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电子设备翻新平台Back Market完成多少亿美元E轮融资

5.1亿美元到账, Back Market凭什么让资本疯投

1月的巴黎寒风料峭,但Back Market的办公室里却热得像夏天。这家卖翻新iPhone的公司刚敲定了5.1亿美元的E轮融资, 领投方是英国私募巨头Sprints Capital,投后估值直接飙到57亿美元——要知道,2021年5月他们D轮才估值32亿,短短8个月涨了80%。

“这轮钱烧得值吗?”有人质疑。毕竟翻新手机市场听起来总带着点“二手”的土味,可Back Market偏偏把这门生意做成了香饽饽。600万用户、16个国家、每25部手机里只有1部出故障的硬核售后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电子设备翻新平台「Back Market」完成5.1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57亿美元
电子设备翻新平台「Back Market」完成5.1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57亿美元

从“破烂摊”到“香饽饽”:翻新设备怎么成了资本新宠

你可能没听过Back Market,但一定见过抽屉里吃灰的旧手机。工信部统计过中国有超过20亿台旧设备在角落里睡觉,闲鱼、转转喊了多年“让闲置流动起来”,后来啊呢?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二手水太深,怕买到翻车机。

Back Market偏不信这个邪。他们不自己翻设备,而是找了一帮“电子设备医生”——全球经过认证的第三方翻新厂商。这些厂商得先过五关斩六将:平台筛选严格到什么程度?每3家申请的翻新商只有1能拿到入场券。拿到资格后还得守规矩:所有上架设备至少保修1年, 故障率必须控制在4%以内——全新设备故障率才3%,这差距比你想的小。

用户买账吗?数据会说话。600万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下过单,30天无理由退款保障让剁手党少了不少顾虑。联合创始人Thibaud说:“我们不是卖便宜货,是卖‘用得起的好东西’。”

翻新手机市场: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理性消费”?

有人翻白眼:“不就是买不起新手机才找翻新机?”这话只说对一半。确实 有人是主要原因是预算紧张,但更多人开始算账:一部iPhone 14 Pro新机9999元,翻新版7000元能拿下电池、屏幕、摄像头都换了新的,性能没差多少。

技术迭代慢也是个关键。现在手机一年一更新,但真正能让人换机的“杀手级功能”越来越少。5G、高刷屏、快充……这些配置两三年前的旗舰机也够用,何必多花几千块?

更别提环保这把火。欧洲已经立法要求电子设备回收, Back Market打着“延长设备寿命”的旗号,正好戳中中产精英的“德行舒适区”——省钱还环保,多好。

当然翻新市场不是没有雷。有消费者吐槽“翻新机用半年就卡”,但Back Market的4%故障率放在行业里算良心水平。他们售后团队24小时待命,出问题直接换新,比某些新机品牌的“踢皮球”强多了。

资本疯狂下藏着的冷思考:翻新平台能走多远

5.1亿美元砸进来Back Market肯定不满足于欧洲市场。他们的下一站是美国——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消费国。美国人对翻新设备的接受度比欧洲低,但价格敏感度更高,苹果手机动辄上千美元的差价,足够让不少人动心。

不过美国市场也有“拦路虎”。亚马逊、eBay这些巨头早就盯上了翻新生意,平台规则复杂,流量贵得吓人。Back Market得拿出真本事:要么靠认证翻新厂商的口碑硬刚,要么用“超长保修”抢用户。

国内卖家早就嗅到了商机。有人在Back Market上卖翻新iPad,一台利润能到200美元,比做亚马逊FBA还香。但平台门槛不低:得有海外仓,得懂欧罗巴联盟认证,还得会写“老外爱看的产品描述”。

更头疼的是供应链。翻新设备最怕“没货”。国内某手机翻新商透露:“收一台成色好的旧iPhone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价格还得比同行低10%才能拿到货。”

600万用户背后:翻新平台的信任密码

翻新生意,说到底是信任生意。用户怕什么?怕买到“翻新机当新机卖”,怕“维修过的屏幕用俩月就花”,怕“坏了找不到人管”。

Back Market的解法简单粗暴:把“透明”做到极致。每台设备都有“病历本”——哪里换过零件,电池循环多少次清清楚楚列出来。售后更是狠招:30天无理由退款,1年保修期内坏了直接换新,运费平台包。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用户复购率蹭蹭涨。有个法国博主测评说:“在Back Market买翻新MacBook, 比官网便宜1500欧,包装、配件跟新的没区别,用了半年没掉链子。”

当然信任不是砸钱砸出来的。Back Market对翻新厂商的考核细到发指:每月抽检设备, 维修师傅得持证上岗,连螺丝拧的力度都有标准。有厂商主要原因是电池检测漏了个小瑕疵,直接被平台拉黑——杀鸡儆猴,谁都不敢马虎。

57亿估值背后:翻新经济能颠覆消费主义吗

有人把Back Market的成功归功于“消费降级”,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这更像一场“消费理性化”革命——年轻人开始拒绝为“品牌溢价”和“营销套路”买单,只想花合理的钱买实在的东西。

翻新设备恰好卡在这个点上。它既不是全新设备的“平替”,也不是地摊货的“便宜货”,而是带着“二次生命”的中高端产品。就像有人说的:“我不需要最新款iPhone,我只需要一部能流畅刷视频、拍照片的好手机。”

资本看中的是这个趋势。Sprints Capital投资过Revolut、 BrewDog这些“反传统”公司,他们明摆着觉得Back Market也是在挑战“用完就扔”的消费主义。

但别把翻新市场想得太美。它依赖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要是手机厂商突然宣布“手机能用10年”,翻新生意就得凉凉。而且,环保法规越来越严,翻新成本可能上涨,到头来还得消费者买单。

卖家入局指南:想在Back Market赚钱得懂这几招

看到这里 你可能想问:“我也想做翻新设备出口,还来得及吗?”答案是:有机会,但得真本事。

选品是第一关。Back Market上卖得最好的不是iPhone, 而是iPad——老款iPad性能够用,价格比新款便宜一半,学生党、上班族抢着买。相机镜头也是个香饽饽,单反相机更新慢,镜头翻新后跟新的没区别,利润能到40%。

站点选择也有讲究。美国市场大但竞争也大,欧洲小语种国家反而蓝海。比如德国用户对翻新设备接受度高,但平台上的卖家少,懂德语的卖家能轻松吃下这波红利。

最关键的是供应链。你得找到稳定的旧设备回收渠道,还得有靠谱的翻新团队。国内深圳有个卖家,专门收企业淘汰的办公笔记本,翻新后卖到欧洲,一台赚500块,月销能到2000台。

再说说别忘了“本土化运营”。产品描述得用当地语言,客服得懂时差,售后得符合当地律法。有卖家主要原因是没按欧罗巴联盟标准提供保修,直接被平台罚款10万欧元。

翻新设备的春天才刚开始, 但别急着冲

Back Market的5.1亿美元融资不是终点,而是翻新经济的一个信号弹。当600万用户愿意为翻新手机买单, 当资本愿意为57亿估值买单,说明“用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不再是少数人的选择。

但这行水很深。用户怕被坑,卖家怕被封,平台怕砸了招牌。想在里面分一杯羹,得真懂行、真有耐心、真把用户当回事。

毕竟翻新设备卖的不是便宜,是“值”。谁能把“值”字做到极致,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