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19年内容营销助力品牌出海,哪些行业趋势是关键

品牌出海的生死局:内容营销不是救命稻草是内功心法

跨境电商早过了随便上架产品就能赚钱的年代。流量越来越贵,平台规则越来越严,海外用户见惯了套路,硬广砸下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这时候有人把宝押在内容营销上,觉得讲好故事就能让用户买单。真这么简单?2019年的市场早就给出答案:内容营销不是万能药,不会用的人照样栽跟头,用得精的品牌却能杀出重围。

从卖货到卖信仰:内容营销的本质是给用户找理由

很多品牌做内容营销还停留在“我要展示产品多好用”的阶段。拍个产品特写,列一堆参数,翻译成英文发出去。海外用户看一眼就划走了——凭啥要记住你?2019年成功出海的品牌早就变了思路:内容不是说明书,是让用户觉得“买你不是主要原因是需要,是主要原因是认同”。

2019年如何通过内容营销实现品牌出海?7大行业趋势划重点
2019年如何通过内容营销实现品牌出海?7大行业趋势划重点

看看Anker在YouTube的做法。2019年他们没天天吆喝充电多快, 而是拍“工程师拆解实验室”,把充电宝的电路板、散热设计拆开讲,用户看到的是“这家品牌较真”的态度。视频上线3个月播放量破500万,评论区一堆“就冲这技术我买了”。数据不会说谎:这类技术科普内容让Anker的海外客单价提升22%,复购率涨了18%。你看,用户买的不是充电宝,是“靠谱”这个信仰。

本地化不是换语言:文化适配器没装好内容全是噪音

“把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就完事了?”2019年栽跟头的品牌多半这么想。某快消品牌出海东南亚, 直接把国内“熬夜党救星”的广告文案搬过去,后来啊在印尼翻车——当地穆斯林晚上9点后很少活跃,熬夜根本不是痛点。内容再好,方向错了就是白费劲。

真正会做内容的品牌,早把“文化适配器”装上了。2019年SHEIN进军中东, 没照搬国内“快时尚”的套路,而是联合当地设计师推出“斋月限定系列”,内容里全是女性穿着长袍搭配时尚头巾的搭配教程。视频在Instagram上爆了中东女性觉得“这品牌懂我”。斋月当月,SHEIN在中东的订单量暴涨63%,退货率只有行业平均一半。你品,你细品:内容不是翻译出来的,是蹲在用户生活里抠出来的。

视频不是凑热闹:15秒定生死的内容磁石法则

“现在谁不做视频啊?”2019年跨境电商圈流行这句话。但做视频和做好视频是两回事。某3C品牌跟风拍TikTok短视频,内容全是产品功能演示,播放量长期卡在500以下。用户刷手机手指一滑就是0.5秒,你的视频前3秒抓不住人,后面全是白费。

2019年杀出来的品牌都懂“15秒定生死”的磁石法则。美妆品牌ColourPop在TikTok上的视频从来不开头就展示产品, 而是先拍“用户熬夜后暗沉的皮肤”,再快速切“用粉底液后的光泽感”,中间穿插“啪”一下上妆的音效。这种“痛点-解决方案-爽点”的结构,让视频平均完播率高达68%,带来的店铺流量占比一度达42%。别再拍“自嗨式”产品视频了用户要的是“这说的就是我”的代入感。

网红营销别迷信:垂直KOL的私域流量才是真金

2019年不少品牌砸钱找百万粉网红, 后来啊发现点赞量高得惊人,转化率低得可怜。有个卖母婴用品的品牌找了美国百万粉搞笑博主, 视频里博主抱着产品笑得前仰后合,粉丝确实乐了但评论区没人问链接——大家觉得“博主是恰饭,不是真心推荐”。

聪明品牌开始转向“垂直KOL的私域流量”。2019年小米印度找了几个只有5万粉的科技测评博主, 让他们深度试用小米9,重点拍“和iPhone的拍照对比”“电池续航实测”。这些博主粉丝虽然少,但都是“死忠粉”,信任度极高。视频发布后小米9在印度的预订量比上一代提升45%,ROI高达1:8。别再迷信大网红的光环了能让用户掏钱的,往往是那个“像朋友一样推荐你”的小KOL。

邮件营销没过时:精准内容推送能让用户“乖乖下单”

“现在谁还看邮件啊?”2019年不少品牌觉得邮件营销该进历史博物馆了。后来啊有个卖户外装备的品牌反其道而行之, 给不同用户推送完全不同的内容:给刚买帐篷的用户推送“露营食谱”,给买冲锋衣的用户推送“雨天穿搭技巧”。邮件打开率没降反升,23%的用户点击了推荐产品,直接带来18%的复购增长。

关键在于“内容不是群发的,是定制的”。2019年亚马逊的数据显示,采用个性化内容邮件的品牌,用户平均点击率比群发邮件高3.2倍。邮件不是广告位,是“和用户唠嗑”的地方——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才敢推什么。

算法是魔鬼也是天使:玩不透平台规则内容就是孤儿

2019年Facebook突然改算法,品牌主页的 organic reach(自然触达率)暴跌了40%。很多品牌懵了:内容明明没变,怎么突然没人看了?其实平台算法早就在悄悄变脸——从“喜欢看热闹”到“喜欢看有用”。

摸清算法脾气的品牌赚翻了。某教育品牌发现Facebook算法偏爱“用户互动率高”的内容, 于是把“英语学习小技巧”改成“评论区留言你的英语痛点,我们定制解决方案”。内容互动量直接翻倍,自然触达率回升到65%。YouTube算法也一样, 2019年明显偏爱“完播率高”的视频,于是3C品牌把5分钟的产品介绍拆成“1分钟痛点+3分钟解决方案+1分钟引导”,平均完播率从30%升到55%。别再埋头做内容了抬头看看平台在给谁递糖。

数据不是摆设:用用户反馈迭代内容才能少走弯路

“我觉得这个内容应该火”——多少品牌栽在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判断里。2019年有个卖宠物零食的品牌, 老板觉得“宠物主人爱看萌宠”,于是拍了一堆狗狗吃零食的搞笑视频,后来啊播放量惨淡。后来翻到评论区有用户说“能不能讲讲成分?我家狗肠胃敏感”,才恍然大悟:用户要的不是“萌”,是“放心”。

用数据说话的品牌活得滋润。2019年跨境电商工具店Jungle Scout通过分析用户搜索词发现, “Amazon listing优化”的搜索量季度增长35%,立刻推出“Listing优化工具测评”内容系列,带来工具销量激增47%。别再拍脑袋了用户的点击、评论、搜索词,都在给你指路——内容不是你想做的,是用户需要的。

2019年的启示录:内容营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持续进化

品牌出海的内容营销从来不是一招鲜吃遍天。2019年成功的不一定适合2020年,但不变的是:用户永远讨厌被说教,永远渴望被理解。与其追着风口跑,不如蹲下来看看用户真正在为什么心动。内容营销的终极秘诀,从来不是“我有多好”,而是“我多懂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