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外贸指北

已注销期刊复活,亿元论文生意背后

亿元论文生意背后的灰色利益链

当一期论文数量征满后,詹剑将论文打包发给排版员白强,并提供期刊刊号、刊名、主办单位等信息,由白强对文章进行排版,制作成一本电子版期刊。然后,詹剑会将电子版期刊发到一家印刷厂,依次进行胶片制作、印刷、装订、邮寄等工作。

已注销期刊复活,亿元论文生意背后
已注销期刊复活,亿元论文生意背后

判决书显示,白强收取詹剑支付的排版费约41.9万元,张凯收取詹剑支付的印刷费约120万元,胡凯收取张凯支付的印刷费74万元。记者随机抽取了一本。虽然纸张和印刷与正规期刊相差无几,但并没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等相关信息。

非法经营出版物案件立案侦查

从警12年的孙杨意识到,此案“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2023年5月18日,警方对高亚、陈俊等人涉嫌非法经营出版物一事立案侦查。

在看了这名中介发来的营业执照和一些期刊社的委托书后,李营选择了请中介代写代发。不久,李营收到了某健康医学类期刊社的《录用通知书》,上面注明她的论文将在2023年1月刊发。为了发表这篇论文,李营分3次付款,一共支付了1000元。

山寨期刊与亿元论文生意

某知名期刊网收录文章,高亚说,之前自己跟陈俊在同一个求职QQ群里,群里有人声称可以帮助发表论文。“我俩接触这个事情之后就想做这个事,最开始以兼职的形式做。2021年7月,我们手中掌握了一些资源,就开了工作室。”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显示,2021年11月到2023年4月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高亚、陈俊收取的版面费高达1716万元。

令办案人员没有想到的是,高亚、陈俊等人的转账记录、聊天记录显示,这只是整个犯罪链条的一个环节。这批假期刊来自云南刊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7月,詹剑注册成立刊文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随后,他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上获取了30余种已注销或非汉语版,以及不常见期刊的刊号、主办单位等信息,开始制作假冒期刊。

如何操作?揭秘假冒期刊征稿全过程

记者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上查询得知,这份期刊由西部地区书报刊发展中心主办,用少数民族语言出版。而李营收到的期刊却是中文的。谁在假冒正规期刊征稿?从征稿、发《录用通知书》到挂网,如何操作?

30余种假期刊,一年多收了2000多万元版面费。集编、印、发、挂网于一体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山寨期刊的亿元论文生意。作者环球网举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已经注销的期刊被...

已经注销的期刊被不法分子冒用,用来征稿;作者不仅能收到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某知名期刊网站查到自己的文章。两种方式都保证刊发,不仅赠送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期刊网上查到自己的论文。短短一两年内,数以万计的作者在被告人伪造的30余种、3000余本假冒期刊上发表了3万多篇文章,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如何辨别真假期刊?实用解决方案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山寨期刊和亿元论文生意悄然兴起。希望每位研究者都能以诚信之道,推动学术进步,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了吸引投稿,这些山寨期刊往往声称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发表机会,从而让许多尚未经过严谨评审的人士也能登顶学术界,甚至发表一些观点偏颇或数据不实的论文。

来源:成都商报

随着收录数量增多,曾有正规期刊社举报过这家期刊网。“我们回复说,这是合作方的问题,是对方提供了虚假手续,稿件也是对方收的,与我们无关。”潘胜说,自己一直在想办法规避风险,尽量在明面上“合法化”。

办案人员在这个工作室查获了10余种期刊,这些期刊刊发的论文每篇收费230元-260元不等,荆门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工作人员现场鉴定为虚假期刊。

警惕非法期刊,保护自身权益

据中国青年报,这要从一条线索转办函说起。2023年1月28日,荆门市掇刀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向区公安分局移交了一条线索转办函,大致内容是:湖北海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冒用某科普期刊社名义,收集、出版论文,疑似涉嫌非法出版、非法经营、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请公安机关核查。

作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案件,此案跨河南、云南、河北、安徽、北京5省,涉及论文编、印、发、挂网全流程环节。

民警缴获的已装订成册的假期刊 警方供图

随着调查深入,办案人员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上查询得知,李杰提供的其中一本科技期刊已于2013年4月注销,没有查到另一本科技期刊。

未来展望: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4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