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席卷跨境圈,大卖们为何冷处理
DeepSeek,这个在科技圈掀起一阵热潮的AI搜索引擎,如今却让不少跨境电商大卖们选择了冷处理。这背后,究竟是技术故障,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让我们回顾一下DeepSeek的诞生。梁文锋,这位兼具企业家和技术专家身份的创始人,凭借其非凡的学术天赋,在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带领团队研发出了DeepSeek,一款拥有“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双重能力的AI搜索引擎。

DeepSeek的崛起,让跨境电商行业看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只是,就在大家纷纷热议DeepSeek如何赋能业务之时,一些跨境电商大卖却选择了观望,甚至有的公司表示暂未与DeepSeek有相关合作。
那么,为何跨境电商大卖们对DeepSeek如此冷漠?一方面,这些大卖在AI领域早已布局,拥有自研算法AI模型或开发出匹配自身业务的AI提效工具。例如,家居大卖致欧科技已将AI技术应用于客户服务、文案写作、视觉内容生成等多个领域;华凯易佰则通过多模型+多引擎形成独特的AIGC矩阵,将AI技术应用于采购、选品、客服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卖家们对DeepSeek的安全性有所顾虑。由于DeepSeek是开源模型,直接接入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一些大卖在决定是否接入DeepSeek之前,可能会交由专业的IT团队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评估。
只是,对于中小卖家DeepSeek的“平民化”红利却不容忽视。在选品调研、listing文案、客服邮件等方面,DeepSeek都能帮助卖家提高效率。但使用DeepSeek时,卖家们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踩坑:
- 信息脱敏:删除ASIN等敏感信息,再投喂。
- 时间节点:设定时间,例如“请基于2025年1月后的亚马逊政策回答”。
- 结果校验:对关键决策要核验,例如追加“请列举3个可能推翻该结论的变量”。
可以预见,因为技术的不断更迭,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必将跨境电商行业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AI+运营”将成为未来从业者们的标配。
DeepSeek的冷处理背后,既有大卖们AI技术布局的考量,也有数据安全方面的担忧。对于卖家们把握DeepSeek的平民化红利,关注技术发展,才能在AI浪潮中乘风破浪,实现业务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