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日记收到退市警告,能否通过海外市场曲线自救
退市警告下的完美日记:海外市场真的是救命稻草吗?
逸仙电商的股价像坐过山车, 一年前还在25美元的高位欢呼,如今却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市值缩水97%——这数字刺眼得让人不得不停下来问:那个靠和李佳琦火遍全网的完美日记,到底怎么了?有人把希望押在海外市场,觉得东南亚、欧美能成为新战场,可这条路真的能走通吗?
从“国货之光”到退市边缘:完美日记的跌落速度有多快?
2017年成立的完美日记,三年就敲响了美股的钟,比瑞幸咖啡还快。那时候, 它简直是国货美妆的“天选之子”:上铺天种草,李佳琦直播间卖断货,“大牌平替”的标签贴得牢牢的,一杯奶茶钱就能买到堪比大牌的粉底液,Z世代消费者疯了一样买单。2020年双十一,它还是彩妆类目的冠军,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新国货要 历史。

可历史好像开了个玩笑。2021年双十一,YSL把完美日记从冠军宝座上拽了下来它跌到第四。再后来 财报里藏着更狠的数据:去年亏了15个亿,市值从155亿美元变成4亿多——这哪是跌,简直是自由落体。问题到底出在哪?有人说营销费用太高, 有人说产品不够硬,但最根本的可能是:当“平替”的光环褪去,它到底有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国内市场走不通了?性价比模式早就撑不起野心了
完美日记的崛起, 靠的是“互联网打法”:KOL矩阵+种草+直播带货,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二三线城市的Z世代消费者根本招架不住。他们追求性价比,容易被网络信息影响,完美日记正好卡住了这个点。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太依赖流量红利了。当越来越多国货美妆品牌挤进来当国外品牌也开始学这套玩法,完美日记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
更致命的是“大牌平替”的定位。听起来很聪明,用低价吸引用户,可长期来看,用户会开始问:“凭什么你的产品比大牌便宜?真的好吗?”2021年天猫双十一的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妆成交榜前十全是外资品牌,完美日记连前五都没进。这说明,国内市场已经从“性价比时代”过渡到“品质时代”,而完美日记还没跟上节奏。
把赌注压在东南亚:海外市场真的能复制国内的成功吗?
在国内碰壁后完美日记把目光投向了海外。2020年开始, 它先后进入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市场,2024年4月,居然拿下了新加坡和越南彩妆销量榜首,马来西亚唇妆类目第一。看起来挺成功,对吧?可仔细想想,东南亚市场真的有那么好啃吗?
报告显示,东南亚用户对美妆的认知还很不成熟,这既是机会也是陷阱。机会在于, 他们还没形成固定品牌偏好,容易被“平替”吸引;陷阱在于,一旦他们开始追求品质,或者国外品牌加大布局,完美日记的“性价比优势”可能瞬间消失。而且, 东南亚的物流、支付、文化差异比国内大得多,完美日记在国内的“内容电商+直播带货”模式,在能不灵?比如越南的TikTok用户更喜欢短视频种草, 而完美日记在国内依赖的是图文和长视频,这种打法需要调整,调整不好就是白烧钱。
出海不是灵丹妙药:研发短板才是致命伤
很多人说 完美日记出海就能自救,可他们忘了最根本的问题:产品。完美日记从成立开始就靠代工厂,自己几乎没有研发能力。大牌的新品研发周期长,但完美日记需要快速推新品维持热度,只能盯着大牌做“平替”。可“平替”能走多远?当用户发现,你的粉底液持妆不如大牌,眼影盘飞粉严重,性价比就成了笑话。
看看传统美妆品牌,比如欧莱雅、雅诗兰黛,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3%-5%,完美日记呢?财报里没提具体数字,但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哪有钱搞研发?没有研发,就只能永远跟在大牌后面吃剩饭,这样的品牌,就算出海了也走不远。
KOL营销的“双刃剑”:海外能复制国内的成功吗?
在国内,完美日记和1.5万名KOL合作,靠、李佳琦把品牌做起来了。到了海外它也想复制这套:和TikTok、YouTube上的红人合作,做测评开箱、美妆教程。2023年,它在东南亚的粉丝群还组建了“内容创作者团队”,给用户推产品、分享护肤知识。看起来很对,可问题在于,海外的KOL生态和国内不一样。
国内的KOL带货效果立竿见影,可海外用户更信任“真实体验”。比如美国的YouTube美妆博主,更愿意花10分钟详细测评产品成分、使用感受,而不是简单说“好用”。完美日记如果还是国内的“广撒网”式合作,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且,海外KOL的费用比国内高得多,逸仙电商去年亏了15亿,还有钱烧海外营销吗?
国货品牌的“长期主义”:出海之前, 先补足内功
完美日记的困境,其实是很多国货美妆品牌的缩影:靠营销起家,靠流量增长,却忽略了产品本身。想靠海外市场曲线自救,不是不行,但得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就算把市场搬到海外也只会是“复制一遍失败”。
看看成功的美妆品牌, 比如日本的资生堂,靠研发和技术积累了几十年;欧莱雅靠收购小众品牌、多元化布局稳坐头把交椅。完美日记如果想真正活下去, 得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己的专利成分;得从“平替”标签里跳出来建立自己的品牌调性。海外市场可以尝试,但不能当救命稻草,真正的底气,还是来自产品本身。
国货美妆的赛道上,从不缺“网红”,缺的是“长红”。完美日记的故事, 或许能给所有新品牌提个醒:互联网红利总有吃完的一天只有踏踏实实做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至于出海,那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