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墨西哥众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电商

5月底的墨西哥电商战场,谁在悄悄抢跑?

5月23日墨西哥的电商日历上会画上一个醒目的红圈。Hotsale,这个让拉美消费者熬夜抢购的电商盛事,又要开始了。翻开今年的官方名单, 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名单上既有小米这样中国面孔的熟客,也有Coppel、Farmacia Guadalajara这些名字里透着岁月沉淀的老牌商家。这哪是电商活动名单啊,简直像墨西哥零售业的家族聚会——老中青三代同堂,各自带着看家本领来分一杯羹。

分期付款刻进DNA的老牌零售商,凭什么让年轻人上头?

Coppel的名字出现在Hotsale的名单里一点都不让人意外。这家1941年就在瓜达拉哈拉起家的零售商,比很多国家的电商历史都长。你敢信吗?二战刚结束那会儿,人家就开始琢磨分期付款了。现在1490万会员卡用户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墨西哥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人揣着Coppel的卡。这种深度绑定消费者的本事,不是靠砸广告砸出来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啃下来的硬骨头。

原来墨西哥有这么多电商,各个都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原来墨西哥有这么多电商,各个都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有意思的是Coppel的电商玩法跟亚马逊们完全不同。它不搞“全场包邮满减”那一套,而是把分期付款直接焊死在购物流程里。买个手机?分12期,月供比一杯咖啡还便宜。买个冰箱?先拿回家用,工资发了再慢慢还。这种“先享受后付款”的套路,简直戳中了墨西哥年轻人的痛点——工资不高,但生活品质不能降。2023年墨西哥央行数据说年轻人负债率里消费贷占比超过35%,Coppel精准踩在了这个节奏上。

跟Coppel有同样“祖传手艺”的还有Farmacia Guadalajara。1942年从一家小药店干起, 现在19个州铺开1725家门店,连上市都懒得去纳斯达克,只在墨西哥本土交易所挂牌。它的电商逻辑更简单:把线下的信任搬到线上。墨西哥人有个习惯,小病小痛宁愿去药店找药剂师咨询,也不爱去医院。Farmacia Guadalajara就把这种信任关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了APP上, 用户买个感冒药,还能在线问一句“这个和抗生素一起吃行吗?”这种带着人情味的电商体验,是亚马逊给不了的。

垂直品类的“隐形冠军”, 比全平台更懂细分需求

看Hotsale名单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垂直品类的电商,名字越陌生。比如Cyberpuerta,专门卖电脑硬件的,2008年成立到现在没听过吧?但在墨西哥的程序员圈子里它就是“硬件圣经”。2022年墨西哥IT行业报告显示, 70%的软件开发者买第一台编程电脑时会先去Cyberpuerta查参数对比。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它把“专业”做到了极致——卖显卡会标注“这款在墨西哥城高温环境下会不会降频”, 卖键盘会问“你用的是Mac还是Windows”,连客服都分“硬件组”和“软件组”。

更狠的是masrefacciones,汽车零部件电商。墨西哥人爱车,但原厂配件贵得离谱,这个商机被masrefacciones抓住了。它不做全品类, 只盯着“汽车后市场”:减震器、火花塞、雨刮器……甚至连“老款甲壳虫的专属零件”都能找到。2023年墨西哥汽车改装展上, 有个改装师现场展示,说他的客户要改一辆1998年的雪佛兰,零件跑了三家店都没买到,再说说在masrefancements上下单,3天就到了。这种“专治疑难杂症”的能力,让它在拉美汽车配件电商里市场份额稳居前三。

还有个有意思的Luuna,做床上用品的DTC品牌。别看它名字陌生,在墨西哥中产家庭里买床垫认准Luuna。创始人是个80后妈妈,主要原因是给女儿买床垫踩过坑——要么太硬硌得慌,要么太软陷进去起不来。干脆自己研究材料,搞出了“墨西哥首款分区记忆棉床垫”。现在它的电商策略绝了:线下不设门店,只在网上卖,但提供“100天免费试睡,不满意直接拉走”。这种“把风险自己扛”的底气,2023年让它复购率做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

国际巨头水土不服?本地化策略才是生死线

名单上最扎眼的名字,肯定是亚马逊和沃尔玛。但你要以为它们在墨西哥能横着走,那就大错特错了。2023年墨西哥电商协会有个调查, 68%的消费者说“亚马逊墨西哥站的价格比美国站贵30%”,57%的人抱怨“客服只会说英语,跟机器人似的”。这些问题, 把亚马逊逼得不得不低头——去年它在墨西哥城开了首家“本地化运营中心”,专门招聘会说西班牙语、懂墨西哥文化的员工,连商品描述都改成了“墨西哥妈妈最爱的厨房神器”这种接地气的说法。

沃尔玛更惨。它在墨西哥有2000多家门店, 本以为线上能借东风,后来啊2022年电商市场份额被Mercado Libre反超。问题出在哪儿?墨西哥人喜欢“现金支付+自提”,但沃尔玛的电商系统强制绑定信用卡,还规定“满200比索才能送货”。直到2023年, 它才想明白:在瓜达华托州的小镇上,老太太们宁愿坐两小时公交去门店用现金买袋米,也不肯在网上填信用卡号。现在沃尔玛把Hotsale的策略改成了“线上下单, 门店自提,现金支付”,13.22亿美元砸下去,大半都是改过线下门店的提货点。

反倒是Mercado Libre, 这个2007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拉美电商,在墨西哥混得风生水起。它的秘诀简单到让人意外:完全“墨西哥化”。客服全是本地人, 会说各种;支付方式除了信用卡,还支持“便利店现金充值”;连物流都跟本地小快递公司合作,在偏远山村都能送到。2023年双11期间, Mercado Libre在墨西哥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20%,比亚马逊墨西哥站高出整整40个百分点。这哪是国际竞争啊,简直是“入乡随乡”的典范。

Hotsale背后:墨西哥消费者的“反套路”购物哲学

为什么这些老牌商家能在Hotsale里杀出重围?你得先搞懂墨西哥消费者的购物逻辑。他们讨厌“套路”,喜欢“实在”。比如Coppel的Hotsale活动, 从来不说“全场5折”,而是直接标出“这款手机原价8000比索,现在分期每月660比索,比你每天买两杯咖啡还便宜”。这种把价格拆解成“日常开销”的做法,比任何折扣券都有用。

还有个细节:墨西哥人买东西特别看重“评价”, 但不是那种“五星好评”,而是“真实使用场景”。Farmacia Guadalajara的APP里 每个商品下面都有“用户实拍图”,有人上传“孩子吃了这个药退烧的照片”,有人写“给老人买的血糖仪,操作很简单”。这种带着温度的评价,比官方广告说服力强10倍。2023年Hotsale期间, Farmacia Guadalajara的感冒药销量同比增长200%,客服说“好多用户说是在评价里看到别人说‘有效果’才下单的”。

支付方式也是个大学问。KueskiPay作为Hotsale的冠名合作商,把“先买后付”玩到了极致。它在结账页面放了三个选项:“信用卡分期”“KueskiPay分期”“货到付款”。后来啊数据显示, 60%的年轻用户选了KueskiPay,主要原因是它支持“0利息,0手续费,3天内不用还款”。这种“给消费者留足缓冲期”的支付设计,让KueskiPay在Hotsale期间的交易量翻了3倍。

未来战场:不是价格战, 是“文化战”

看着这些电商玩家的玩法,你会发现一个趋势:墨西哥电商市场的竞争,早就不是“谁便宜谁赢了”,而是“谁更懂墨西哥文化谁才能活”。Coppel懂“分期付款是刚需”, Farmacia Guadalajara懂“信任比效率重要”,Mercado Libre懂“本地化不是翻译语言,是融入生活”。

对中国商家想进墨西哥市场,别再盯着“低价铺货”了。小米的例子就很好:2017年进墨西哥时也犯过“直接把国内手机搬过来”的错,后来啊销量惨淡。后来它才发现, 墨西哥人喜欢大屏幕手机,主要原因是刷视频多;喜欢拍照功能好的,主要原因是爱发Instagram;甚至手机壳的颜色都要鲜艳,不能是黑白灰。2021年小米能在南美市场份额增长94%,靠的就是把“中国手机”改成了“墨西哥手机”。

还有物流。墨西哥地形复杂,从墨西哥城到坎昆,直线距离不远,但开车要两天。很多中国商家以为用亚马逊FBA就能搞定,后来啊包裹卡在半路,客户直接申请退款。其实本土物流公司如Estafeta, 虽然不如亚马逊快,但它们知道“恰帕斯州的雨季路不好走,要预留3天送货时间”,这种“接地气”的物流网络,反而更受中小商家青睐。

Hotsale的名单每年都在变,但不变的是那些真正扎根墨西哥的电商玩家。它们有的卖了几十年分期付款,有的研究了半个世纪本地人的用药习惯,有的把物流路线摸得比自家后院还熟。这场电商游戏,拼的不是谁的钱多,而是谁更有耐心,谁更愿意把“墨西哥”这两个字刻进自己的商业DNA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