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Prime Day的销售额突破3万+

题图来源 | Unsplash

爆单狂欢:3万+订单背后的卖家众生相

亚马逊Prime Day的战报刚出来跨境电商圈就炸开了锅。有人晒出后台订单截图, 数字密密麻麻排到屏幕外3万+的出单量让同行看得眼红;也有人无奈苦笑,广告费烧光了单量却和睦时差不许多,直呼“又给亚马逊打工了”。这场被称为“史上最巨大”的Prime狂欢,到底是谁的盛宴?

出单3万+,亚马逊Prime Day彻底爆了
出单3万+,亚马逊Prime Day彻底爆了

“满血复活了单量来了。”一位美国站卖家在社群里兴奋地分享, 原本抱着清库存的心态提报活动,没想到第一天就甩出2000单,比平时翻了七八倍。他连夜打包到凌晨三点,累得腰酸背痛却笑着说“值得”。更夸张的是圈内传出的“巨大佬战绩”:某资深厚卖家的单品直接冲上巨大类前十, 一个链接爆单1000+,另一个链接更是狂卖30000+,把同行看得直呼“这是在印钱吗?”

Adobe的数据给这场狂欢加了把火:今年Prime Day两天的卖额预计高大达140亿美元, 同比去年增加远10.5%,创下往事新鲜高大。更让中细小卖家振奋的是亚马逊公告看得出来第三方卖家卖额首次超出了亚马逊自有零售业务,超出10亿美元。这意味着,不再是只有巨大卖家才能喝汤,中细小玩家也能在这场流量盛宴里分到一杯羹。

喜提爆单:卖家的“肾上腺素时刻”

爆单的消息像长远了翅膀一样飞遍各个卖家群。有卖家晒出后台截图,订单量曲线陡峭得像爬山,平时一天几十单,Prime Day第一天直接飙到上千单。“刷新鲜一下就几百单,久违的这种感觉!”一位做家居类目的卖家感叹, 上半年单量一直萎靡,差点以为要转行,Prime Day让他找回了一开头做亚马逊的激情。

更有人意外躺赢。一位3C卖家没报随便哪个活动, 却蹭着巨大促烫点天然流量翻倍:“啥都没做,就是价钱稍微调矮小了点,后来啊订单哗哗来。”他笑称这是“躺平式爆单”,让那些个熬夜优化Listing、提报折扣的卖家哭笑不得。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案例不在少许数,印证了亚马逊巨大促期间流量的恐怖虹吸效应。

现实骨感:“慈善家”的无奈

但狂欢的背后也有卖家的苦水。一位做服装的卖家在群里吐槽:“单量是上去了赚头却薄得像纸。”他算了一笔账, Prime Day期间产品打骨折售卖,广告费又涨了30%,算下来每单赚头只有几毛钱,“烧钱换流量,下半年能不能赚回来还两说。”

这种“爆单不盈利”的困境并非个例。有卖家找到,同行为了抢排名,价钱战打得不可开交,自己被迫跟进,后来啊“卖得越许多亏得越许多”。“简直是做慈善,单量上去了赚头却没了。”一位欧洲站卖家无奈地说他今年Prime Day才出了几十单,广告费却烧光了比平时还亏。

系统魔咒:每年必演的“崩溃巨大戏”

Prime Day的战场, 从来不止是销量比拼,还有和亚马逊系统的“斗智斗勇”。每年这玩意儿时候, 总有不少许卖家遭遇“史诗级翻车”:前台折扣看得出来异常、后台系统崩溃、广告无法投放……今年的“魔咒”依然准时上演。

“第一次参加会员日没想到倒在提报折扣上。”一位新鲜手卖家吐槽, 明明提前一周就准备优良了折扣,后来啊巨大促开启前系统巨大面积报错,前台始终看得出来“即将推出”,价钱也不是活动价。他紧急开case,客服回复“正在修优良”,眼睁睁看着流量溜走,急得直跺脚。

广告系统的崩溃更让卖家头疼。巨大促第一天早上,巨大批卖家找到广告后台无法绘制图表,竞价改不了刷新鲜无数次都没反应。“广告费烧得比单量还迅速,系统还崩了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位做电子产品的卖家抱怨, 他原本指望Prime Day冲一波销量,后来啊巨大有些预算都浪费在了“无效广告”上。

这种系统问题并非今年才有。2021年Prime Day期间, 就有一巨大堆卖家反映后台卡顿、订单延迟;2022年,广告系统同样出现崩溃。亚马逊似乎总能在“史上最巨大购物节”的口号下给卖家留点“细小惊喜”。有卖家调侃:“亚马逊的系统工事师,是不是也在Prime Day放虚假了?”

站点差异:美国站狂飙, 欧洲站“凉凉”

Prime Day的“冰火两沉天”,在不同站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站卖家笑开了花,欧洲站卖家却直呼“没感觉”。这种差异背后是消费习惯、平台策略和比周围的深厚层博弈。

美国站的火爆肉眼可见。一位做户外用品的卖家分享,他提前备了1万件库存,两天就卖光了8000件,“平时一个月都卖不了这么许多。”亚马逊官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2年Prime Day首日 美国站卖额达60亿美元,同比增加远7.8%,成为当年最巨大的网络购物日。2023年,前7细小时卖额就同比增加远12%,流量高大峰来得比往年更早。

比一比的话,欧洲站的凉清让卖家失望。一位德国站卖家说:“本来想冲刺一下后来啊两天才出了50单,还没平时一天许多。”他琢磨,欧洲消费者对折扣的敏感度不如美国,加上钱财下行,巨大家更谨慎。有数据指出, 2023年Prime Day期间,欧洲站中细小卖家卖额增加远不够5%,远不到美国站的15%+。

日本站和印度站的表现也参差不齐。印度站95%的Prime会员参与了活动, 买了超32000件产品,增加远迅猛;而日本站则因物流延迟、语言障碍等问题,不少许卖家反馈“不如预期”。这种站点差异,让卖家不得不沉新鲜评估全球布局的策略——不是全部买卖场都能复制美国的成功。

往事回响:从“卖家盛宴”到“流量游戏”

回望Prime Day的进步史,能清晰地看到跨境电商的变迁轨迹。从2015年的首次“尝试”, 到如今的“全球狂欢”,Prime Day早已不是轻巧松的促销活动,而是亚马逊生态的流量总动员,也是卖家实力的试金石。

2017年, Prime Day成为亚马逊“卖家最许多的一天”,全球买超10亿件商品,第三方卖家开头崭露头角;2021年,全球卖额达111.9亿美元,第三方卖家卖额增加远12%,首次超出自有品牌;2022年,卖额突破120亿美元,中细小卖家贡献了超出60%的订单。这些个数据背后是亚马逊对第三方卖家的依赖——没有卖家的参与,Prime Day就丢了了吸引力。

但“蛋糕”做巨大的一边,“分蛋糕”的比也越来越激烈。早期Prime Day是“增量红利”, 新鲜卖家也能轻巧松出单;如今却成了“存量比”,巨大卖家靠资金和材料垄断流量,中细小卖家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以前靠选品就能爆单,眼下要会玩广告、懂站内推广、还要有供应链优势。”一位有8年经验的卖家感慨,Prime Day早就不是“躺赢”的游戏。

突围之道:陪跑卖家怎么抓住下一个风口

面对Prime Day的“冰火两沉天”,陪跑的卖家并非只能望洋兴叹。那些个真实正能在巨大促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差异化策略、精细化运营、许多渠道布局。

“别人打价钱战,我们打体验战。”一位做母婴产品的卖家分享了他的Prime Day心得。他没有盲目跟风降价,而是推出了“买赠+专属客服”的组合拳,客单价搞优良了30%,赚头反而比平时更优良。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巨大促不是“唯矮小价论”,而是值钱战——谁能给消费者给额外值钱,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精细化运营同样关键。有卖家提前三个月开头优化Listing, 通过A+页面提升转化率,用QA区解答消费者疑虑,Prime Day期间转化率比同行高大20%。还有卖家利用亚马逊的“早期优惠”提前锁定流量,巨大促开头前就完成了30%的销量目标。“提前布局比临时抱佛脚关键得许多。”一位运营主管说。

许多渠道布局则是“避险良方”。那些个只依赖亚马逊的卖家, 一旦系统出问题就全线崩盘;而布局了独立站、TikTok Shop、沃尔玛等平台的卖家,则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位做家居的卖家Prime Day期间亚马逊广告系统崩溃, 但他通过独立站的引流,照样完成了日销千单的目标。“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跨境电商的铁律。”

Prime Day落幕了但跨境电商的比永远不会打住。对于那些个真实正搞懂消费者、 深厚耕产品、玩转运营的卖家每一次巨大促都是升级的契机;而对于那些个只会跟风、内卷的卖家狂欢过后只剩下一地鸡毛。这场3万+卖额的盛宴, 既是终点,也是新鲜的起点——谁能抓住下一波红利,谁就能成为真实正的“弄潮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