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ify在中国有哪些追随者品牌

Shopify的全球野心

跨境电商的浪潮中, Shopify这个名字几乎成了独立站的代名词,它像一头猛兽,在全球市场横冲直撞,让无数商家趋之若鹜。说实话,Shopify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抓住了独立站的红利,把建站SaaS做成了生态帝国。2020年黑五网一, 全球超过百万商家在它平台上成交了5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这数字看得人眼红心跳。但野心不止于此,Shopify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与ArcMEAD在厦门搞战略合作,试图复制北美奇迹。不过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想象,本土玩家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分一杯羹。这些追随者不是简单的模仿者,它们带着本土化的利刃,试图在Shopify的阴影下杀出一条血路。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中国跨境电商的爆发力令人咋舌, 前三季度进出口额逆势增长52.8%,冲到1873.9亿元,整体规模破万亿。2020年全球交易规模预计达12.7万亿元,这蛋糕太大,谁不想咬一口?Shopify看中的是这里庞大的商家基数和数字化需求, 但现实骨感——中国支付习惯、社交生态、监管环境,哪一样不是硬骨头?有创始人白鸦就直言,Shopify想在中国复制成功,难如登天。本土玩家却嗅到机会,它们懂中国商家的痛点,知道怎么把建站工具玩出花样。比如Facebook的封杀风波让站群卖家心惊胆战,本土平台却能快速调整风控系统,这就是差异。市场潜力大,但竞争更激烈,追随者们必须拿出真本事,否则只能沦为炮灰。

Shopify和它的中国追随者们
Shopify和它的中国追随者们

本土追随者的崛起

Shopify的光环下 国内建站SaaS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它们不是简单的山寨,而是带着差异化基因的挑战者。据统计, 市场上这类工具多达477个,但真正能打的就那么几个:有赞、Shoplazza、XShoppy、Ueeshop、Shopyy,个个都自称“中国的Shopify”。说实话,它们的日子并不好过SaaS盈利难是行业通病,研发投入像无底洞。

有赞2019年上半年就亏了4.11亿港元,现金流负3.57亿,活脱脱烧钱机器。但追随者们没退缩,它们选择本土化突围,把支付、社交、营销深度整合,让商家用得顺手。比如 Shoplazza的风控系统能扫描迁移过来的客户风险,XShoppy则把重心转向供应链生态,这策略看似冒险,实则聪明。追随者们不是在模仿Shopify,而是在超越它的短板,用本土智慧撬动市场。

有赞的AllValue战略

有赞是这场游戏里的老牌玩家, 创始人白鸦早在2019年就喊出“深度对标Shopify”的口号,野心不小。今年11月,它推出国际版AllValue,针对全球卖家提供独立站系统,这招直接向Shopify宣战。白鸦可不是空喊口号, 有赞在国内积攒了社交电商和私域流量的经验,GMV达6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5%,这底气从哪来?

有赞选择两条腿走路:自主研发加战略并购,快速补齐短板。它不是第一个追随者, 也不会是再说说一个,但AllValue的推出,标志着正面交锋的开始,这场较量才刚刚升温。

它把国内玩法搬到海外比如微信生态的运营经验,AllValue就能无缝对接。但挑战摆在眼前, 有赞2019年总营收11.71亿人民币,市值370亿港元,跟Shopify的1300亿比,差得远。周凯, 有赞高级总裁,接受采访时强调,AllValue要做出“更适本地用户的特性”,这话说得漂亮,施行起来难。SaaS订阅模式像双刃剑,客户分散付费,但获客成本一次性砸下去,现金流压力山大。

其他玩家:Shoplazza与XShoppy

Shoplazza和XShoppy是后起之秀,玩法更激进。Shoplazza完成1.2亿美金总销售额, 商家数量虽没公开,但风控系统搞得有声有色,它专门扫描从其他平台迁移的客户,防范Facebook封杀。这背后是站群模式的泡沫——网站粗糙、货不对板,客户体验差,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XShoppy更狠,2019年GMV达4亿美金,但今年突然停止新注册,全力拼供应链生态。

这些玩家各有招数, 但共同点是本土化——支付接入支付宝、微信,营销整合抖音、快手,让商家省心省力。数据上看, 它们跟Shopify比还差得远,比如Shopify 2020年三季度GMV达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本土玩家只能望其项背。但追随者们没放弃,它们用速度和灵活性,在缝隙中求生。

创始人深知, 独立站对站外流量依赖大,Google、Facebook握着流量闸口,稍有不慎就被封杀。XShoppy的策略是“后端服务优先”,把重心从拉新转向留存,这算差异化,但风险不小。Ueeshop、 Shopyy也不甘示弱,Ueeshop商户超2万家,Shopyy用户超3000家,它们主打“轻量化建站”,吸引中小卖家。

挑战与机遇

建站SaaS的这条路, 走得并不平坦,盈利难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SaaS企业靠订阅收费,现金流入分散,但研发、获客成本一次性流出,客户增速越快,现金流压力越大。Shopify自己也没逃过 2014年研发成本2591万美元,2018年飙到2.31亿美元,亏损到去年才扭亏。BigCommerce更惨,2019年亏426万美元,账上现金只够撑三个月。

但挑战中藏着机遇, 跨境电商增长52.8%,数字商务软件市场预计2025年达1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2.64%,这蛋糕够大。追随者们若能突破盈利瓶颈,就能吃到红利。关键是差异化, 本土化不是简单翻译,而是深度融入本地生态,比如支付、社交、物流,让商家感觉“比Shopify更懂我”。

本土玩家同样挣扎,有赞AllValue的推出,本质是烧钱换市场,但能撑多久?另一个大坑是流量依赖, 独立站离不开Google、Facebook,一旦政策变动,比如Facebook封杀违规站群卖家,Shopyy、Ueeshop等平台就得紧急收紧政策,2020年这波操作让行业瑟瑟发抖。站群模式的泡沫更是致命,粗制滥造的网站毁了客户体验,长期看是饮鸩止渴。

盈利困境

SaaS盈利难,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本土玩家尤其头疼。订阅模式听起来美,现金流却像漏斗,客户生命周期长,但前期投入巨大。有赞2019年经营亏损4.11亿港元,现金流负3.57亿,烧钱速度惊人。XShoppy、Ueeshop们也没好到哪去,它们靠GMV增长撑门面但利润薄如纸。Shopify的经验显示, 要盈利,得靠生态 ——自2011年起,它广泛与商业伙伴合作,服务商超1.5万家,从工具变成生态,这才突破天花板。

盈利不是一日之功,但活下去才有机会。

本土玩家学这招,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比如 Shoplazza试图丰富产品矩阵,加入金融、营销服务,但客户贡献的现金分散,研发成本又高,现金流净流出的风险随时爆发。行业数据揭示残酷现实:2020年一季度, BigCommerce现金流净流出1000万美元,账上只剩3300万,不融资就等死。本土玩家若想活下来 必须精打细算,控制客户增速,或者像有赞那样,靠国内业务输血,AllValue慢慢养。

本土化差异

本土化, 几乎是追随者们对抗Shopify的唯一武器,但怎么玩出花样,考验真功夫。Shopify的优势在北美生态, 支付用Stripe、PayPal,营销靠Google Ads,但中国商家习惯支付宝、微信支付,社交玩抖音、,本土平台就得无缝对接。有赞AllValue把国内私域流量经验搬过来比如微信生态的运营,让海外商家也能玩转社交流量。

数据上看, 本土化带来转化率提升——有赞商家GMV增长95%,部分案例显示,本土支付接入后转化率提升20%以上。但本土化不是万能药,过度定制会增加成本,追随者们得平衡通用性和特殊性,否则累死自己。

Shoplazza的风控系统更本土化, 它能扫描客户风险,防范Facebook封杀,这比Shopify的通用系统灵活。XShoppy的供应链生态建设,也是针对中国商家“小批量、快反”的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差异不止功能,还有文化洞察。比如 中国卖家进军波兰市场,文化差异大,本土平台能提供深度策略建议,像支付习惯、节日营销,而Shopify可能水土不服。

未来展望

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远未结束, Shopify的追随者们若想破局,必须跳出模仿怪圈,走差异化之路。未来趋势很清晰:SaaS生态 是王道,Shopify从建站工具延伸到服务商生态,本土玩家也得跟上。有赞AllValue的下一步,可能是整合更多增值服务,比如跨境物流、金融贷款,提升客单价。XShoppy专注供应链,这招聪明,但需警惕——单一SaaS产品天花板明显,长期增长靠服务多元化。

时间会说话。追随者们别妄想全面超越Shopify,那是痴人说梦,但用本土智慧啃下细分市场,赢面不小。跨境电商的生死局,才刚刚开始。

行业数据预测, 2025年数字商务软件市场规模将破万亿,复合增长率12.64%,蛋糕够大,但分食者众。差异化策略建议:一是深耕垂直领域, 比如专注DTC品牌或特定品类;二是强化本地支付和社交整合,让商家“一键出海”;三是控制风险,避免站群泡沫,追求高质量客户。案例证明,有赞的社交电商模式在国内GMV达645亿,证明可行,但AllValue能否复制海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