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Facebook是否已准备好通过扩大直播购物服务

Facebook直播购物的野心:假日季的豪赌还是泡沫

Benefit Cosmetics的推广总监Maggie Ford Danielson最近有点兴奋, 他们在Facebook上的直播购物活动直接拉来了1000多名观众,这数字是Instagram live的两倍,到现在累计看播量都40万了。这个美妆品牌原本只是想试试水, 后来啊发现Facebook的直播间里用户不仅看热闹,还直接掏钱买——这可比单纯的广告投放强多了。你说Facebook要是真能把这种势头延续下去,假日季岂不是要大丰收?

从“Live Shopping Fridays”到假日季狂潮

今年夏天 Facebook搞了个“Live Shopping Fridays”,专门盯着美妆、护肤、时尚这些女性用户扎堆的品类,想让大家养成在直播间剁手的习惯。当时不少人嘀咕,美国消费者对直播购物的接受度到底行不行?毕竟亚洲市场已经玩得飞起了但美国人好像更喜欢刷短视频,对着主播喊“上链接”的场景还不多见。

Facebook扩大直播购物服务,为假日促销做准备
Facebook扩大直播购物服务,为假日促销做准备

后来啊Facebook偏不信邪, 直接把战线拉到假日季,从11月1日开始,每天搞直播购物,美其名曰“让用户不用去实体商店就能轻松购物”。Gronso, 也就是Facebook Shopping的负责人,在邮件里说得特实在:“今年大家都不想挤商场,咱们就把商店搬到直播间去。”这话听着挺贴心,但细想有点意思——Facebook是真的懂用户,还是只是赶着电商风口凑热闹?

巨头入局:Facebook的底气到底足不足

Mediaocean的首席营销官Aaron Goldman一句话点破了关键:“Facebook作为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 在电商里本来就有优势,现在又砸资源搞直播购物,产品和信息流更容易被看到被分享。”这话没错,Facebook手里攥着29亿月活用户,随便哪个品牌眼馋得不行。但你以为光有人就行?直播购物这事儿,从选品到主播,再到支付和物流,哪一步不是坑?

就说支付吧, Facebook Pay虽然整合了但美国消费者用惯了Apple Pay、PayPal,突然让你在Facebook里输密码,很多人心里还是会犯嘀咕。Benefit Cosmetics能成,可能是主要原因是美妆产品单价不高,决策门槛低,换个大件家电试试?用户敢在直播间里直接下单买冰箱?

品牌们的半信半疑:跟风还是真香

沃尔玛和梅西百货这些大玩家倒是站队了 但你要细问它们的具体计划,估计得到的回答都是“正在测试阶段”。倒是Ulta Beauty、 Cocokind Skincare这些美妆品牌,动作更快——毕竟它们的用户本来就在Facebook上活跃,直播带货就像在自家后院摆摊,成本低风险小。Tanya Taylor作为时尚品牌, 去年在Facebook的直播里试穿衣服,用户直接点链接下单,转化率比普通图文广告高了30%,这个数据确实诱人。

但问题是这种高转化率能持续多久?用户会不会看多了就审美疲劳?就像Wunderman Thompson预测的, 2023年全球直播购物能到5000亿美元,但美国市场能不能撑起这个规模,还得打个问号。

摇摆的战略:关停直播购物是转向还是放弃

就在Facebook雄心勃勃搞假日季直播的时候, 一条消息让所有人懵了:2022年10月1日Facebook要关停直播购物功能。这操作也太魔幻了吧?前脚刚说要扩大服务,后脚直接把门焊死?官方的解释是“基于消费者对短视频的偏好,要把重心转向Reels”。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毕竟TikTok的短视频带货火得一塌糊涂,Facebook跟着学也正常。但你仔细想想, Reels和直播购物根本是两回事啊——一个用户刷着刷着就买了一个得实时互动,两种玩法,两种用户习惯。Facebook这是不是在说:我们两个都想抓,后来啊一个都没抓住?

Reels能救场吗?用户买不买账

Facebook现在把宝押在Reels上,觉得短视频能复刻直播购物的转化路径。但现实是美国用户刷Reels更多是为了娱乐,不是购物。你刷着刷着突然弹出个购物车,点进去还要跳转页面这体验多割裂啊。反观直播购物,至少有主播实时讲解,用户有问题能当场问,决策路径短得多。就说Benefit Cosmetics的例子, 用户在直播间问“这款眼影适合黄皮吗”,主播当场试色解答,当场下单,这种即时互动是Reels给不了的。Facebook要是真想做好电商,光靠短视频恐怕不够,得把直播和短视频结合起来才行。

数据不会说谎:转化率背后的真相

Wunderkind发布的《2025年消费者心理报告》里有个数据:今年假日季, 60%的美国消费者计划在网上买礼物,其中35%的人愿意在社交平台购物。这看起来是好消息,但你要细看,这35%里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愿意在直播间下单的?根据Glossy的调研, Facebook直播购物的平均转化率大概在2.5%,比Instagram直播高0.8%,但比中国的淘宝直播还是差一大截。这说明美国市场对直播购物的接受度正在爬坡,但还没到爆发期。Facebook这时候扩大服务,到底是提前卡位,还是太着急了?

假日季的生死局:Facebook能赢吗

11月1日开始的假日季直播, Facebook拉了一堆大牌站台:沃尔玛打折、梅西百货促销、Ulta Beauty送小样。这些动作看着热闹,但用户会不会买账,还得看细节。比如直播间的加载速度、支付流程的顺畅度、物流能不能跟上。去年有个美妆品牌在Facebook直播时 主要原因是服务器卡顿,用户下单后半小时没收到确认邮件,直接跑去亚马逊下单了。这种坑,Facebook要是避不开,再多的品牌合作也是白搭。还有, Facebook说要给“首次购买20%折扣”,听着是诱人,但美国消费者对折扣敏感,会不会有人就等着打折才买,平时根本不看直播?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差异化策略:别学别人, 做自己

Facebook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总想模仿别人。学TikTok搞Reels,学Instagram搞直播,后来啊把自己搞得四不像。其实Facebook的优势从来不是“像谁”, 而是“自己是谁”——它是熟人社交平台,用户信任度比纯内容平台高得多。为什么Benefit Cosmetics能在Facebook直播里成?

主要原因是用户看到朋友点赞了或者主播是身边的美妆博主,信任感直接拉满。Facebook要是能利用好这个优势, 搞“熟人推荐+直播购物”,比如让用户在直播间分享给好友,双方都拿折扣,这效果可能比单纯打广告好得多。还有, 美国消费者不喜欢被“推销”,喜欢“发现”,Facebook可以把直播做成“好物分享会”,而不是“卖货大会”,主播以朋友身份推荐,而不是销售员,用户接受度肯定高。

内容创作者:被忽略的关键力量

Facebook现在主要找品牌合作,但忽略了内容创作者。那些美妆博主、穿搭达人,粉丝粘性比品牌官方账号高多了他们在直播间带货,转化率往往更好。比如有个叫Jessica的美妆博主, 在Facebook上做“平价彩妆测评”直播,粉丝都是学生党,价格敏感但信任度高,一场直播能卖出3000支口红,转化率高达4.5%。Facebook要是能扶持这些中小创作者, 给他们流量、给补贴、培训直播技巧,形成“创作者+品牌”的生态,比单纯让品牌自己搞直播靠谱多了。毕竟用户刷Facebook,是想看“人”,不是看“广告”。

摇摆的巨头, 能否抓住风口

Facebook搞直播购物,就像一个巨人学走路,步子迈得又大又急,但总怕摔跤。一边说要扩大服务,一边又关停功能;一边拉大牌站台,一边又没解决支付、物流这些基础问题。Benefit Cosmetics的成功, 美妆品牌的热情,美国消费者的初步接受,这些都是机会,但Facebook能不能抓住还得看它能不能放下“模仿者”的身份,真正理解美国市场的特殊性。假日季的直播购物大战已经打响, Facebook是能借着这波东风起飞,还是继续在摇摆中错过风口,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明确:社交电商不是靠砸钱就能赢的, 得懂用户,懂信任,懂怎么让购物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