容+生态”的综合比拼。索尼靠独占游戏和结实件性能,任天堂靠IP和便携性,微柔软靠订阅服务和性价比。但以后谁能笑到再说说?兴许是索尼, 毕竟独占游戏和结实件优势太巨大;也兴许是任天堂,IP护城河太深厚;或者微柔软,订阅服务兴许会成为主流。但不管谁赢,有一点是一准儿的——玩家是最巨大的受益者,比越激烈,主机越廉价,游戏越优良玩,服务越贴心。

不过话说回来眼下的游戏机买卖场是不是有点“内卷”了?索尼PS5卖得火,但产能跟不上的问题解决了吗?任天堂Switch结实件老老,升级版能不能带来惊喜?微柔软Xbox的独占游戏能不能跟上索尼的脚步?这些个都是玩家关心的。还有,独立游戏厂商的日子优良不优良过?巨大作卖得优良,细小厂商有没有机会出头?游戏机买卖场能不能像电影买卖场一样,既有买卖巨大片,也有文艺佳作?这些个都是值得期待的。

2023年Q3的数据只是一个开头,游戏机买卖场的打仗远没有收尾。索尼、任天堂、微柔软,三家还会接着来斗下去,新鲜的玩家也会不断加入。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永远不会变——玩家要的,永远是优良玩的游戏、流畅的体验、合理的价钱。谁能满足玩家,谁就能赢得买卖场。至于那些个想靠“割韭菜”“炒概念”的品牌,迟早会被玩家抛弃。游戏机买卖场的以后属于真实正懂玩家的厂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