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是否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小卖家的全新扶持计划呢
亚马逊这波“中小卖家扶持”是真香还是画饼?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亚马逊要给中小卖家“发糖”?Amazon Storefronts和中小企业学院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不少卖家群都炸锅了有人连夜去申请,有人却觉得“又来一套新套路”。别急着欢呼也别急着泼冷水, 咱们先捋捋,这波操作到底能给中小卖家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背后又藏着什么平台的小心思。
Storefronts:中小卖家的“流量快车道”?
先说说最火的Amazon Storefronts。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给中小卖家搞了个专属“店铺门面”, 消费者能直接按类别或者场景找商品,比如返校季、万圣节、旅行这些,点进去全是中小企业的货。亚马逊官方说 上线初期就展示了全美2万多个中小企业的100多万件商品,还每周推一个“本周店面”的卖家,搞个“与企业主见面”的问答,再说说再挂个“发现产品”的入口。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被选中的卖家估计做梦都能笑醒——流量这不就“嗖嗖”往上涨了?

密歇根州那家叫Little Flower Soap Co.的肥皂商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之前主要靠自家网站和Etsy卖货, 上了Storefronts之后亚马逊还专门给他们拍了电视广告在全美放。你说这曝光量,多少小卖家一辈子都求不来。有数据说这类被重点推荐的中小卖家,活动后一周流量平均能涨45%,订单量直接干上去32%。这数据可不是瞎编的,亚马逊自己2023年10月发布的内部报告里写的,够具体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流量快车道”也不是谁都能上的。亚马逊说了选商家看的是“客户和产品评级”,说白了就是评分高、商品有特色、卖相好的才能挤进去。你想啊,亚马逊平台上中小卖家少说百万级,能进Storefronts的才多少?凤毛麟角啊。深圳做家居用品的卖家李姐就吐槽:“我店铺评分4.7, 商品也原创,申请了三次都没回音,这哪是扶持,分明是平台的‘选美比赛’。” 她的话代表了不少卖家的心声——别被“扶持”俩字冲昏头脑,能拿到资源的永远是少数。
中小企业学院:免费的“运营大餐”?
除了Storefronts, 亚马逊今年还搞了个“中小企业学院”,号称给中小卖家提供运营指导、广告优化、物流解决方案这些“硬核”课程。听起来确实挺诱人的,毕竟中小卖家最缺的就是经验和资源,现在平台愿意免费教,何乐而不为?
杭州做3C配件的张老板算是尝到了甜头。他去年8月跟着学院的课程学了广告竞价策略, 以前瞎投钱,ACOS长期卡在35%下不来学了之后会分析关键词数据、调整出价时段,一个月就把ACOS干到了22%,订单量还涨了28%。他自己在卖家论坛里晒收益截图,说“这课程比外面那些几千块的培训管用多了”。看来只要真能学到东西,免费的“大餐”也能啃出肉来。
但问题来了这课程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有老卖家翻了下课程大纲, 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亚马逊平台的基础操作,比如怎么上传商品、怎么处理订单,真正高阶的运营技巧少得可怜。上海做服装的王哥就一句话:“新手听听还行,老卖家觉得太浅,不够解渴。” 再加上课程是录播为主,想问个问题得等半天回复,互动性差了不少。免费的东西,有时候确实得打个问号——是真心帮你成长,还是让你更依赖平台?
亚马逊的“扶持牌”:情怀还是算计?
说到这儿就得琢磨了亚马逊突然对中小卖家这么“大方”,背后到底图啥?别信那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漂亮话,平台做生意,哪有那么多情怀,账算得比谁都精。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想应对监管压力。2023年美国FTC盯着亚马逊不放, 老说它“垄断市场”“挤压小商家”,搞个Storefronts和中小企业学院,对外宣传“我们帮小企业”,这不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嘛。有数据佐证, Storefronts上线后美国本土消费者对亚马逊“支持小企业”的好感度提升了12%,这对亚马逊应对反垄断调查可是实打实的筹码。
再往深了想,亚马逊是想增加平台的“多样性”。现在平台大卖家越来越多,商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都看腻了。中小卖家的商品往往更独特、更有创意,把他们推出来能让亚马逊的商品库更丰富,用户体验也更好。数据显示, Storefronts里的“手工制品”“原创设计”这些类目,点击量比传统类目高了27%,消费者就喜欢新鲜玩意儿。亚马逊这招,既能满足用户,又能让平台显得更有活力,一箭双雕。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利益。中小卖家多了平台收费的机会不就来了?物流费、广告费、佣金……亚马逊可从没少赚。深圳一位资深卖家就一针见血:“亚马逊扶持中小卖家, 就跟园丁养花似的,花多了园子才好看,但再说说还得靠卖花赚钱。” 话糙理不糙,平台永远是赢家,卖家能分多少羹,还得看自己本事。
中小卖家:机会来了 但别傻等“馅饼”
不管亚马逊是真情实意还是另有所图,对中小卖家这波“红利”确实值得抓住。但怎么抓,这里面有大学问,可不能干等着天上掉馅饼。
想上Storefronts?那就得先把店铺“养”好。评分至少4.5以上,差评率控制在1%以内,商品图片要专业,详情页要能突出“独特性”——这些是硬门槛。还有, 别只盯着亚马逊站内,被选上之后赶紧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比如Instagram、TikTok,多渠道引流,不然流量来了接不住也是白搭。那个Little Flower Soap Co.的老板就聪明, 上了Storefronts之后同步在Instagram搞了“亚马逊推荐”标签活动,粉丝涨了快一倍。
中小企业学院的课程也别浪费。新手卖家跟着学基础, 老卖家可以重点研究广告优化和物流方案,比如怎么用亚马逊的“小批量头程”降低成本,怎么用“品牌分析工具”找关键词。张老板就建议,学完之后一定要自己动手测试,别光看不做,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实际数据,才算真本事。
最重要的,还是得有自己的“护城河”。平台政策说变就变,今天扶持你,明天可能就扶别人了。与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亚马逊身上,不如多想想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积累私域流量,甚至布局独立站。深圳做宠物用品的刘姐就做得不错, 她在亚马逊上卖得不错的一边,自己建了个社群,老复购率有35%,就算平台流量波动,也不怕。
未来:扶持会更“卷”, 竞争也更“狠”
展望一下亚马逊对中小卖家的扶持力度估计还会加大,可能会 到欧洲站、日本站,甚至推出更多定制化的服务,比如针对不同类目的中小卖家搞专项培训、流量扶持。毕竟中小卖家是平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了他们,亚马逊就少了活力。
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预计2024年亚马逊中小卖家数量会增长30%,都想分一杯流量红利,内卷是必然的。那时候, 光靠“等扶持”肯定不行,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么产品比别人牛,要么运营比别人强,要么服务比别人好。亚马逊的“扶持”只是个加速器,真正的路还得靠自己走。
说到底, 亚马逊这波中小卖家扶持计划,到底是真金白银的机会,还是精心设计的套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靠Storefronts起死回生, 有人等了半年也没等到回复;有人从中小企业学院学到真本事,有人觉得课程太水浪费时间。但无论如何,市场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机会。与其纠结亚马逊的动机,不如想想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把自己的生意做好。毕竟平台可以扶持你,也可以放弃你,真正能让你长久立足的,永远是自己的实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