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流量下滑是否会导致订单腰斩?Shopee如何应对局部突围的黑马选手挑战

雅加达仓库里的订单断崖:流量下滑真实是元凶?

老张盯着Shopee印尼站后台, 屏幕上订单数像被凿开的水坝,8月日均300单,9月直接掉到150。他忍不住骂了句“见鬼”,手指划过流量曲线图——明明店铺访客没少许几许多,转化率却结实生生砍半。这场景在东南亚跨境卖家圈里不是个例,社交群里“订单腰斩”“流量断崖”的哀嚎刷了屏。但奇怪的是隔壁做Tiki的越南卖家细小李,9月订单反而涨了30%。流量下滑真实的一手遮天?还是另有隐情?

政策、 汇率、暴乱:压垮订单的三座巨大山

要说9月东南亚跨境卖家最头疼的,流量下滑兴许排第三。头号杀手是7月14日印尼财政部第37号条例——电商平台按交容易总额0.5%代扣代缴所得税,年收入超5亿印尼盾的卖家没豁免。老张算了笔账:一款5万印尼盾的T恤,税费加平台费要扣1500印尼盾,赚头直接从20%缩水到7%。“更恶心的是申报流程,得专门请会计,每月填一堆表,出错就罚款。”

流量下滑=订单腰斩?黑马选手靠“局部突围”抗住下滑,Shopee如何接招?
流量下滑=订单腰斩?黑马选手靠“局部突围”抗住下滑,Shopee如何接招?

紧随其后的是汇率暴击。近三个月印尼盾对人民币贬值超8%,跨境卖家的“赚头收割机”反噬得狠。主营3C配件的深厚圳卖家王磊说:“报价时不敢涨, 怕丢单;不涨,10%赚头被汇率吃光,算上银行结汇点差和跨境手续费,实际亏本。”他仓库里堆着值钱200万的手机壳,越卖越亏,只能结实扛。

压垮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是8月底那场席卷印尼的暴乱。国会议员住房补助争议演变成全国性骚乱, 雅加达、泗水8座城里陷入乱,物流仓库遭冲击,TikTok直播因“数据合规问题”被暂停48细小时。雅加达美妆卖家林娜的仓库积压2000许多单发不出去,直播订单量暴跌70%。“物流瘫痪就算了消费者都躲家里不敢出门,刚需品类订单都腰斩。”

9月流量迷局:Shopee承压, Tiki逆袭,Lazada“局部突围”

SimilarWeb数据给这场乱做了注脚:9月东南亚货架电商总访问量环比降5.5%,头部平台无一幸免。Shopee总访问量跌5.7%,印尼站、越南站、泰国站全线飘绿,只有马来西亚站撑着门面。Lazada整体降4%,但印尼站、马来西亚站逆势涨,阿里系的“局部突围”初见成效。

最让人意外的是越南本土平台Tiki。8月访问量307.2万,9月飙到354.7万,环比增15.46%,成了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最巨大黑马”。要晓得,2025年上半年Tiki卖额同比还暴跌63%,越南新闻甚至说它“买卖场份额接近于零”。这波逆袭,把“流量下滑=订单腰斩”的公式砸得粉碎。

Tiki的“反内卷”道理:不拼价钱拼“安心感”

Tiki的秘诀,藏在CEOVu Thi Nhat Linh那句话里:“真实正的值钱是留住用户的基础。”面对东南亚买卖场的虚假冒伪劣痛点, Tiki用AI检测欺诈行为,商品认证比同行严格30%;避开价钱战,约90%订单覆盖免运费,把“合理本钱+便捷体验”刻进基因。

越南日用品卖家陈芳的店铺就是受益者。“Tiki用户粘性特别高大,复购率比Shopee高大20%。”她找到,Tiki消费者愿意为“正品保障”许多付5%的价钱,“不像Shopee,客户只盯着最矮小价。”这种“反内卷”策略,让Tiki杀出一条血路。

Lazada的“组合拳”:淘宝引流+天猫补中高大端

阿里系的“局部突围”更像个精密的战略布局。2025年9月, 阿里推出“淘宝+Lazada+天猫”协同矩阵:淘宝主打高大性价比,渗透东南亚巨大众买卖场;Lazada以本地化运营覆盖全消费层级,稳基本盘;天猫借系统打通导入品牌材料,承接中高大端需求。

这套“轻巧量化”出海模式让商家省心不少许。天猫商家无需学新鲜后台, 在熟悉的界面就能同步商品详情/库存/价钱到东南亚六国;物流、售后由Lazada兜底,人民币直接回款,规避汇率凶险。2025年Lazada 9.9巨大促中, 3D打印机类目增加远504%,明星周边暴涨6930%,印证了这套组合拳的威力。

Shopee的“抗寒求生”:收缩战线, 押注“抗跌站点”与“老铁钱财”

比一比的话,Shopee的应对显得有些“被动收缩”。在印尼、 越南、泰国等核心站点流量下滑时它把全部筹码压在马来西亚站——这玩意儿9月独一个实现增加远的“抗跌站点”。深厚圳家居卖家周颖说:“Shopee马来西亚站流量确实稳,开学季订单没掉,反而涨了。”

马来西亚的“特殊优势”在于:消费力稳稳当当,政策相对宽阔松,物流效率高大。更关键的是这里形成了“老铁钱财”——消费者对Shopee有有力相信感,复购率比其他站点高大15%。Shopee正在深厚化本地供应链, 比如与马来西亚本土物流公司一起干,把配送时效从3天压缩到2天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

卖家的“自救指南”:在流量寒冬里找“微光”

面对“流量下滑+订单腰斩”的双沉暴击,卖家不能坐以待毙。先说说 避开政策“雷区”:印尼对纺织品、电子产品等7类商品严查进口,甚至计划征100%-200%保障性关税,选品时尽量避开高大监管品类。接下来 利用“汇率差”调整定价——虽然印尼盾贬值,但能推出“印尼盾专属折扣”,用本地化语言营销吸引消费者。

许多平台布局是“保命招”。老张在Tiki的店铺9月订单回升了20%,秘诀就是“Tiki免运费+Shopee矮小价引流”的组合打法。“Tiki用户追求品质,Shopee用户拼价钱,分开运营反而互补。”还有啊, 内容化转型也有效——林娜在TikTok恢复直播后用“美妆教程+产品实测”代替纯叫卖,订单量磨蹭磨蹭爬升。

以后战场:双11成“生死局”,Shopee的翻盘点在哪?

接下来的双11和年中巨大促,将是检验各方战略的“试金石”。Tiki巨大概率会接着来加码“安心感”牌, 比如推出“正品险”“极速退款”服务;Lazada借天猫材料,主打中高大端品类,用“巨大牌+本土设计师”组合吸引高大净值用户;Shopee则兴许聚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少许数增加远站点,推出卖家本钱补助,稳住巨大众消费基本盘。

对跨境卖家流量下滑或许不是最恶劣的消息——它倒逼我们从“流量依赖症”转向“用户值钱战”。就像Tiki的逆袭说明的:与其在价钱战中厮杀,不如用“安心、便捷、品质”打动消费者。毕竟电商的本质永远是“人”,不是流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6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