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抓住TikTok双十二大促商机

东南亚双十二:一场被低估的流量狂欢

双十一的硝烟刚散,TikTok卖家们又在摩拳擦掌盯着双十二了。别以为这只是国内的购物节,东南亚早就把双十二过成了年末消费的狂欢。2022年数据显示, 东南亚五国联动期间,TikTok Shop日均GMV直接暴涨132%,订单量增长121%,累计看播小时突破200万——这哪是促销,分明是把全东南亚的购物欲都点燃了。但问题来了别人爆单百倍,你却还在为流量发愁?别急着跟风,先搞清楚今年双十二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

为什么说今年双十二和去年不一样?

去年还在讲“东南亚电商蓝海”,今年已经成了“红海中的新大陆”。eMarketer的报告戳破了真相:全球电商增速前十的国家里 东南亚占了五个,印尼、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全在列。更夸张的是 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规模要从2021年的1200亿美元干到2340亿美元——这增速,比你想的快得多。

TikTok双十二大促将至,想要趁势爆单你得这样做!
TikTok双十二大促将至,想要趁势爆单你得这样做!

你以为是在和同行竞争?不你是在和整个东南亚的消费赛跑。他们的网购用户去年新增3000万,总数达到3.5亿,相当于每三个人就有两个在剁手。但别高兴太早, 这些消费者早就不是“低价就能搞定”的愣头青了去年双十二,菲律宾的圣诞装饰品类订单量增长180%,溢价30%照样卖断货,说明他们愿意为“节日感”买单。

选品陷阱:别再扎堆美妆3C了

提到东南亚选品,十个卖家有八个会脱口而出“美妆和3C”。没错, 泰国男性美妆市场去年价值87亿美元,印尼美容十年内要冲进亚洲前五,3C电子在越南更是跟着5G普及起飞。但你没看到的是 美妆赛道早就卷成麻花了@tasyafarasya这样的美妆女王有310万粉丝,8100万点赞,新品牌想在她面前露脸,难度不亚于从她手里抢粉丝。去年双十二, 万里汇有个卖家靠“家庭聚会神器”爆单百倍,卖的不是口红,而是能一次性容纳20人的折叠餐桌——菲律宾消费者筹备圣诞聚会,这种需求比化妆品还刚性。

小众品类的春天:从圣诞装饰到家庭聚会神器

圣诞季的东南亚,藏着多少被忽略的商机?主流市场都在推圣诞树彩灯, 但印尼消费者更想要“本地化圣诞装饰”——比如能搭配热带风情的圣诞花环,去年11月,@nes_tyyy推荐了一款用当地植物做的圣诞挂饰,视频播放量直接破150万,评论区全是“终于不用买塑料圣诞树了”。还有越南的“新年送礼神器”, 去年双十二前,一款能刻字的定制竹制收纳盒在TikTok Shop卖断货,原因很简单:越南人新年送礼讲究“实用又有心意”,这种东西比3C电子产品更戳中他们的文化认同。

达人合作:不是所有粉丝都能转化

“找达人就能爆单”已经是老黄历了。去年双十二, 有个卖家砸钱请了10万粉的数码博主带货,后来啊播放量10万,转化率不足0.5%;反倒是@dkoldies那个卖小型游戏机的博主,11月17日发了一条120万播放的视频,评论区全是“哪里买”“有没有优惠”,转化率直接干到3.5%。差别在哪?前者是“为了带货而带货”, 后者懂东南亚玩家的心理——他没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先展示“如何在圣诞聚会用游戏机带全家玩”,把产品变成了“聚会氛围神器”。这才是东南亚达人带货的真相:粉丝量不是关键,懂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才是。

泰国男妆博主和印尼美妆女王,谁带货更狠?

泰国男性美容市场早就成了风向标, @nes_tyyy的“男扮女装”妆教视频能火,不是主要原因是猎奇,而是他精准踩中了跨性别男性的需求——半数泰国城市男性都希望化妆品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去年双十二前,他合作的一款防水眼线笔,销量比平时翻了8倍,评论区全是“终于有男生敢化妆了”。反观印尼的@tasyafarasya,她带货的秘诀是“不推贵的,只推对的”。11月11日她发的口红视频, 130万播放,9万点赞,关键不是价格便宜,而是她演示了“如何在30分钟内用一支口红画全妆”,完美契合印尼女性“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你看,东南亚达人带货从来不是靠粉丝量,而是靠“懂你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支付方式:搞懂东南亚的钱袋子才能爆单

你以为东南亚消费者都爱用信用卡?大错特错。越南和菲律宾超过80%的电商订单用的是货到付款,这几乎是刻在基因里的消费习惯——他们喜欢“先看货再付钱”。但印尼和泰国就完全不同, GoPay、OVO、DANA这些电子钱包才是主流,去年双十二,泰国一家卖家的支付方式里电子钱包占比65%,货到付款只有20%。更别提越南的分期付款了 年轻人买3C电子产品,十个人有八个会选择分期,利率不高,但能把客单价直接拉高3倍。搞不清这些,你连下单按钮都设计不好。

越南货到付款、 印尼电子钱包,这些坑别踩

去年有个新加坡卖家,在越南推高端耳机,坚持只收信用卡,后来啊双十二期间订单量比平时还低30%。后来才发现,越南消费者对货到付款的信任度远高于线上支付,尤其贵重商品,他们必须“摸得到才敢买”。反过印尼卖家如果坚持货到付款,基本等于放弃市场——雅加达的上班族哪有时间等快递员上门?他们早就用GoPay扫了码,坐在办公室就买完了。还有泰国的线下POS点, 去年双十二,清迈一家卖家用“线下自提+现场扫码支付”的方式,订单量比纯线上高了45%,说明泰国消费者还是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购物体验。支付方式不是“选一个就行”,而是要根据国家、人群、品类精准匹配。

直播玩法:别只盯着官方打榜赛

TikTok官方的“重点直播间”“打榜赛”听着诱人,但中小卖家别盲目冲。去年双十二, 有个卖家把80%预算砸进打榜赛,后来啊流量是上去了转化率却不到1%,主要原因是观众都是“凑热闹的”,不是“真想买的”。真正能爆单的直播,是能把直播间变成“生活场景”。泰国一个卖厨房用品的卖家, 直接在直播间搭了个圣诞主题厨房,主播一边烤饼干一边用他的产品,观众边看边买,单场直播GMV破百万。这说明,东南亚消费者买的不是产品,是“我用了这个产品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沉浸式场景搭建:把直播间变成圣诞派对

去年11月17日 亚马逊在TikTok上发了个宣传视频,演员穿奇装异服跳魔性舞步,特效粗糙得像新手做的,但播放量硬是破亿——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它把“购物”变成了“娱乐”。东南亚消费者爱热闹,更爱“参与感”。菲律宾一个卖圣诞装饰的卖家, 干脆把直播间搬到自家院子里主播和几个朋友一边装饰圣诞树一边聊天观众弹幕问“这个彩链多少钱”,主播直接举到镜头前“现在下单送电池,你看多闪”。这种“朋友家做客”的感觉,比任何话术都管用。别再用“限时折扣”“再说说三件”这种老套路了东南亚消费者要的是“我好像也在过圣诞”。

数据复盘:去年爆单百倍的卖家做对了什么?

万里汇去年双十二战报里藏着个关键细节:爆单百倍的卖家,70%的订单来自“老客复购”。这说明什么?东南亚消费者一旦信任你,比任何流量都忠诚。有个卖家居收纳的卖家, 双十二前没冲新客,而是给老客发了“专属折扣码”,后来啊复购率高达35%,GMV比平时翻了5倍。更绝的是他在包裹里塞了张手写卡片:“感谢你支持我们一年,圣诞季帮你把家整理得更温馨。”这种“人情味”,比平台任何算法都懂东南亚消费者。

万里汇战报里藏着的爆单密码

去年万里汇的战报还暴露了一个规律:双十二当天的订单高峰不是晚上8点,而是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这颠覆了“晚上购物才活跃”的认知——东南亚消费者很多是上班族,他们利用午休和摸鱼时间下单。有个卖手机壳的卖家, 根据这个数据调整了直播时间,上午10点开播,主打“通勤也能用的时尚手机壳”,后来啊订单量比晚上直播还高20%。还有个细节, 东南亚消费者收货地址里“公司”和“邮局”占比加起来超过30%,说明他们更习惯把货送到工作地或附近自提点。这些数据不是摆设,是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指南。

今年双十二,与其在美妆3C的红海里卷价格,不如去东南亚人的节日生活里找商机。他们的圣诞聚会缺个能装20人的餐桌?新年送礼还在纠结“既有面子又不贵”?把这些需求做成产品,再配上@nes_tyyy那样的场景化带货,比任何流量扶持都管用。记住东南亚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是“我买了这个,生活就能更好一点”。谁能把这个“一点”做到位,谁就能在双十二杀出一条血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