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我国前5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6.04万亿元

16.04万亿元:外贸数据的“面子”与“里子”

海关总署甩出一组数字: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增长8.3%。乍一看,外贸这辆马车跑得挺欢,但细拆下来里头的门道比菜市场讨价还热闹。出口8.94万亿,涨11.4%;进口7.1万亿,只涨4.7%。顺差直接干到1.84万亿,扩大47.6%。这数字亮是亮,可有人乐呵就有人皱眉——出口端欢天喜地,进口端却像踩了刹车,冷暖自知啊。

顺差扩张:出口的“狂欢”与进口的“纠结”

出口端确实能打。机电产品占了出口的57.2%, 5.11万亿的规模里汽车出口最扎眼,1190.5亿元,直接飙了57.6%。深圳某新能源车企的人告诉我,他们3月刚拿下欧洲5万辆大单,生产线连轴转,工人三班倒都赶不上订单。劳动密集型也没掉链子,纺织品、服装、塑料制品加起来卖了1.18万亿,增速普遍在8%-13%之间。广东某家具厂老板说 以前欧美客户砍单狠,今年反过来了东南亚订单追着要,4月产能利用率冲到92%,是近三年最高。

前5月中国外贸数据: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人民币
前5月中国外贸数据: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人民币

进口端可就没这么轻松了。铁矿砂4.47亿吨,量减5.1%,价跌28.1%,算是好消息——国内钢厂日子好过点了。可转头看能源, 原油2.17亿吨,量减1.7%,价却涨了55.6%;天然气4491万吨,量减9.3%,价涨70.3%。上海某化工企业采购负责人苦笑, 4月一船天然气进口价比年初贵了三成,产品不敢涨价,利润硬生生被压缩了5个点。更揪心的是大豆, 3803万吨,量微减0.4%,价涨23.3%,豆油、豆粕跟着涨,饲料厂直呼“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企业类型:民企“狂飙”, 外企“温吞”

外贸江湖里企业类型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增长11.8%,占比干到49%,比去年还多了1.5个点。杭州某跨境电商老板说他们今年把东南亚市场做透了3月单平台销售额破2亿,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民企为啥能冲这么猛?灵活, 敢试错,盯的就是新兴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出口2.84万亿,增长15.2%,民企贡献了六成以上。

外企:增长乏力的“锅”谁来背?

反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只涨1.4%,占比34.5%,比去年还缩了。苏州某电子加工厂的人透露, 他们4月接了苹果的AirPods订单,但产能比去年少了三成,订单悄悄转移到越南去了。加工贸易进出口3.3万亿,增长1.9%,占比20.6%,直接下滑1.3个点。说白了外企的“温吞”,跟产业链转移脱不了干系。以前“中国制造”靠的是成本优势,现在东南亚、墨西哥抢着吃蛋糕,外企不“分散风险”更待何时?

国企:逆势增长的“另类答案”

倒是国企, 进出口2.62万亿,增长16.1%,占比16.4%。中石油、 中石化的人说他们今年4月跟俄罗斯签了长期气协议,进口量虽然降了9.3%,但价格锁得死,没被国际市场波动“割韭菜”。国企的优势就在这儿,资源多,能扛风险,关键时刻还能“托底”。

商品结构:“量价博弈”里的生存智慧

出口端的好消息, 不只是“量涨”,更是“质升”。机电产品里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7%,手机涨2.3%,看似慢,但汽车直接57.6%的增长,说明中国制造正在从“组装”向“智造”跳。比亚迪的人告诉我, 他们今年前5个月出口新能源汽车5.7万辆,主力车型是元PLUS,欧洲卖得比国内还火,3月单月出口量破1.2万辆。

进口端可就是“量价齐跌”与“量减价扬”的混合戏。铁矿砂量减价跌, 国内钢厂库存充足,铁矿石价格跌到两年新低,唐山某钢厂老板说5月钢坯成本比去年低了200块/吨,利润终于转正。可原油、天然气就不一样了国际局势一波动,价格就往上蹿。宁波某石化企业想了个招:4月跟沙特签了长约, 锁定半年进口价,虽然比现货便宜10%,但稳住了生产节奏,没被“过山车”行情甩下车。

贸易伙伴:东南亚盟“登顶”, 欧罗巴联盟“逆差”的喜与忧

贸易伙伴的格局,今年玩出了新花样。东南亚盟以2.37万亿的贸易额,首次超过欧罗巴联盟、美国,成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14.8%。RCEP生效后 中国和东南亚盟的产业链越绑越紧——对东南亚盟出口1.35万亿,增长12%,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卖得最好;进口1.02万亿,增长3.4%,水果、橡胶这些农产品占了大头。广西某水果贸易商说今年进口泰国龙眼、越南火龙果,关税降了清关快了3月销量同比涨了40%。

欧罗巴联盟:顺差扩大的“双刃剑”

欧罗巴联盟以2.2万亿排第二,占比13.7%。对欧罗巴联盟出口1.45万亿,增长17.4%,家电、新能源车、光伏组件是主力。浙江某光伏企业的人说4月德国订单量暴增,主要原因是他们家组件转换效率高,比欧罗巴联盟本地产品便宜15%。可自欧罗巴联盟进口才7565亿,下降8.5%,顺差直接扩到6908亿,扩大70.2%。这顺差看着美,实则藏着风险——欧罗巴联盟最近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后续贸易摩擦可能少不了。

美国:顺差收窄的“信号”

美国以2万亿排第三,占比12.5%。对美国出口1.51万亿,增长12.9%,玩具、家具、机电产品是主力。但对美国进口才4892亿,增长2.1%,顺差1.02万亿,扩大19%。有意思的是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量降了3%,但越南、墨西哥的进口量涨了12%。这信号很明显:美国正在“分流”订单,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被稀释。

挑战与机会:外贸“下半场”的生存法则

16.04万亿的数据, 往好里说是“韧性”,往实了看是“压力”。国际需求波动大, 欧美通胀高企,订单说没就没;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得快,企业利润被“两头挤”;产业链转移加速,“中国制造”不再是唯一选择。但危中有机,机会就藏在变局里。

对民企别死磕欧美市场了东南亚、中东、拉美才是蓝海。深圳某跨境电商今年3月在巴西开了海外仓, 物流时效从20天缩到7天退货率从15%降到5%,复购率直接翻倍。对外企而言,别想着“撤”了赶紧数字化转型。东莞某电子厂上了智能生产线,订单响应速度快了30%,成本降了12%,反而吸引了更多高端订单。对国企进口得“精打细算”。比如增加战略资源储备,跟俄罗斯、中亚国家签长期协议,锁定价格,别被国际炒家“割韭菜”。

外贸这盘棋,从来不是“数字游戏”。16.04万亿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出口不能只靠“量”,得靠“质”;进口不能只图“便宜”,得看“平安”。企业得学会在“变”中找“不变”,在“冷”中寻“热”——这才是外贸江湖的生存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34.html