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辛巴进军TikTok,出海直播成为热潮了吗

从快手一哥到TikTok新玩家:辛巴的出海棋局

辛巴在快手坐拥过亿粉丝, 靠刷礼物秒榜三个月涨粉795万的狠劲,在国内直播圈早已是传奇呃。2023年5月, 他带着团队杀到泰国曼谷,在暹罗古城搭起直播间,水果、护肤品、乳胶堆成山,六小时干出8.3亿GMV,678万订单量让泰国街头贴满他的海报——这阵仗,连泰国第一公主都亲自迎接,住的是接待贵宾的别墅。国内卷不动了辛巴把枪口对准了海外TikTok成了他的新战场。可问题是快手一哥的玩法,到了TikTok还能灵吗?

国内战场:百亿GMV的底气与焦虑

快手年货节期间, 辛巴连播122场,12场破亿,GMV冲到66.37亿,同比涨了66.74%,卖掉1.31亿件东西,6.9亿人围观。这数据在快手顶流里稳坐头把交椅, 成立五年总销售额超2000亿,2023年单年GMV破500亿——这些数字是他喊话出海的底气。但国内市场早挤成红海,头部主播互相抢流量,中小主播连汤都喝不着。辛巴自己都明白,光靠国内粉丝增长,天花板肉眼可见。就像当年他在快手靠刷礼物涨粉,现在这套在国内行得通,到了TikTok,用户吃不吃这套?

快手一哥辛巴进军TikTok,出海直播成热潮
快手一哥辛巴进军TikTok,出海直播成热潮

粉丝经济的边界:从国内依赖到全球破圈

辛巴的粉丝黏性,靠的是“家人人设”和狂刷礼物营造的仪式感。但在TikTok,用户习惯的是碎片化刷视频,直播更像“偶遇”而非“守候”。他泰国直播时“爷青回”刷屏是主要原因是李多海站台,可下次呢?没有明星光环,没有本地化梗,光靠“辛选”招牌,能留住多少海外用户?交个朋友2022年就布局TikTok,孵化本土公司,建东南亚达人矩阵,走的就不是单纯复制国内路线。辛巴想靠粉丝直接平移,恐怕要碰钉子。

出海玩家群像:各有各的算盘

辛巴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三只羊2023年就和新加坡本土主播@shopwithsasax联手, TikTok新加坡销售榜直接冲到第一,创下当地直播纪录。交个朋友更早, 2021年就在印尼搞本土公司,2022年正式杀入TikTok,还开了电商学苑教商家玩转平台。东方甄选2022年6月就招TikTok主播, 要求外语好、控场强,2024年1月又挂出月薪2万+的海外岗位,明显是要深耕欧美市场。

遥望科技更狠, 2023年9月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搞“全球产品溯源计划”,贾乃亮直接在原产地直播。大家扎堆TikTok, 玩法却天差地别——有的靠本土KOL,有的靠培训体系,有的靠供应链优势,辛巴的“高规格接待”模式,到底能走多远?

三只羊的本土化打法:借鸡生蛋

三只羊和辛巴思路完全不同。它不搞“中国主播输出”,而是找当地达人带货自家供应链产品。新加坡那场直播, @shopwithsasax本身就是本土网红,粉丝信任度高,再加上三只羊的供应链优势,卖得自然好。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避开了文化隔阂,用户看的是“自己人”推荐,接受度更高。但坏处是对本土达人依赖太强,万一达人跳槽或者合作终止,业务可能直接断档。辛巴在泰国靠的是“高规格接待+明星站台”,短期造势够猛,长期还得看能不能培养出本土团队。

交个朋友的“慢功夫”:从培训到生态

交个朋友走的是“曲线救国”。它没急着冲GMV, 先搞“交个朋友电商学苑”,教商家做TikTok直播、运营店铺,把平台规则摸透,再慢慢带货。这种模式像“先修路再跑车”,前期投入大,但一旦建立起培训体系,就能持续输出人才,形成生态壁垒。2024年它还在东南亚加码,明显是要把“交个朋友”做成海外直播的“黄埔军校”。辛巴如果光靠一场场直播砸GMV,可能不如交个朋友走得稳。

出海的甜头与苦头:机遇藏在细节里

辛巴泰国直播能爆,靠的不只是他的名气。泰国方出钱贴海报、派公主迎接,相当于官方背书,当地老百姓信啊。而且选的全是泰国人熟悉的品类:水果、乳胶、护肤品,不是国内照搬的服饰美妆。这说明,出海不是把国内商品搬过去就行,得懂当地人的需求。三只羊新加坡成功,也是主要原因是选对了本土主播和产品。但反过 东方甄选想啃欧美市场,招外语主播月薪2万+,人力成本直接翻倍;遥望科技搞全球溯源,物流、仓储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出海的账,不能只看GMV,还得算成本。

文化差异的坑:不止语言那么简单

有人说出海不就是翻译一下的事?大错特错。国内直播爱喊“家人们”“321上链接”, TikTok东南亚用户可能吃这套,但欧美女性一听“家人们”可能觉得油腻。交个朋友在印尼做直播, 发现当地用户喜欢互动抽奖,而不是国内那种逼单话术;三只羊和新加坡合作,主播必须用英语夹杂马来语,否则观众直接划走。辛巴团队在泰国用了李多海,是主要原因是她是韩国明星,在东南亚有认知度,但下次找谁?找泰国本土明星?还是培养素人?这些细节,比砸钱做推广更重要。

平台的“潜规则”:TikTok不是快手的翻版

快手算法喜欢“老铁文化”, 主播和粉丝黏性强,复购率高;TikTok算法更偏向“爆款逻辑”,一条视频可能突然爆火,但直播间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辛巴在国内靠粉丝复购, 单场直播几小时稳坐GMV榜首,但在TikTok,可能一场直播靠某个短视频引流爆单,下一场就哑火。而且TikTok对海外商家审核更严,国内一套“秒杀”“限量”的玩法,可能直接被平台限流。东方甄选招主播专门强调“控场能力”,就是怕水土不服,直播间冷场或者违规。辛巴想复制快手的成功,得先摸清TikTok的脾气。

热潮背后:是真风口还是跟风潮?

国内直播电商增长放缓,2023年增速明显放缓,主播们自然把目光投向海外。TikTok全球月活超10亿,东南亚、欧美市场还在增长,确实像块肥肉。但问题是大家都挤TikTok,会不会重蹈国内内卷的覆辙?2023年国内MCN机构数量突破3万家,竞争白热化,出海后可能更激烈。辛巴有供应链优势, 三只羊有本土资源,交个朋友有培训体系,小杨哥据说也要杀到泰国,普通商家和中小主播,凭什么分一杯羹?

蓝海还是红海?看谁先上岸

现在说出海是蓝海可能太早。TikTok上已经有不少中国主播,有的成功,有的折戟。2023年有数据显示, 东南亚直播电商转化率比国内低15%-20%,用户更“逛”不“买”;欧美市场虽然客单价高,但物流成本是国内的2-3倍,退货率也高。辛巴泰国GMV高,但利润多少?没公开数据。三只羊新加坡登顶,但能持续多久?交个朋友搞培训,短期难见效益。真正能活下来的,可能是那些既有国内供应链优势,又能深度本地化的玩家。辛巴如果只靠“快手一哥”的名气,很快就会被后来者淹没。

未来的关键:本地化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遥望科技在美国搞“全球溯源”, 贾乃亮在原产地直播,本质是解决信任问题;东方甄选招外语主播,是为了打破语言壁垒;三只羊找本土KOL,是为了贴近用户。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出海必须“入乡随俗”。辛巴在泰国的高规格接待是起点,但接下来他能不能培养出泰国本土主播?能不能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选品?能不能建立本地化的仓储物流?这些问题不解决,泰国那场8.3亿的直播,可能就是一场“烟花秀”,热闹过后只剩一地灰烬。

写在再说说:热潮之下谁在裸泳?

辛巴进军TikTok,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涟漪四起。但出海不是一场秀,国内那套“刷礼物、秒榜、高规格接待”的玩法,在TikTok可能水土不服。三只羊、 交个朋友、东方甄选已经摸索出不同路径,有的靠本土化,有的靠生态,有的靠供应链,辛巴的“明星+高规格”模式,究竟能走多远?没人能打包票。但可以肯定的是 因为更多玩家涌入,TikTok出海的热潮会越来越猛,真正能站稳脚跟的,一定是那些放下“国内成功经验”,愿意从头学起本地化运营的人。至于那些只想着复制国内模式、砸钱博眼球的,迟早会被浪潮拍在沙滩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