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裁员潮下的职场冷清:互联网巨头暗淡现状
脉脉裁员事件无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脉脉的裁员比例并未达到30%,而是大约15%左右。这一数据虽然令人担忧,但相较于市场传言,已经有所减轻。
今年3月,脉脉CEO林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年前他苦恼的是如何礼貌地拒绝那些希望删帖或追查发帖者的大厂CEO们。而现在,他的苦恼是用户活跃的阵地正在沦陷。曾经的大厂PR公敌匿名社区逐渐被冷落,取而代之的同事圈也不温不火。

在元宇宙发展的起步阶段,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重新审视和构建自己的生态,变化就意味着人员的调整,裁员也应运而生。中国互联网经济从原先的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转变,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企业和员工,就是利益的交换,员工没价值,就得走人,虽然有点无情和“狗血”,但这就是资本下的现状。作为个体只能接受。当然,如果你本身有能力,也可以舍企业而去,裁掉企业,自己另谋高就。这本身就是双向的选择。对于所有的职场人永远记住的一点就是技不压身。只有自己的能力更加...
曾经,拿到互联网大厂们的Offer是非常令人艳羡的,因为意味着高薪和荣耀,以及相应的地位甚至傲娇的自豪。不过,因为互联网经济...
在互联网社交市场之上,有一个APP堪称市场神器,这就是脉脉,多少企业的八卦或者舆情都是从这个平台上出现,也让脉脉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不过...
中小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例如,OYO已经裁员100人,作业盒子裁员40%以上,水滴筹裁员新员工不给补偿,去哪儿花式裁员应届生,马蜂窝裁员40%且…
虽然互联网行业的变革非常快,但是不管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底层思维还是一致的。所以及时调整跑道,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不会是太难的事。互联网公司裁员裁掉的 是最不适合公司发展结构的员工,比如知乎裁员拆掉的是拓展商业化时扩招的员工,知乎虽然有心进行大规模...
若干年后,当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这场科技巨头的裁员潮虽给无数员工带来了困扰,却也促使了他们寻找新的机会,促进了职业生态的更新。这是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适应和转型是生存的秘诀。每当一扇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许会悄然打开。即使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普通员工依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勇敢迎接每一次挑战。
脉脉的用户漏斗是由社区沉淀,再转化为B端的招聘和C端的会员。所以足够劲爆的话题就成了日活和留存的一个风暴眼。从阿里收购饿了么,到陆奇离职百度,再到OFO贪腐事件,这些最终被认证为真实的爆料都来自脉脉,成功让它甩开领英,走上巅峰。当年的场面一度很魔幻,大厂越离谱,脉脉越红火。一面亮出自己的工牌就能在朋友圈收获大量点赞,另一面加班吐槽却在脉脉上收获等量的共鸣。脉脉借势融资了四次,迎来了商业生命的高光时刻。林凡自己也说,公司和员工的二元对立在2022年达到了顶峰。
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员工跳槽非常频繁,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纠结下的一种无奈,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本身的不稳定催生了这种焦躁的心态
裁员大龄员工的现象。互联网行业中这种情况很常见,并且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在互联网公司,35岁就可以算作是老人了。目前,全球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平均年龄普遍较低。根据美国知名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2018年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是...
企业招聘说到底还是B端生意,撕掉茶水间的标签也是早晚的事。纵观国内外的熟人匿名软件,secret和blind,最终都未能大展宏图。日活跃用户带来的不仅是转化,还有成本。不谈社区和招聘两条业务线互砸饭碗的嫌疑,脉脉费尽心思把招聘线营收从20%拉到50%,就是为了赚钱。只是刚上岸时,互联网巨头已经无法给脉脉更大的庇护。找工作的人多,愿意花钱的老板必然少。脉脉去年的用户增长到9700万,但营收却同比下降了3.48亿。
从2023年下半年起,裁员的爆料带给脉脉的就不再是流量,而是振聋发聩的沉默。2022年,ICT互联网行业中53%的受访者面临就业机会减少。脉脉的供需比已经从0.32涨到了2。从前的人大声宣称不干了,如今即使是60万员工的京东,还是那些坚信扩张力量的人才工厂,大家都不想成为离职博主,自然言谈也就谨慎有礼了。可见,这是优化不了生产方式,只能优化生产资料。说到底,无论后厂村还是美国硅谷,都逃不开职场PUA的魔掌。曾期望的大厂P8终究只是幻梦一场。即便是强如马斯克,面对现金流压力也要给Twitter裁员90%。茶水间的冷暖自知,跟随互联网经历了一波起起落落。
需要通过AB测试和早期的MVP去验证你的idea,然后推动技术代码实现,产品开发出来后运营负责推广产品,产品经理薪资高但入门的门槛不算太高,所以裁员相对集中的岗位是产品岗和高龄技术岗,运营本身薪资最低,再不济还可以转岗做营销/商务岗,即便被裁也没有产品或技术那么惨烈。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取代你的年轻员工
中小企业难熬,互联网巨头过得也不容易。2018年11月,网易将网易漫画、网易文学、网易蜗牛读书与LOFTER打包融资未果。去年12月12日,网易与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