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欧美DTC品牌联手《芝麻街》,如何打造IP怀旧联名产品

一块瑜伽垫的童年回忆杀:欧美DTC品牌如何把《芝麻街》玩成流量密码

最近在跨境电商圈子里Yune Yoga的新品火了。不是主要原因是他们家卖爆了的Trekk便携瑜伽垫突然升级了材质, 而是这块印着艾摩红脸蛋和甜饼怪蓝毛毯的瑜伽垫,愣是把《芝麻街》的IP元素融进了瑜伽垫的防滑纹路里。表面看是跨界联名, 细想却透着股精明——当DTC品牌都在卷产品功能时他们突然调转方向,开始卖“情怀”。

有意思的是Yune Yoga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去年, Vans就拉着《芝麻街》出了联名款,职业滑手Lizzie Armanto踩着印着奥斯卡垃圾桶的滑板在U型池腾空时谁也没想到儿童IP和极限运动能这么搭。更别说Staple潮牌把大鸟印在连帽衫上, Hedley & Bennett厨师服给围裙绣了Cookie Monster的笑脸,甚至连纽约袜业品牌Bombas都推出了芝麻街主题的中筒袜,袜跟处还特意缝了只小小的毛怪爪子。

欧美DTC也打IP“怀旧牌”, 多家创企联手《芝麻街》推出联名产品
欧美DTC也打IP“怀旧牌”, 多家创企联手《芝麻街》推出联名产品

怀旧联名的“双刃剑”:当DTC品牌遇上童年IP

但问题来了 把《芝麻街》这种带点“幼稚”的儿童IP用在成人产品上,真的能让买单者心甘情愿掏钱吗?有人觉得这波操作是在“啃老”,情怀用多了反而显得廉价。就像你总不能穿着印有大鸟的T恤去参加商务谈判吧?除非你做的是潮牌,或者像Staple那样,把街头风和IP元素混搭得刚好踩在年轻人的审美点上。

换个角度看,DTC品牌选择《芝麻街》确实有道理。这家成立于1969年的IP方,早就不是单纯给小孩看的教育节目了。据芝麻街工作室2023年的品牌报告显示, 全球有92%的80后、85后能准确识别出艾摩的形象,而Z世代中,有67%是通过父母辈的回忆了解《芝麻街》的。这意味着这个IP覆盖了三代人的情感记忆,比那些昙花一现的网红IP稳得多。

更关键的是《芝麻街》的IP授权策略很聪明。他们不像迪士尼那样把IP捂得严严实实 反而愿意和新兴DTC品牌合作,甚至允许对方在产品设计上“魔改”。比如Yune Yoga的瑜伽垫, 没有直接用《芝麻街》的经典场景,而是把人物形象抽象成几何图形,藏在防滑纹路里懂的人一看就笑,不懂的人只觉得图案挺特别——这种“彩蛋式”设计,既保留了情怀,又没显得太刻意。

从睡衣到袜子:不同品类的“怀旧适配度”有多重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反驳了:怀旧联名不就是贴图吗?真有这么玄乎?还真不是。拿今年早些时候芝麻街工作室和北美睡衣品牌Hanna Andersson的合作 人家直接出了套有机棉睡衣,面料是A类婴幼儿标准,连纽扣都做成了饼干形状。目标用户是谁?是那些当上父母后想给孩子买和自己童年一样质感睡衣的80后90后。这种“代际传递”的情感,比单纯的图案联名有力得多。

反观Bombas的袜子联名,就玩得更巧妙。他们没在袜身上印大鸟, 而是在包装盒上写了句“Socks for Good”,每卖一双联名款就捐赠一双给需要的孩子。这招“情怀+公益”直接把IP的社会价值拉满了 消费者买袜子时不仅是在买回忆,还在做慈善——据Bombas 2023年Q3财报显示,联名款上市首月,销量比普通款高出43%,复购率提升28%。

但不是所有品类都能这么顺利。比如瑜伽垫,Yune Yoga的联名款在亚马逊上线后评价里就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垫子上的艾摩让我做瑜伽时心情变好了”,也有人吐槽“花同样的钱,我为什么不买纯色款?”这种矛盾恰恰暴露了怀旧联名的风险:当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和IP的感性属性不匹配时消费者很容易产生“为情怀买单不值”的感觉。

数据说话:哪些联名款真的“赚了”

那到底哪些DTC品牌通过《芝麻街》联名尝到了甜头?据Licensing.biz 2023年Q2的行业报告显示, 在美妆个护品类,Starface推出的芝麻街限定祛痘贴,上市两周内就卖断货,转化率比日常款高出35%——毕竟谁不想用印着Cookie Monster的鼻贴祛痘呢?这种“把童年快乐融入痛点解决”的设计,直接让消费者觉得“祛痘也可以不痛苦”。

家居品类的表现更夸张。沙发品牌Nugget推出的Elmo Nugget系列, 把沙发底座做成了艾摩标志性的红色,还配了两个三角形抱枕,拼起来就是艾摩的脸。这套联名款在独立站上线后 客单价直接从普通款的899美元涨到1299美元,居然还有300多人排队等货。有意思的是购买者里60%是25-35岁的女性,她们买的不是沙发,而是“给童年一个拥抱”的仪式感。

但运动装备品类就没这么好运了。除了Vans滑板系列,其他像瑜伽垫、运动服之类的联名款,转化率普遍低于预期。分析下来可能是主要原因是运动爱好者更看重专业性能,IP元素对他们来说“干扰大于加分”。就像Yune Yoga的瑜伽垫, 虽然联名款吸引了眼球,但真正复购的,还是那些认准了PER材质和防滑性能的老客户。

同质化困局:当15个品牌都在卖“甜饼怪蓝”

因为越来越多DTC品牌扎堆联名《芝麻街》,问题也开始暴露:同质化太严重了。2024年初, 市面上至少有15个品牌推出《芝麻街》联名款,其中8个都用了甜饼怪的蓝色,5个用了艾摩的红色,消费者打开购物APP,看到的几乎是同一个IP的“换皮游戏”。更尴尬的是 有些品牌直接把IP图案贴在产品上,连设计调整都懒得做,这种“懒人联名”不仅没情怀,反而让人觉得是在消费IP。

更麻烦的是消费者对“情怀溢价”的容忍度正在降低。以前印个卡通图案就能加价30%,现在大家会直接对比:“同样的钱,我买品牌自家的经典款不香吗?”就像名创优品去年推出的芝麻街联名款, 虽然种类多到从玩偶抱枕到背包都有,但价格压得很低,本质上是在用IP引流,而不是靠联名赚钱——这种策略适合快消品,但对想靠IP提升品牌调性的DTC品牌可能得不偿失。

破局关键:不止于“贴图”,更要讲“新故事”

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怀旧联名不翻车?或许可以从《芝麻街》IP本身找灵感。这个IP最厉害的地方, 从来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用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教育理念——比如包容、勇气、善良。DTC品牌完全可以把这些“内核”融入产品设计,而不是只玩图案。

比如儿童礼品品牌Designs by Chad & Jake, 他们和芝麻街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婴幼儿个性化礼物,没有直接印卡通形象,而是把孩子的名字和《芝麻街》的角色故事结合,做成了“成长纪念册”。每本册子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 设计不同的艾摩冒险故事,家长买回去既能当礼物,又能用IP教育孩子——这种“情感+实用”的组合,客单价虽然比普通礼品高50%,但回头客特别多。

再比如护肤品牌Starface, 他们的祛痘贴联名款不仅印了Cookie Monster,还把包装设计成“饼干盒”的样子,打开盒子会有句“Don’t worry, be cookie”的slogan。这种把IP性格和产品功能绑定的做法,比单纯贴图高级多了。据品牌方透露, 联名款的用户自发分享率比日常款高出2倍,很多人晒单时会说“用这个祛痘贴,感觉自己像在吃饼干一样快乐”。

未来趋势:怀旧联名的“下一站”在哪里

因为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怀旧联名的玩法可能还要进化。这一代人看《芝麻街》和80后不同, 他们是通过流媒体重温童年,对IP的理解更偏向“二次元化”——他们喜欢的不是“我小时候看过这个”,而是“这个IP现在依然酷”。所以DTC品牌联名时 可能需要更注重“年轻化改过”,比如把《芝麻街》角色设计成潮玩形象,或者和元宇宙概念结合,推出虚拟联名款。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地域差异。欧美的DTC品牌联名《芝麻街》很顺利,但这个IP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其实没那么高。虽然《芝麻街》1983年就引进中国, 但真正的受众集中在80后90后年轻一代更熟悉的是《小猪佩奇》或《熊出没》。所以中国品牌想用怀旧IP, 可能需要更本土化的策略,比如把《芝麻街》和中国传统节日结合,或者和本土IP联名,而不是直接照搬欧美模式。

总的欧美DTC品牌和《芝麻街》的联名,本质上是用“情怀”给产品做情感背书。但情怀不是万能药, 当所有品牌都在卖回忆时消费者到头来买单的,还是那个能让他们“既看到童年,又看到现在”的品牌。就像Yune Yoga的瑜伽垫, 艾摩的红脸蛋能吸引眼球,但真正让人愿意反复购买的,还是那块柔软又防垫的材质——情怀是锦上添花,产品才是根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