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亚太地区这五个区域电子商务预计将迎大规模增长
亚太地区的数字交易早就不是新鲜事了但要说2019年这波增长有多猛,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让人咋舌。全球电商销售额在零售总额里占比还不到两成,这意味着啥?意味着这片地儿的线上消费才刚起步,后面全是空间。实体店老板们别慌, 把线下的货搬到线上试试,说不定能撞见新大陆;电商玩家也别只盯着流量,得琢磨怎么让剁手族更爽地花钱。
移动端、无现金支付、电子钱包,这些词儿在亚太早就不是概念了是日常。支付科技公司Worldpay的报告甩出来一组数据:2019年亚太电商销售额要涨25%, 消费者支出能达到2.27万亿美元,占全球电商总支出的64.3%。你没看错,超过六成。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 游戏规则的节奏。有人说“PC端要凉了”, 这话在部分区域没错,但放到整个亚太,得打个问号——毕竟还有地方的人习惯在电脑前挑货呢。

中国:电子钱包的狂欢与“新零售”的渗透
中国的电商市场,简直就是个“钱袋子”黑洞。Worldpay预测,到2022年,这块市场能增长41%,冲到1.78万亿美元。啥概念?比现在多出近一半的钱。驱动这一切的,是电子钱包的疯狂扩张。现在63%的电商交易都是通过电子钱包完成的,到了2022年,这个比例要干到85%。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早就不是支付工具了是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搞的盒马鲜生,2017年一推出,就把“线上+线下”玩明白了。你在线上买海鲜,30分钟内送到家,还能去店里现挑现做。这种“新零售”概念,让消费者对无缝体验上了瘾。谁还在乎实体店和电商的界限?只要能方便地买到好东西就行。
不过电子钱包一家独大,也有烦恼。传统信用卡玩家急得跳脚,但也没辙——中国消费者早就习惯了“扫一扫”的快感。跨境卖家想进来?得先搞定电子钱包的接入,不然连门都摸不着。
对抗声音:电子钱包真的“无敌”吗?
有人吹嘘电子钱包要统治一切,但现实是部分高端消费场景里信用卡仍有优势。买奢侈品、订国际机票,不少人还是习惯信用卡的积分和权益。电子钱包主打“快”,信用卡主打“稳”,两者长期共存的可能性更大。硬要说谁赢,太早了。
印度:移动电商的“人口红利”爆发
印度的电商市场, 像辆刚加满油的拖拉机,轰隆隆往前冲。2022年,这块市场预计能增长116%,达到9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啥概念?几乎翻倍。驱动这波狂潮的,是移动端和电子钱包的普及。
印度智能手机用户早就破亿了但电商使用率以前不算高。为啥?支付麻烦啊。后来Paytm、 PhonePe这些电子钱包杀出来绑定银行账户,扫码就能付,连没信用卡的人都能在线购物。2019年,移动电商在印度在线销售额里的占比已经超过60%,而且还在涨。
低价策略在印度特别管用。亚马逊印度和Flipkart打价格战,手机、日用品便宜到离谱。消费者买账啊,毕竟人均收入摆在那儿,性价比才是王道。
案例:Flipkart的“手机闪购”神话
2018年 Flipkart搞的“手机闪购”活动,某款热门机型5分钟内卖掉10万台。靠啥?精准推送+电子钱包支付+限时折扣。数据显示,使用电子钱包支付的订单转化率,比信用卡高15%。这可不是小数目,对卖家能多赚多少啊。
香港:无现金支付的老牌玩家
香港的电商市场,稳得很。2019年预计增长11%,市值达到1,790万美元。别看数字不如中印,但人均消费力能打。移动端早就成了主力,2019年在线销售额里移动电商占比超过50%。
香港人爱用电子钱包,八成以上年轻人手里都有一两个。Octopus早就从交通卡变成了电子钱包,商场、便利店、外卖都能刷。AlipayHK和WeChat Pay也杀进来跟本土玩家抢市场。
跨境购物是香港电商的特色。欧洲奢侈品、日本化妆品,通过电商平台送到家门口,还免关税。2019年香港消费者跨境购物率超过50%,比亚太平均水平高不少。
争议:POS市场会被电子钱包完全取代吗?
有人说“现金要死透了”,但香港的小商铺还在收现金。街边茶餐厅、菜市场,老人习惯用现金。电子钱包在POS市场的份额2019年才27%,虽然涨得快,但要完全取代现金,还得再等等。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所有钱都放在手机里。
新加坡:高端玩家的“移动优先”
新加坡的电商市场,小而精。2022年预计增长48%,市值达到74亿美元。别看基数小,增速在亚太能排进前三。新加坡人爱网购,但更爱“高端网购”——奢侈品、有机食品、进口母婴用品,卖得飞起。
移动电商在新加坡的崛起速度惊人。2019年,移动端在线销售额占比首次超过PC端,达到52%。原因很简单:智能手机普及率超90%,4G网速快到飞起,刷个视频都不卡,何况购物?
电子钱包在新加坡的增长也不慢,年复合增长率14%。2018年市场份额10%,2022年能干到13%。虽然比不上中国,但本土玩家GrabPay和PayNow已经站稳脚跟,跟国际巨头掰手腕。
策略:跨境电商的“新加坡路径”
想进新加坡市场?得抓住“高端”和“便捷”两个关键词。某澳洲保健品品牌2019年通过Shopee Singapore卖货, 主打“直邮+电子钱包支付”,3个月内复购率提升25%。为啥?新加坡人愿意为“正品+快送”买单,电子钱包支付又省事,不买都说不过去。
澳大利亚:信用卡与电子钱包的“拉锯战”
澳大利亚的电商市场,成熟中带着点保守。2022年预计增长37%,市值达到436亿美元。这里的人爱网购,但支付方式有点拧巴——信用卡仍是主力,电子钱包正在迎头赶上。
信用卡在澳大利亚电商市场的占比超过50%, 但电子钱包的增速吓人:年复合增长率9%,2022年份额要从7%干到25%。Afterpay、Zip Pay这些“先买后付”服务火了年轻人尤其买账,觉得“不用付利息,真香”。
移动端在澳大利亚的占比也在涨,2020年超过PC端,达到54%。但跟中印不一样,澳大利亚人更习惯在电脑上挑货,手机下单。毕竟家里有Wi-Fi,屏幕大,看得清楚。
差异化:信用卡的“再说说防线”
有人说“电子钱包要取代信用卡”, 但在澳大利亚,信用卡的积分和权益太诱人了。买机票、加油、交学费,刷信用卡能换里程、返现。电子钱包主打“方便”,信用卡主打“省钱”,两者短期谁也干不掉谁。卖家想讨好澳大利亚人?得把两种支付方式都打通,不然客户就跑了。
亚太电商的“共性”与“个性”
看下来亚太电商增长的核心逻辑就俩:移动端和支付创新。但每个区域又不一样:中国玩“生态”, 印度靠“人口”,香港拼“跨境”,新加坡做“高端”,澳大利亚搞“平衡”。想在这儿分一杯羹,得因地制宜,不能一套打法走天下。
电子钱包确实猛,但不是万能药。高端市场还得靠信用卡,小商铺离不开现金,跨境购物需要本地化支付。商家们别被“风口”忽悠了得盯着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他们到底想怎么花钱,你就得怎么收钱。
5G要来了物联网、人工智能也得跟上。亚太的电商增长,才刚刚开始。谁能把“技术+体验”玩明白,谁就能在这片地里种出金子。至于那些还在观望的?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