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如何通过自创品牌在TikTok上实现跨境电商捞金
范冰冰携Fan Beauty Diary闯入TikTok, 明星跨境电商的热闹与冷局
久未出现在国内大众视野的范冰冰,这次选择在TikTok高调亮相。6月, 她亲自出镜发布短视频,宣布自创美妆品牌Fan Beauty Diary正式入驻TikTok,账号上线短短时间就吸引5万+粉丝,首条视频播放量冲到53万+。这波操作让不少人好奇:顶流明星的自创品牌,在跨境电商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
国内根基已稳,Fan Beauty Diary的“底气”从何而来
Fan Beauty Diary可不是凭空冒出的新品牌。2018年创立时范冰冰就带着它一头扎进天猫,凭借明星光环和精准定位,很快在国货美妆中站稳脚跟。品牌主营面膜、护肤品、洗发水,价格带从30元的平价面膜到800元的高端精华,覆盖不同消费层级。据艾媒咨询数据, 2023年中国跨境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已达2845.8亿元,同比增长155%,2025年预计突破8287亿元——这样的赛道,Fan Beauty Diary在国内早已尝到甜头。

快手、京东、抖音、……Fan Beauty Diary的国内渠道矩阵铺得够广。今年618期间, 品牌还冲上了多个平台的护肤类榜单,范冰冰本人的私域流量和粉丝基础,成了品牌最直接的“带货引擎”。国内市场稳了这才有了底气往TikTok上冲,想着把国货美妆的生意做到全球去。
TikTok出海首秀:光鲜数据背后的“惨淡现实”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点骨感。三个月过去,Fan Beauty Diary在TikTok的销量表现,用“惨淡”形容并不为过。首条视频53万播放, 5万+粉丝,这些数字看着不错,可转化率却低得可怜——对比同期东南亚本土美妆账号,同样是美妆品类,同类产品的转化率能做到3%-5%,而Fan Beauty Diary的转化率据第三方数据监测不足0.5%,连小型跨境电商卖家都不如。
问题出在哪?明明范冰冰在国际上知名度不低,品牌在国内也卖得不错,怎么到了TikTok就“水土不服”?有人说是文化差异, 欧美消费者对“范冰冰”这个名字的认知度远低于国内;也有人说是产品定位,30-800元的价格带,在东南亚可能偏贵,在欧美又不够高端,卡在了中间地带。更关键的是 TikTok上的美妆赛道早就挤满了玩家,无论是欧美本土品牌还是日韩美妆,内容创作、KOL合作都比Fan Beauty Diary更懂海外用户的“爽点”。
明星扎堆跨境电商:是“掘金风口”还是“韭菜地”
范冰冰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明星,也不是再说说一个。罗永浩的交个朋友早在2017年就布局海外 2022年正式入驻TikTok,还搞了个“电商学苑”教别人做跨境电商;小杨哥更狠,2023年4月就喊出“挣外国人的钱”,在新加坡开播,现在东南亚粉丝量干到200万,单场直播销售额破亿;辛巴在泰国的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8.3亿元,订单量678万单;就连东方甄选,2024年悄悄高薪招聘TikTok海外运营,月薪2万+也要往里冲。
娱乐圈的风,确实吹到了跨境电商。但热闹背后冷局也不少。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在TikTok销量惨淡,不是个例。某明星自创服饰品牌去年入驻TikTok, 粉丝量冲到10万+,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供应链跟不上,售后差评率高达30%,再说说账号直接停更。明星做跨境, 看似有流量、有名气,实则踩坑无数:选品不对、运营不懂、文化隔阂,每一步都可能让“顶流光环”变成“流量泡沫”。
范冰冰的独特困境:光环下的“跨界难题”
和其他明星比, 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有个特别之处:品牌创立时间早,国内根基深,但也正主要原因是如此,反而更难“轻装上阵”。罗永浩、 小杨哥做跨境,主打的是“低价爆品+直播带货”,走的是快速变现路线;范冰冰的品牌,定位更偏向“中高端美妆”,需要慢慢培养用户认知,这在TikTok这种追求“即时爽感”的平台,本就不占优势。
更关键的是 范冰冰本人几乎不参与TikTok内容的日常运营,账号更新频率低,内容还是国内那一套“护肤教程+产品种草”,完全没考虑过海外用户的习惯。比如东南亚消费者喜欢“成分党”内容, 欧美用户更吃“场景化护肤”的套路,而Fan Beauty Diary的视频里连个字幕翻译都做得磕磕绊绊,怎么能指望用户买单?
数据说话:明星跨境电商的“生死线”在哪里
跨境电商不是明星的“提款机”。据雨果跨境统计,2023年明星自创品牌出海的成功率不足15%,其中能持续盈利的更是不到5%。小杨哥能在东南亚火, 是主要原因是团队提前半年调研了当地消费习惯,选品全是当地人熟悉的快时尚服饰;辛巴在泰国单日卖8.3亿,背后是本地供应链的深度合作,24小时内就能完成发货;反观范冰冰的Fan Beauty Diary,从选品到内容,几乎照搬国内模式,连基本的本地化适配都没做,怎么可能突围?
转化率、复购率、用户留存率,这些才是跨境电商的“生死线”。明星账号的初始流量是高,但留不住用户,一切都白搭。某MCN机构负责人透露, 他们服务过一位明星美妆品牌,TikTok账号粉丝20万+,但主要原因是复购率不足2%,再说说只能关停账号,“明星的光环能带来第一次点击,但能不能让用户第二次付款,靠的是产品力和运营力。”
破局之路:范冰冰Fan Beauty Diary的“再说说一根稻草”
范冰冰还有机会翻盘吗?当然有,但必须动真格。先说说得解决“内容本地化”问题。与其自己硬拍,不如找当地美妆KOL合作。比如在东南亚找粉丝量50万+的护肤达人, 做“成分实测”;在欧美找欧美博主,拍“日常通勤护肤Vlog”。内容语言要地道, 字幕要精准,甚至可以针对不同地区调整产品配方——东南亚喜欢天然成分,欧美追求科技感,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用户认知才能慢慢起来。
接下来供应链和售后必须跟上。跨境美妆最怕“物流慢”和“退换难”。Fan Beauty Diary在国内有成熟的供应链, 完全可以和Lazada、Shopee这些东南亚平台合作,实现本地仓发货,把物流时效从15天缩短到3天。售后方面多语言客服、7天无理由退换,这些基础服务做到位,用户信任度才能提升。
再说说别总想着“范冰冰”三个字当万能钥匙。TikTok上的年轻用户更吃“真实感”, 与其硬凹“大牌范儿”,不如让范冰冰多拍点“素颜护肤”“生活日常”的内容,拉近和用户的距离。明星做跨境,到头来拼的还是“品牌力”,不是“明星脸”。
行业启示:明星跨境电商的“热”与“冷”背后
范冰冰Fan Beauty Diary的TikTok试水, 给所有想走明星跨境路的品牌提了个醒:流量不等于销量,名气不等于品牌力。跨境电商早就过了“只要敢上就能赚钱”的阶段,选品、运营、本地化、供应链,每一样都得实打实做。罗永浩、 小杨哥的成功,不是主要原因是他们是明星,而是主要原因是他们背后有专业的团队在做本土化运营;范冰冰的“惨淡”,也不是主要原因是范冰冰不行,而是主要原因是Fan Beauty Diary还没准备好“全球作战”。
未来 会有更多明星带着品牌闯进跨境电商,但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放下“明星光环”,真正沉下心研究用户、打磨产品、做好运营的品牌。范冰冰Fan Beauty Diary的故事, 或许才刚刚开始——是继续“惨淡”收场,还是逆袭翻盘,就看接下来能不能补上那些“落下的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