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购物季全球风潮下,双十一、黑五谁领风骚

全球购物季的狂欢:双十一与黑五的暗中较量

十一月刚过半,全球零售商的神经已经绷紧了。一边是中国消费者拆包裹拆到手软的余温未散,另一边欧美市场感恩节后的购物狂潮又汹涌而来。双十一和黑五,这两个分别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购物巨头,在全球化的浪潮里短兵相接,到底谁更胜一筹?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看看不同市场的表现,倒是有意思得很。

东南亚:双十一的“主场优势”正在显现

泰国曼谷的年轻人最近有个新习惯:双十一前一周就开始在淘宝和京东上加入购物车。2017年的数据还显示, 当地用户在双十一当天的移动购物时长跟平时差不多,可到了2018年,直接翻了一倍。你猜怎么着?中国电商的App在泰国应用商店11月的下载量里硬是占了八个名额。这可不是偶然双十一的水灯节营销玩得转,本地支付方式也接得顺,东南亚消费者早把当成了自己的购物节。

购物季全球化趋势尽显:双十一、黑五各领风骚,排灯节值得关注
购物季全球化趋势尽显:双十一、黑五各领风骚,排灯节值得关注

印尼的情况更夸张。某跨境平台的数据显示, 2020年双十一期间,雅加达的物流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20%,其中美妆和电子产品的销量占比超过六成。当地人管双十一叫“超级购物日”,比黑五的知名度高多了。这背后是商家们下了血本的本地化——比如用本地网红直播, 把支付宝换成DANA钱包,甚至针对穆斯林用户推出斋月特供的折扣。东南亚市场就这么被双十一一点点啃下来了。

印度:排灯节才是“黑马”, 黑五和双十一都在抢

要说新兴市场里的潜力股,印度必须榜上有名。但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排灯节才是印度的“购物顶流”,黑五和双十一都得靠边站。2019年排灯节期间, 印度用户在购物App上的平均使用时长比平时多了45分钟,电子和家电的销量直接冲破历史纪录。

不过这两年,双十一和黑五也在悄悄渗透。某跨境电商的数据显示, 2022年黑五期间,印度市场的跨境订单量同比增长了80%,其中中国品牌的手机和服装卖得最火。但本土电商平台Flipkart的“大排灯节”促销力度更大,折扣幅度能到五折以上。印度的消费者精明得很, 哪个节日划算就冲哪个,商家们只能绞尽脑汁把促销节奏提前——十月就开始预热,排灯节和双十一的促销期甚至重叠了。

欧美:黑五仍是“老大哥”, 但双十一的攻势很猛

英国伦敦的牛津街每年黑五都挤得水泄不通,线下零售商们早早备好库存,就等着开门那一波人潮。数据显示,2022年英国黑五周末,线下销售额占比64.8%,线上只有35.2%。欧洲人还是偏爱“摸到实物再买”的感觉,黑五的传统地位暂时稳得很。

但双十一的影子越来越近。2021年11月,英国iOS购物App下载榜前十里淘宝和天猫居然挤进了前五。某跨境卖家的案例很有意思:他在黑五前把部分商品挂上“双11同款”标签, 价格比黑五低5%,后来啊订单量反超黑当天30%。看来欧洲年轻人也开始跟着“东方节奏”走了社交媒体上#SinglesDay的话题标签阅读量一年涨了200%。

数据说话:双十一的“全球统治力”有多夸张?

聊了半天市场表现,不如直接看数字。2018年双十一, 阿里用了1分25秒就突破10亿美元销售额,24小时干到308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美国黑五加网购星期一的总线上销售额才200多亿。福布斯都忍不住发文:中国的单身节碾压了西方两大购物节。

更狠的是移动端的渗透。2018年11月,全球购物App下载前十名里中国电商占了八个,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全在前列。东南亚、中东甚至拉美的用户,手机里至少装一个中国购物App。这已经不是“全球化”了简直是“中国化”的购物季。

商家的“算盘”:不卷双11,就冲黑五?

国内电商双十一打得头破血流,补贴一个比狠,但跨境电商们反而“淡定”得很。某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负责人透露:“我们不跟双11凑热闹,流量太贵,转化率低。”他们更愿意把预算砸在黑五——2022年黑五期间, 该平台的跨境客单价同比提升35%,复购率比双11高12%。

但也有例外。做东南亚市场的商家,双11必须all in。某服装品牌的数据显示, 2022年双11在马来西亚的销量比黑五高2倍,关键靠“本地化内容”——马来语客服、伊斯兰教节日特供款、本地KOL直播。商家的逻辑很简单:市场在哪,钱就砸哪。

消费者心理:狂欢VS理性,谁更吃香?

双十一的套路大家都懂: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算下来头都大了。但消费者就是吃这套,觉得“不买就亏了”。某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在双11的平均决策时间是3.2小时比平时长一倍。这种“集体狂欢”的氛围,黑五还真比不了。

但欧美消费者更理性。黑五的折扣简单直接,五折就是五折,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2022年美国黑五,消费者平均下单时间只有28分钟,比双十一快6倍。他们更看重“真实折扣”,而不是“算出来的优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黑五的退货率比双十一低15%。

未来趋势:没有绝对的赢家, 只有懂市场的玩家

东南亚的年轻人刷着TikTok加入购物车,印度的家庭围着电视抢排灯节折扣,欧洲的年轻人用手机比价双十一商品……全球购物季早就不是“东方vs西方”的对决了。谁能抓住不同市场的脾气,谁就能分一杯羹。

比如东南亚, 得玩转本地社交电商;印度,得把排灯节和双十一的促销节奏卡准;欧美,得把线上线下体验打通。未来的购物季,或许没有“谁领风骚”,只有“谁更懂人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